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春来
图1 、切斯特菲尔德沙发
文化是指一群人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环境及经济生产方式下所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潜意识的外在表现。这里提及的文化主要是物质文化,而物质文化必然受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的影响。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文化美学这里是指在物质文化中逐渐形成的美学规律。
文化的基础是象征,CMF文化美学研究的是物的文化美学象征在色彩、材料、表面处理上的体现和应用。CMF设计研究属于工业设计学科在实践领域衍生出的细分类目,主要研究工业产品的色彩、材料、表面处理的形式美感和工艺方法,即设计和工艺两个方面。研究CMF文化美学的目的是希望从文化美学的角度探索典型风格下的物件的美学特征,以及该特征在色彩、材料、表面处理方面潜在对应的文化象征和美学特征以及应用规律,进而服务于CMF研究和设计转化。
风格是文化美学的一种典型形式,某一个时期风格的形成不是孤立的,而是能看到过去风格的元素,以及现有风格的突破。设计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时代背景的影响,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通过历史宏观的角度研究能够推测时代背景与当时流行风格之间的因果关系,而通过对风格特征的分析,又能够归纳总结出风格的文化美学特征。
图2 、维多利亚风格的早期、中期、晚期的配色特征
以维多利亚风格为例,该风格源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维多利亚时期的科技发展迅速,由此带来的经济发展更是一片繁荣昌盛,因此也曾被评论家认为是大英帝国的定点时期。文化方面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等都有较好的推动。由于经济的繁荣,城市中的中产阶级和新的富有阶级开始增多,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满足了人们对历史风格中的浪漫和文化的需求,进而形成了有过去的影子但又和原有风格不同的维多利亚风格。
维多利亚风格是对多种风格的继承和中和的产物,有的风格扎根于19世纪的各种哲学思潮,例如哥特式风格的尖屋顶外立面(摒弃了希腊和罗马的异教徒建筑风格,认为基督教适合哥特式风格)有的风格则来自于过去的风格,例如巴洛克、洛可可、中世纪风格等。典型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室内设计虽然奢华,但配色相对暗淡和温柔,主要包含各种明度的紫色,粉紫色,以及暗色调或灰色调的其他色,例如典型的姜黄色,芥末绿色,暗淡的蓝色。而贯穿整个维多利亚时代而经久不衰的紫色和粉色配色,被学者逐渐归纳为维多利亚风格配色的典型特征。由此可以暂时推测维多利亚风格的CMF文化美学特征伴有物质繁荣和文化繁荣的双重特点,谦逊且优雅,略偏向女性的审美偏好。(图1)
物是风格的载体,是文化美学的最终体现角度之一。物在这里主要指工艺品和家具,因为这两个类别的物在主流风格时期相对普遍存在,相比于工业产品更具有横向对比的研究价值。物的存在必定伴随着色彩、材料和表面处理,而同一时期的物将有明显的CMF特征,这些特征也共同构成了当时风格的文化美学特征。
同样以维多利亚风格为例,切斯特菲尔德(Chesterf i eld)沙发是18世纪,切斯特菲尔德四世伯爵受托制作了第一款真皮切斯特菲尔德长椅,目的是“让一位绅士最舒服地直立坐着,并且不让衣服起褶皱”,这款沙发盛行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客厅。其典型特征是深扣的内饰,卷曲的手臂,相等的背部和手臂高度,皮革表面,以及钉头装饰。随着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而扩散,逐渐变成英国风格的象征性沙发之一,进而演变成应用于世界各地各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的典雅代名词,传达着维多利亚时期的优雅和绅士风度,同时具有典型的阶级特征。
维多利亚风格的家具受哥特式风格影响明显,除了切斯特菲尔德沙发以外,会大量使用雕刻的桃花心木、胡桃木或橡木家具,这类家具的共同特征都是暗色调,同时伴有复杂的雕刻和装饰。因此我们可以归纳出维多利亚时代的CMF特征是深棕色的,多为天然材料,表面处理工艺多为雕花,清漆或高亮皮质。CMF的文化美学特征是丰富的雕花,反映出的是优雅而复古,奢华而绅士的英伦风格,即便是该风格与后现代风格,朋克风格,北欧风格等其他风格交织使用,也可以通过其文化美学特征分辨出维多利亚风格的CMF元素和特点。(图2)
从心理学角度展开的色彩情感方面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对于CMF文化美学研究都比较值得借鉴,此类研究在国外有较深入的理论基础和成果积累,当中也不乏存在神经科学对色彩情感的研究。表面处理方面也有学者做过相关的研究,例如Lucassen[1]曾探讨过色彩,材料,表面处理在视觉效果中所承担的作用,但其出发点也在色彩情感方面,根据7秒钟色彩理论,色彩在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对物品第一印象占60%,明显高于了材料和表面处理能够提供的影响力。其他对于色彩的研究还包括色彩联觉,色彩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图3 、 乔·纳斯比的Megatrend理论
色彩情感方面有诸多学者展开过相关研究,有学者倾向于研究空间色彩对人的物理判断的影响,此类研究成果多应用于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其实验设计方法和结果统计方法可应用于对沉浸式CMF文化美学体验的感受实验中。例如Heiko[2]使用头戴式显示器使受试者被包围在“色彩测试环境”中,并对结果使用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在同等距离的测试环境内的研究结果中指出,当正面向受试者的墙面使用高明度的涂料时,受试者感觉距离墙面的距离比使用低明度涂料时的距离远,在另一项研究中他指出[3]同等室内空间高度条件下,绿色的天花板被认为略低于蓝色和红色的天花板,后两者的在感知高度上趋同。
