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青年的修养

2019-07-10 12:07胡焜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4期
关键词:道德观念学识道德修养

胡焜

在物欲横流的价值观当道的现代社会,修养成为了一个遥远的词汇,究其原因,应该值得思考。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长河中十分重视人的修养问题,在历史的传承中“修养”贯穿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时至今日,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仍起着推动作用。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该去继承或深挖其中的内涵,并使之成为当今主流价值观的一股清流,成为引领者。

一、修养的内涵和意义

简单来说“修养”就是人的行为和涵养,是文化、智慧、善良和知识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美德,是崇高人生的一种内在力量。实现修养也并非易事,“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只有经过“切磋琢磨”才有望得到“涵养熏陶”,提高个人修养的途径在于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注重内在品质。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人们才通过不断的学习,以提高自身修养。出于对“修养”的仰慕和期待必然会产生“修养”的动力并获得相应的成果,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

“修养”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在调整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影响没有断层和停滞,“修养”在中国现在社会中仍然到处可见,现代社会对“修养”仍然提倡和宣扬,目的在于以“修养”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步,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有利的条件。

“修养”的现代意义和价值在于“修养”可以提供一种好的行为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实现人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为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创造有力的条件。

现代社会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需要依赖“修养”去平衡和解决,“修养”在处理社会矛盾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崇高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是人尽有修养的社会,修养对人自身的要求和约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对自身欲望的追求,更多的是对人自身责任和义务的彰显和弘扬,从而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新时代青年的修养现状分析

从总体上看,当代青年的修养可以说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与此同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青年对社会公德规范的遵从缺乏自觉性,修养较差,它主要涉及的还是青年的社会公德问题。青年道德失范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进入互联网的青年人往往会产生道德失范的意识与行为。一方面,青年认为网络上很难讲道德;另一方面,有意或无意地做些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

以上反映出我国在道德建设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道德教育忽视了对人的价值的终极关怀,忽视了对人的灵魂与美德的关怀。从青年的自身层面来看,主要是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当代青年中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也就是说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但是实际上却没有那样做,知与行是分离的。这表明在如何进行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出现问题,也说明我们现在的人格教育还不到位,没能教会青年学会正确选择与判断,即把道德当作知识的倾向严重存在,忽视了道德习惯的培养。道德知识是道德行为的先导,没有道德知识就不可能有道德行为。对于道德建设而言,思想教育和社会动员必不可少。但在一个不再是以政治为中心,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法治社会来说,一个好的制度安排更重要。

三、新时代青年提升修养的几个途径

修养的内容的十分广泛,提升的途径也多种多样,归纳一下大致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注重这手,人格修养、学识修养、道德修养。

人格修养。年轻人可以没有知识、没有财富,但一定不能没有人格,人格对人的意义巨大。人格修养对人的意义就像美玉一样任何瑕疵都会影响它的价值,它又像玻璃一样,透过它不仅可以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还可以看到室内的静美和端庄。人格修养对于人来说就好比一扇门,打开它就成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而人本身所固有的美通过人格的外在表现,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的沟通和交汇,从而实现人际关系的和睦。“心诚则明,性善则”。身正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有所效,律己则慎思有度、止于至善内修于心而外秀于世,仁爱则敬德爱人、礼义彰显,诚善则推心置腹、彼无欺而共和睦。人格修养达到了正身、律己、仁爱和诚善,内心与教化于一体,德法与禮义溢于身,人际和谐,社会和睦,世俗之心随社会向往的、人所追求的“法则”而升华,人格修养使自己和他人联系在一起,使自己意识到人不仅属于自己,同时也得考虑他人的感受,自己的行为必须要符合社会固有的、普遍接受的方式和理念。人格修养促使人尽可能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觉悟,尽可能的使自己在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中寻求一方天地。

学识修养。如果说人格修养、道德修养、情操与性情修养是人的内心修养至德至善的人生境界,那么学识修养往往是支撑起这种境界的基石,但学识修养并非与此总能一致,不管怎样,学识修养在促进人的内心涵养方面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正处风华正茂之时,更应该去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修养。

一般人而言,学识修养的基础在于追求知识和学问,追求知识和学问最简便的修养方法就是读书。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关于学识修养方面古人有很多至理名言值得借鉴和学习,譬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等。学识是一个渐进而缓慢的过程,丰厚的学识来源于渊源不断的积累和勤奋,在这过程中也是对一个人毅力、信心的考验,学识修养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为知识而付出,他需要对获得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感悟。一个有学识修养的人一定是一个成功的人,学识修养对人自身全面的修养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道德修养。文明的社会是重视道德的社会,和谐的社会是道德彰显的社会。社会中存在着无数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冲突,法律虽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近代文明社会中为了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发展对道德提出了更高要求,道德在解决社会问题中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对道德修养的重视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道德在今日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面临道德危机之时,有人倡导传统的复兴,原因在于当在现实社会中无法找到满意的答案时,人们寄希望于在先贤圣哲那里寻求心灵的慰藉,但作为我们引领社会潮流的青年来说,更应该担起自己的责任,从自己做起,时刻想着“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古人给我们的宝贵思想,践行之,并带动周围的人去改变它。

一个社会要想具有普遍的道德观念,一个社会要想不在因为缺失道德而发生无数的呼唤,作为社会普遍道德观念形成基础的个人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必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观念。当每个人都注重道德修养,当每个人都不去打破社会认可和接受的道德观念,社会自然会很平静,矛盾会得到缓和或消失,社会会获得稳固和发展。

个人修养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自身的需要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管“修养”的内容有何变化,其本质还是为了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必将赋予“修养”更多的新的内容,“修养”内容的丰富多彩也使“修养”变得更加深邃。

猜你喜欢
道德观念学识道德修养
为学与做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做一个有理想有学识有诗意的教师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自我学习的方向探究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熊复的才干与学识——兼及他与胡耀邦的一段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