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
随着微创技术不断改进与完善,腹腔镜手术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日益突出。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腹腔镜手术中存在体温变化,并指出腹腔镜术中体温低与CO2气腹存在一定关联性[1],不加温的CO2气体是导致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体温较低的主要因素[2]。不加温的CO2气体可刺激腹膜,致使组织损伤,增加耗氧量,损害机体热平衡,最终引起围手术期低体温。研究显示,于腹腔内充入接近人体温度的CO2气体,可降低腹膜渗出物中白细胞介素水平,减轻手术所致机体损伤[3]。但都红蕾等[4]研究指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加温CO2气腹机,可引发高碳酸血症、酸中毒等并发症。故本研究选取84 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旨在探讨加温CO2气腹机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 2016年8月至 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标准I~III 级者;②重要脏器功能正常者;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④知情手术,并签署手术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接受腹部手术者;②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手术治疗者;③免疫系统疾病者;④造血功能障碍者。共纳入84 例患者,其中男 46 例,女 38 例;年龄30~71 岁,平均(50.95±6.95)岁;BMI 20~25 kg/m2,平均 (22.89±1.18)kg/m2;ASA分级:20 例 I 级,38 例 II 级,26 例 III 级;手术方式:24 例胃大部切除,14 例肝叶切除,12 例卵巢肿瘤切除,34 例直肠切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 例。本研究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术前30 min,两组静脉滴注50 mg 盐酸哌替啶,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入室后第1 次体温选用水银体温计腋窝下测量,麻醉诱导后,将DatexOhmeda监护仪上EXACON 温度探头放入患者咽喉部,放置深度为鼻翼至同侧下颌角距离。常温状态下输液,手术室温度为22 ~24 ℃,湿度为50%~60%;于手术床上增加棉褥,覆盖患者胸部、四肢、腹部以下位置,尽量避开手术切口部位;术中所用冲洗液、输入液体需放入电热恒温箱内加热至37 ℃后使用。观察组术中应用WOLF 加温气腹机,CO2加温至37 ℃,对照组应用室温筒装22 ℃未加温CO2气体建立气腹,两组气腹压保持在14 mmHg(1 mmHg=0.133 kPa)范围内,流量为8 L/min。入室后,密切监测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术后覆盖毛毯返回休息室。
表1 两组临床资料对比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②术中不同时间段(入室时、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手术结束时)两组体温变化情况。③两组术后寒战发生率。④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 1 h、6 h、12 h、24 h、48 h)两组疼痛程度。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共 10 分,0 分为无疼痛感,1~3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9 分为重度疼痛,10 分为疼痛剧烈。⑤术前术后两组 PO2、PCO2。采集 5 mL 空腹静脉血,离心 10 min(3 000 r/min),保存于-70 ℃冰箱内待测。应用Stago Compact 全自动血凝仪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n(%)表示,行χ2检验,术中不同时间体温、术后不同时间VAS 评分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 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资料 两组 BMI、年龄、手术方式、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情况 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s)
组别 n 手术时长(min) 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 42 102.31±14.92 21.71±2.42对照组 42 103.25±13.27 22.14±2.15 t 0.303 0.860 P 0.762 0.391
2.3 不同时间段体温变化 两组入室时至手术结束时体温呈下降趋势,且手术开始后30 min、60 min、90 min 及手术结束时观察组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术后寒战发生情况 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不同时间段VAS 评分 两组术后1 h 至48 hVAS评分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3 两组不同时间段体温变化对比(℃,±s)
表3 两组不同时间段体温变化对比(℃,±s)
组别 n 入室时 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30 min手术开始60 min手术开始90 min手术开始120 min手术结束时 F 组间 P F 时间 P F 交互 P观察组 42 36.52±0.47 36.41±0.46 36.34±0.45 36.31±0.52 36.31±0.55 36.29±0.59 36.28±0.69 7.271 0.036 6.897 0.022 7.183 0.018对照组 42 36.50±0.48 36.44±0.50 36.20±0.49 35.70±0.47 35.43±0.51 35.19±0.62 34.95±0.63 t 0.193 0.286 1.364 5.640 7.063 8.329 9.225 P 0.847 0.776 0.176 <0.001 <0.001 <0.001 <0.001
表4 两组术后寒战发生情况对比
2.6 血气指标 术前、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PO2、PC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
3.1 加温CO2气腹能有效维持围手术期体温,降低寒战发生率 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需于术中建立CO2气腹为术者提供清晰术野及器械操作空间。CO2气体因无色无味、价格低廉、可燃性低、易溶于水等优势在临床广泛应用,但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术中建立CO2气腹可损伤腹膜间细胞结构,影响代谢及腹腔免疫功能[5]。腹腔镜术中使用的CO2气体属于干冷气体,随手术时间的延长,可引起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逐渐降低;持续且频繁的不加温CO2气体交换可导致机体丧失热量,进而降低患者体温。刘伏嫦等[6]研究显示,利用加温CO2建立气腹,可有效维持宫外孕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正常体温。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开始60 min 后各时间段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O2加温后,与腹膜温度相同,利于预防低体温发生;而不加温的CO2气体可刺激腹膜,致使组织损伤,增加耗氧量,损害机体热平衡,最终引起围手术期低体温。低体温虽可在一定程度减少组织器官耗氧量,提高缺氧缺血耐受力,但长时间低体温可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出现寒战等一系列并发症。管春丽等[7]研究表明,接受机器人手术的患者,采用加温CO2气腹术后寒战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不加温CO2气腹。与本研究结果类似,将CO2加温至35 ℃左右,不但减少了常规保温措施所致体温低、寒战等并发症,而且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舒适性及安全性。
3.2 加温CO2气腹利于缓解术后疼痛 不加温CO2气腹可生成碳酸,刺激膈膜、膈肌出现疼痛,进而引发肩部放射痛,加以相对低体温情况下,碳酸代谢速度慢,可进一步刺激膈肌,诱发疼痛[8]。而加温CO2气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生成量,降低患者疼痛敏感度。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腔镜手术中加温CO2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本研究还发现,术前术后两组PO2、PCO2、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临床实际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后,及时调整气腹压力,采取适当体位,以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前需对CO2气腹进行加温处理,能有效避免机体热量大量消耗,减轻周围组织损伤,减少低体温、寒战等发生风险[9]。
表5 两组不同时间段VAS 评分对比(分,±s)
表5 两组不同时间段VAS 评分对比(分,±s)
n 术后1 h 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 术后48 h F 组间 P F 时间 P F 交互 P观察组 42 3.21±1.22 2.08±1.16 2.01±1.03 2.21±1.15 2.08±1.21 7.178 0.016 7.274 0.034 6.971 0.041对照组 42 4.47±1.30 3.37±1.13 3.24±1.37 3.44±1.07 3.26±1.15 t-4.580 -5.162 -4.651 -5.075 -4.581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表6 两组血气指标对比(mmHg,±s)
表6 两组血气指标对比(mmHg,±s)
PCO2术前 术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2 311.62±15.56 214.61±16.22 17.82±0.21 15.12±0.20对照组 42 310.15±16.24 215.91±15.77 17.78±0.26 15.15±0.17 t 0.423 0.372 0.775 0.740 P 0.673 0.710 0.440 0.461组别 n PO2
综上,腹腔镜手术中加温CO2气腹机有助于维持围手术期体温,降低寒战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但本研究样本量选取较少,关于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临床多中心、多渠道选取样本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