另有学者研究颜色对人的工作效率的影响,此类研究中会主要使用实际场景,让受试者完成一些基础任务,并使用多导仪工具用以搜集心电、脑电等物理数据,同时会使用问卷来搜集受试者的主观感受,最后对两个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或的结论,其研究方法可应用于对桌面放置的体量物件进行CMF文化美学体验分析。例如Aseel[4]在研究中得出色调和明度对受试者的情绪会有明显的影响,在生动的颜色环境条件下,受试者的理解能力明显更好,此外受试者的心率受色调影响较为明显,红黄相间的情况下心率增加,蓝绿相间情况下心率降低。而在2017年Lisa[5]的研究中更为明确地指出,颜色刺激对观察者的情绪状态的确有影响。这些效果不仅取决于颜色的色调,还取决于所有三个颜色维度及其相互作用。
色彩联觉及色彩偏好方面的研究相对宽泛,其研究结果的应用将出现在CMF文化美学研究前期,有助于从色彩和关键词的对应关系角度,对样本进行分类,当然其研究结论是否能够直接应用,还需要在本土环境下进行测试。Joe Hallock[6]在其公布的研究项目中提出,他采集了包括来自22个国家的232人的研究结果,设计了 15个颜色关联信息的问题,.所有颜色关联问题都要求参与者将某一颜色关联到以下颜色之一:黑色、蓝色、棕色、绿色、灰色、白色、灰色、红色、白色、橘色和黄色。实验获得了一些结论,以质量这个词为例,人们倾向于将颜色与他们购买的物品的质量联系起来,也会把颜色和代表自己的东西联系起来,比如新车,家,甚至房子。受试者选择将“廉价”一词与黄色,橘色联系的分别占22%和26%,而相比之下黑色和蓝色只占2%和1%,其他颜色包括灰色,棕色,白色,红色占有了6%-13%的差异较小的区间。词汇“高科技” 具有高质量的特点,除了高质量外,高科技似乎具有可靠性的特征,而这个词汇在受试者的选择下对应颜色为黑色(26%),蓝色(23%)和灰色(23%)。Hallock的研究为CMF文化美学特征提供了一些数据上的借鉴意义,但如果针对某一个CMF文化美学进行研究时,还需要有更深入的方法指导。
CMF文化美学特征的主要研究对象在经济学角度可称之为商品,商品就必然存在营销的问题,而色彩营销在国外也有将近百年的历史,因此从营销的角度切入,可以向经济学借鉴方法论和一些规律层面的知识。这里指的经济学角度的方法也包括其他领域的学者研究出的应用于经济学领域的方法和结论,经济学角度借鉴的理论和方法更适合对商品的CMF文化美学特征进行分析。
乔·纳斯比(JohnNaisbitt)[7]在20世纪80年代创造了“大趋势”(Megatrend)这个词。这些大趋势是长期的深刻发展的结果,对当下和未来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深远的意义。典型的大趋势是全球化、个体化、城市化、数字化、全球老龄化和互联互通。当采用其理论横向分析历史风格变化以及一类产品的风格演进时,可以发现风格之间的存在的交叠关系,以及长期存在的趋势风格以及风靡一时但过早衰落的风格之间的关系,进而有助于从宏观角度分析某一阶段的CMF文化美学特征的规律,以及和其他风格的关系。(图3)
下川美知瑠[8]的一些色彩营销研究有助于在分析一个系列产品或品牌的CMF文化美学特征时提供营销维度的要求,进而对一些CMF特征进行分辨和归因。例如她提出,色彩在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中的作用不同,在导入期主要承担对商品的色彩定义和宣传色彩的定义,在发展期主要承担色彩与产品系列扩张和色彩与产品形象变化的作用,在产品的成熟期负责产品的长期色彩形象,在衰退期主要承担保持产品的新鲜度的作用等,该结论在分析品牌中的某产品在一个相对完成的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推出的CMF设计较有帮助,一方面可以将由生命周期主导的CMF设计变化剥离出来,另一方面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该产品的CMF文化美学特征主线。
斯坦福大学的詹妮弗(Jennifer Aaker)教授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对产品形象和品牌形象的关系方面提出了品牌人格维度理论,她的研究发现了五个核心维度,包括兴奋型、真诚型、竞争性型、胜任型和隐性型,这些维度对一个品牌的个性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一个品牌的个性与他们自己的相似,那么消费者更有可能购买它。品牌有时可以在两个特征之间进行交叉,但它们大多是由一个特征主导。他的研究同时发现预测目标客户对应用在产品上的色彩的反应,比颜色本身的含义更为重要。因此好的配色方案应该是“设计方案-产品形象-客户反馈”三者正向一致的结果。詹妮弗的研究从侧面印证了人的主观色彩情感对产品的销量或市场接受度是至关重要的,品牌形象与品牌文化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品牌的文化美学特征在产品CMF设计上的体现也可以尝试使用品牌人格维度理论。
目前的CMF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研究主要是由实践到理论的总结归纳的过程,理论研究尚未形成一个清晰的体系,若想展开规律性的探索,必须向其他相关学科寻找方法和路径。CMF的交叉学科本质,带来了其背景知识的复杂特性,同时也带来了可以借鉴相交叉的多学科研究方法的优势。从历史角度借鉴时,宏观层面有助于分析当时产品的CMF文化美学的社会历史背景,而微观层面有助于分析同时代同类或系列产品的CMF文化美学特征和典型元素。从心理学角度借鉴时,主要利用心理学对色彩情感、色彩联觉等方面展开研究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方法,同时一些结论也可以在CMF文化美学特征研究中直接应用。经济学的角度主要引用对商品和营销方面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论,该角度更适合对同时代产品进行分析,也更适合对某些品牌或系列产品的CMF文化美学特征的应用和趋势方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