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障人士在社会中占的比例不小,听障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分析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索互联网时代提升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
[关 键 词]互联网;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全社会要关心支持特殊教育。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一、听障大学生的特点
听障大学生也称聋人大学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力丧失或者听觉残疾的大学生。由于听力受损,他们无法像普通大学生一样通过声音和语言交流来获取知识,听觉输入途径不通,但他们不容易受外界干扰,能够静心做事。据统计,我国听力障碍残疾人达两千多万。
听障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有残疾人的特征,又有大学生的特征。听障大学生以目代耳,表情丰富,形象思维、视觉能力、模仿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最大的缺点是缺乏自信、有偏执倾向、社会适应能力弱。他们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但他们是听力障碍残疾人群体中优秀的人才,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二、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强。
口语与手语的问题。在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思政教师以口语方式教学,手语老师现场翻译教学内容。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转换为手语有一些麻烦,学生难以理解,同时学生的地方手语也会影响对中国标准手语翻译的理解。
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听障大学生由于听力受阻,只能依赖视觉输入,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在书写作业时,语句顺序、语义表達与健全大学生有明显的差异。比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学时,听障大学生难以理解“同仇敌忾”一词,只能选取很多简单、意义相近的词加以解释。
心理因素的影响。听障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困惑。由于存在听力障碍,无法通过有声语言接受外界信息,与健全人的沟通不足,缺乏向社会寻求支持的有效手段,常常倾向于压抑内心感受,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三、提升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
调查显示,网络深刻影响着听障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听障大学生花在网上的时间每天达3小时以上的占73%。互联网开拓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阵地,改变了教学方式,发展了教学载体.可以提升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1. 修炼内功,提升思政教师业务能力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作为听障大学生的思政教师,除了具备一般大学生思政教师要求的条件,还必须通过手语翻译员考试,拥有手语翻译证,能够流畅地跟听障大学生自如地交流。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政课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在思想意识、行为表现上成为学生的楷模。对听障大学生而言,思政教师更加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感受,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迅速,思政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量,积累深厚的教学底蕴,夯实自己的基本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授人以渔”,培养听障大学生的能力。
2.尊重差异,促进听障大学生个性发展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因材施教,要关注听障大学生的总体和个体特点,尊重他们的意见,倾听他们的声音,体谅他们的生理缺陷,设计他们的授课形式,激发他们的潜能。其次,学习聋人心理学知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明白老师是欣赏他们的,而且要努力融入他们的群体之中。
科学使用新媒体技术,借助直观教学方法,运用手语和体态语等,将理论视觉化,对知识进行图解讲授,使教学方式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给学生全方位、立体式的感官刺激,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不仅可以开阔听障生的视野,调动听障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精心设计,优化教学模式
按照听障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选取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采用专题化教学模式,将教材的内容重新编排,设立相应的主题进行教学。设计的专题既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又照顾听障学生的接受程度。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可分为:我的大学我做主(学院概况、专业介绍、课程简介、职业生涯规划),我的人生最精彩(理想信念、中国精神、人生价值),我的品德最高尚(道德传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我的法律来护航(法治体系、法治观念、法律权利与义务)四大专题。在各专题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各班学生的专业特点,采取切合专业的案例,讲述优秀毕业生的故事,引导学生向榜样看齐。
4.创设情境,结合实际开展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结合听障生实际的授课情境,以听障生亲身经历或目睹的事实为素材,将抽象的课本理论转化为贴近实际生活的热点话题,引起强烈的认同感,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主动参与其中,使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如将听障生的日常生活片段拍摄下来,在课堂上播放给他们观看,让听障生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这种结合实际的直观方式,可以弥补听障生在逻辑思维上的不足,能够提高他们参与意识,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
在教学中注意使用手语和口语的交流,设置主题,采取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听障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思考。注重实践教学,开展红色参观、敬老院献爱心、社会调查等活动,促进听障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5.拓展途径,延伸教学时间和空间
拓展在线课程、翻转课堂、微课、云班课、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途径,进行思政课教学的线上线下结合,凝聚思政教育的合力。
开展网络课堂建设,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建立精品课程网站,设置多个栏目,上传教案课件、教学视频和案例故事。在课堂上没学明白的地方,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再次学习,解除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有利于思政课的全程覆盖。
开辟网络通信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通过QQ、微信、短信、班级群、电子邮箱、云班课、世界大学城空间等多种方式沟通,了解听障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6.注重体验,增强听障大学生知识的内化
充分运用积极心理学,通过“破冰”活动,帮助听障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和生活中。
如培养听障大学生的自信时,不是要讲解 “什么是自信” “要怎样才可以自信”,而是借助新媒体技术和游戏,引导和鼓励学生体验,通过“夸夸我的同学”“优点轰炸”“背后留言”等活动,得出结论“这样才是自信”“我是自信的”,帮助听障大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他们的自我接纳能力,开发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在听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体验式教学,让他们在参与中感悟,培养他们的积极品质。
7.创造条件,营造适合听障大学生的成长环境
由于身体缺陷,听障大学生的活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很多方面存在不方便的情况。学校和社会要设法提供便利,为他们创造均等的条件,让他们能够积极地融入大群体。
在校园文化生活方面,邀请聋人成功人士开展讲座、交流、论坛等,借助榜样的力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听障大学生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文艺晚会、田径运动会等活动,在手语翻译志愿者的帮助下,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建立健康的校园网络,建立完善的课程资源供听障大学生学习,促进思想政治理论实效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强对听障大学生的安全和权益教育,使其学会合法地保护自己的各项权益。同时鼓励听障大学生多参与社会活动,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知、情、意、信、行的转化过程,我们的目标是促进听障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提高其回归主流社會的能力。在互联网时代下,探索如何打造听障大学生有趣、有用、有收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对提高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媛.高职聋人特教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初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7).
[2]陈云玲.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2016(6).
[3]黄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及其提升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6.
[4]刘文文,霍洪宝.“三论式”教学模式在听障生思政课堂中的运用[J].现代特殊教育(高教),2016(5).
作者简介:黄琴,女,长沙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湖南长沙。
作者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