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
摘 要:阐述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问题,分析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要从更新教学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着手,构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015年5月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颖的教育观念,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可以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为学校增进校企合作,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培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而且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一)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文化课基础薄弱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薄弱,特别是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更为严重,基础学科的薄弱影响了学生深入学习的能力;作业完成的深度、广度较差;某些较难的课程的出勤率偏低,上课的配合度较低;也影响了教师授课的深度、广度,案例讲解的全景度等。
2、主动学习能力差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较差,求知欲非常薄弱,不愿意对问题进行深人研究,浅尝辄止、敷衍了事,有些学生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的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对不感兴趣的东西不愿意学习,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甚至翘课、旷考。
3、团队合作精神匮乏,沟通能力较差
高职学生基本上是“95后”,这个群体独生子女较多,他们普遍存在着缺少尊重意识,表现为没大没小;他们的个人主义、自我意识比较严重,普遍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团队奉献精神;由于互联网的影响,他们的网络沟通能力较强,但是实际沟通能力较差,沟通技巧匮乏。
4、怀疑精神和创新能力较强
“95后”学生伴随着互联网成长,互联网已经全面嵌入他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们获取知识和人际交往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开放性更高、怀疑性更强、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浓烈,这些特性导致他们更有主见、更不受束缚、更喜欢创新。
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是行不通的,纯理论教学收效甚微,必须转变知识传递方式,创造一种我们所谓的“懒人模式”即:高深的知识通俗化、易懂化、易记化,甚至带有一些娱乐化;教学过程学与做相结合,学与思相结合,学与问相结合,实现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可操作化。
(二)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
1、偏重于理论教学
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大部分仍然是理论教学为主,“理论课+实训课”是日常教学的主要模式,部分院校开设企业实训课,但是实训时间较短,“填鸭式”教育仍然是主要教育方式,被动式学习导致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
2、实习实训不完善
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训设备较少,实训课时比例偏低,不能满足实习实训需求;实训课程设计内容陈旧,不能与时惧进;实训内容可操作性差,不能满足学生的操作技能需求;实训内容与实际工作情景不符合,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
3、企业实训内容偏少
校企合作单位较少,校企合作单位在“质”和“量”层面都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对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求;企业实训时间较短,不能做到学生的全覆盖;实训内容偏少,不能涵盖主要技能要点。
4、课程建设水平较低
课程内容较为陈旧,“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尚未涉及,特别是案例部分不能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实用性不强,理论部分过深、过难,容量过大,缺少对应的职业技能训练内容;课程结构不合理,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够紧密,实践教学得不到有效落实。
5、高职院校就业渠道较少
高职学生就业渠道基本是企业招聘或学生自己找工作,类似企业“订单班”“校企合作班”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群体就业需求,导致了高职学生就业对口率较低。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平台偏低,基本上是中小企,大部分从事一线技术工作,工作强度较大,薪资起点较低。
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实训室建设,完善精品课程建设。在创业领域,学校在制度、资金等层面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和老师创业,学校将成为学生和老师创业的“孵化器”和“助推器”。
(三)高职教师存在的问题
1、教师实践能力较差
大部分高职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工作年限较短,青年教师的学历水平和理论水平高,但是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管理经验,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他们对企业的运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并不熟悉,导致了在实训教学设计上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情景)不吻合,技能训练的专业化深度上欠缺,实训内容创新几乎为零。
2、知识储备陈旧
大部分高職教师知识储备陈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当今科技迅猛发展,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新设备日新月异,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高职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掌握本行业、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学术动态、管理动态等,知识储备保持实时更新,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将最新的内容体现在教学课件和精品课程中。
3、科研能力较弱
高职教师的精品课程开发能力较弱,很多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为零。教师的科研水平相对较弱,科研氛围不浓、科研观念不强,导致了科研项目(国家级)、科研成果偏少,特别是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偏少,教师的发明专利偏少,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4、创新能力不足
知识储备陈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与国内外前沿知识能力结合较弱科研能力较弱,导致了高职院校教师创新意识较弱、创新手段厦乏、创新能力不足。
总之,基于高职学生、高职院校、高职教师的现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必须将三者当作一个系统工程统筹考虑、共同改变。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专门创立创新创业学院或者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科技孵化中心等实践场所,加大对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的投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实地围绕创新创业教育,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文化氛围尚未形成。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也使合作企业充分认可了学生的实力。但是,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并没有在专业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高职院校严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目前,各高职院校正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定期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开设相关创新创业课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体制机制的影响,其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2、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尚未形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除了开设相关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创业指导课程之外,还需要依托专业课程作为载体,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把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的结合体现在教学计划中,而在日常教学中两者处于平行状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融合的体系并没有形成,教学成效并没有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3、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尚未形成。高校师资队伍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创业指导教师、少部分专业教师和社会兼职教师构成。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这样的师资队伍融合比较困难,其原因在于创业指导教师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专业素养,而专业教师又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平又可能有所欠缺。所以,课堂教学往往出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的现象。
4、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平台尚未形成。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依托实践平台,开展实践活动,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的实践空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随着社会所呈现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对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大学生创业园,或者科技产业园等基地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既不利于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的建立。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1、將创新教育教学理念融入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应当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充分做好顶层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联合培养。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突出专业教育: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精申和相关技能知识在创业教育中,融入实践拓展训练项目。以此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加强课程改革,形成课程融合体系
高职院校应当通过校企合作,加强课程改革,共同开发创新创业课程,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专业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3、加强师资建设,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合理化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应当制定相应文件,确定工作标准,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进行选拔聘用,强化培训培养,实行目标考核。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学质量,实现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4、加强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要不断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需要建立合适的实践平台。高职院校需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通过建设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成立创新创业协会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另外,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创业企业孵化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实践,亲身体验企业创业的全过程。这种做法,对学生而言,有利于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意识;对企业而言,有利于促进创业教育的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产生经济效益,助推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而孤立存在,需要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知与行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形成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强化实践、帮扶指导、文化引领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这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月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4(10):76- 79.
[2]叶岚.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的分析与对策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 8(4):32-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