六十年,一个甲子的时光,倏然而逝,
六十年,不算沧桑,也历尽风雨,
六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从婴儿到花甲;
对一个学校来讲,是回归本源后的涅槃重生。
六十年,从沧浪亭,拙政园,虎丘路,到石湖畔,
每个年代,都有不可磨灭的印记,
沧浪亭、拙政园的校舍,园林中的教室,蜿蜒的小河,池内游弋
着的红鱼。
虎丘路上的黑松林,情人坡,四面厅。
石湖畔的红桥,美术馆,大鹅。
这耳熟的名字,相视一笑,无需多言,共同的经历,已经无法分割。
它们见证了欢乐,也见证了成长。
学校的时光,春夏秋冬,我们一起走过,上过的课,遇过的事,
流过的泪,爱过的人,都构成了生命中最珍贵的时光,丝丝缕缕,
不经意间铭刻在了记忆的深处。
学校的时光,春去冬来,它记录春华,也记录秋实,记录走过的
岁月,记录学子成长的痕迹。
人来了,人去了,人去了,人来了,来来去去间,六十载匆匆而过。
六十年沧桑砥砺,六十年春华秋实。
六十年磨砺洗礼, 六十年桃李天下。
六十年,是几代工艺美院人的凝心聚力!
之后的岁月,我们依然不忘初心,继续跨越、继续前进。
拾光 . 起源,已经走过六十年,我们将继续秉承初心“充实光辉”……
拾·光
作 者:刘 宇 耿雷开
指导教师:唐梦骥 杨 明
设计说明 :这次的作品是由若干根方木搭建而成的空间框架,总体给人们一种时空被分割的感觉。木条之间的间隙用透明的高密度纤维丝结成,我们所在的空间再一次被这些纤维丝分割,时间与光线便是我们的主要组成部分。木头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也是时间的沉淀。最大的特点是会随着每个人的使用及时间的流逝,表面逐渐被氧化、变旧,产生迷人的包浆。在这件作品里,它便和时间对等。在作品与地面接触的部分我们选择了和天空同样蓝色的灯带作为装饰,这些蓝色的光便顺着透明纤维丝悄悄溜走了,然后依附其中成了真正的“光线”。作为公共艺术作品,互动性是必不可少的,《拾·光》可以同时容纳数十人参与互动。在里面,我们所在空间被分割成了若干个(最重要的有五个),每个空间行使不同的职能,会让参与者有不同的感受。
贵州雷山县格头村乡村改造基础设施改造
作 者:王 晗 卜令琨
指导教师:柳建华
设计说明:通过规划和研究,谨慎处理风貌保护和硬件条件改善的关系,在不破坏历史建筑、空间格局、景观风貌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条件,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居住空间质量。按照当地特色设计公共厕所,改善现有厕所的形象,最大化提高其利用价值。对现存建筑根据质量与风貌好坏程度进行分类保护,对传统风貌影响较大的进行改造设计,并对施工材料及工艺进行详细研究和说明,进行成本估算。对原有的公共建筑进行改造,可以作为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基础,面向游客开放,深度体验当地民族文化及生活习俗。
贵州雷山县格头村乡村改造
作 者:刘雯霞 陈沛淇 卜令琨 张鹏飞 徐 赛
指导教师:柳建华
设计说明: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一定的区域知名度。融入“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大的风景旅游区是格头村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的有效捷径,这也是格头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机遇。通过现场调研、现状分析,决定在对格头村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建筑整修等设计的基础上,对翁密河、秃杉林进行开发设计。集中地区特色、资源,调整开发模式,形成格头独特的旅游发展方向。努力做到成果切实有效,具有可操作和落地性,真正形成“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科学规划乡村发展,助力地方精准扶贫”的样板,形成具有一定的示范和社会影响力的实践项目。
林夕精品酒店
作 者:汤智涵 谢玲玲 邱 岳
指导教师:吴剑锋
设计说明:“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水墨含声,质朴诉说南浔诗意韵律,“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的物语朦胧闲适感,同时又饱含深情昭告世人:生命无穷与曲折,生活闲适而温馨。水墨呈现出咫尺天涯的视觉错差感,以山为德,以水为性。在古典中国风墨色晕染中情景融汇,寄景以志,人与自然相融合。传达出人的志趣与修为、逆境与安逸中的豁达与明朗。通过修葺完善建筑外观及内部格局调整规划,以新中式风格融入主题,贯穿整体。互生理念,新旧结合。
荆州海洋世界售展中心
作 者:周 静 袁宇艺
指导教师:许建均 黄计想
设计说明:售展中心从字面意思解释就是销售楼盘的场所,售展中心作为楼盘形象展示的主要场所,不仅仅是接待、洽谈业务的地方,还是现场广告宣传的主要工具,通常也是实际的交易地点。因此,作为直接影响客户第一视觉效果的售展中心设计,一定要形象突出,体现楼盘特色,同时能激发客户的良好心理感受,增强购买欲望。项目位于荆州市 318 国道北侧,距离 318 国道仅 600 米,向西距离荆州火车站仅 6 公里。基地位于关沮组团,在荆州南北主要城市发展轴上,未来发展潜力大。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我们发现,荆州的历史文化深远,建城历史长达 2700 多年,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滨海城市。在此基础上,我们定位此项目的风格为新中式,项目所在城市、项目文化又与海息息相关,因此项目主题定为海洋主题。通过对海洋这一主题的推演,我们从海水中提取独特的线条纹理元素,流畅顺逸。通过对纹理元素的变形应用,将其贯穿到整个售展中心的空间中,使整个空间充满统一感与顺畅感,纹理的运用也使得空间环境更灵动,摒除了一般售楼处呆板压抑的缺点,使人的感受更舒适。同时,结合新中式的古典与当代并存的特点,将此项目设计成贴合荆州城市独特文化氛围的一处售展中心。
盐城大纵湖旅游风景区新景区(东晋古城)景观设计
作 者:张 肖 常晴晴 李宗豫
指导教师:张亚萍
设计说明:大纵湖风景旅游区“东晋古城”景观规划属于整合大纵湖景区的一部分,且建筑形式已经基本确定下来,所以在进行整体规划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建筑与景观之间的联系,同时结合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如描金木刻、宋氏祠堂,以及东晋时期的名人故居等。本设计围绕主题“神与物游,大纵其行”进行深入,通过六个节点:七贤林、幽篁里、平湖望月、佛光大道、湖中湖、纵湖版雕等来阐述和践行“大纵其行”这一设计主题。“神与物游”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的,旨在使人的精神与自然之间相互交融、追求精神的境界,这也与东晋时期的文人心理相匹配。同时也赋予古镇的灵气,让它全然不同于其他的古镇景观。从全局来看,本设计打造的是一个具有风韵的特色古镇,利用良好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将古镇风情、纵湖风光、东晋风骨相融合,从而创造出别具“风”韵的景观。
南京无想山森林公园天池驿站建筑及景观设计——天池曲驿
作 者:蔡雅平 陈小航 许 娜
指导教师:吴洪德 黄 燚
设计说明:无想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驿站的设计需符合当地的文化气质,使人文与自然相融合,形成人与自然的共鸣、建筑与自然的共生。天池驿站整个流动空间的形态由山的形态演变而来,形似飘带,呈条状依附在道路旁。在一个传统的屋架下有一个比较现代的流动空间,将整个流动的空间与地形相结合,使得驿站融于地形,形成一个建筑与自然共生的整体。小卖部、休息区和厕所在三个不同的平面来解决地形带来的高度差问题。
碧水佳苑——滨水公园景观
作 者:张子阳 韩得宇
指导教师:顾星凯 袁雪雯
设计说明:本次设计的主题是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地址位于盐城市碧水佳苑小区对面。该设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合理运用植物的搭配,充分突出滨水景观的特性。本着开放性的原则,塑造水域空间的开放性,为小区居民提供了亲水环境;尊重原有的基础,合理划分功能区域。总体布局上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用一条曲动的主游路把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很好地链接展开,尊重生态性、亲水性、休闲性设计原则。
南京无想山森林公园白虎山驿站建筑及景观设计 . 探云
作 者:章小改 卓明敏 张 健
指导教师:吴洪德 黄 燚
设计说明:白虎山在整个无想山游线中处于第二高的位置,能俯瞰无想寺以及天池水库全景。设计主要以白色坡屋顶体块进行不同角度转变后竖向堆叠而成,以达到远眺群山的效果。建筑山墙面的玻璃幕墙像是将房屋剖开达到驿站的开放性的要求,引导游客看向赏景的最佳视点。外立面的悬挂式楼梯给建筑增添了一些活力。在茂密的林地中像是矗立了一个白色的城堡,也起到了标志性的作用。
林夕精品酒店
作 者:牛 硕 王浩合 周启航 任飞蝶
指导教师:吴剑锋
设计说明 :林夕别院精品酒店位于湖州市南浔镇梅家老宅,内含两栋历史建筑及部分零星破败砖混建筑,历史建筑已遭受较为严重损坏。现拟将历史建筑进行恢复保护,将其余零星建筑拆除后新建部分建筑与原历史建筑共同组成新的整体,作为精品酒店功能使用。我们在古建筑上进行设计,无疑是一种蜕变,推陈出新,衍生出适合新时代发展的新中式精品酒店设计,结合当地不断蜕变的人文风情、地理特色设计出迎合不同年龄层入住需求的房型。这是一个老建筑的蜕变,更加是林夕人文风情蜕变的一个设计案例。
真牛
作 者:赵肖谣 王红刚
指导教师:杨 明 唐梦骥
设计说明 :通过对贵州格头村地区的民族背景、服饰、建筑、信仰等方面的考察,我们以当地民族传统节日——斗牛节为出发点,与当地民族特色相结合进行设计创作。考察期间发现当地现代工业科技较不完善,我们采用废弃的汽车动轴、齿轮、机床旋转轴、摩托车传动链条、排气管以及压力表等等零件,通过组装、焊接的手法创作一头雕塑机械牛。牛的脊梁处添加贵州传统手工艺——蜡染,将其纹理图腾通过印刷的方式处理于铁皮表面,排列在脊梁处表现当地传统手工艺。靠局部蜡染不足以完整体现贵州的特有风格,于是深化创作山体及梯田,以不同的材质及表现形式,与机械牛相结合,山体采用树脂及玻璃钢两种材质相结合翻制,内嵌贵州山水,直观地表现地方环境风光。梯田采用钢板切割焊接制作,不仅可以表现出贵州田园形式,而且将新工业与传统民族特色相结合,前后呼应,更完美地体现出我们的创作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