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强
[关 键 词]以器见道;汝瓷;中国文化
“以器见道”,器物的神形亦反映着人的性情,从器物中可洞见主人的审美取向、素养性情。《易传·系辞上传》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也说:“无其器则无其道。”可见,“器以载道,道由器传”。在造物中寄托情怀,体现精神内涵,并不是所有的“器”都能达到的。汝瓷所传递出的“道”是深刻而有内涵的,体现在人与物的关系中。器物由观玩清赏至素怀观照,这是一个境界。用恰当的陈设展现器物气息,以希窥见先人精神,延续文脉。一几一案,只言空间有道。人与物、文与质、形与神、材与艺、用与美的统一,是负载了“道”等观念的器物,即“形而上者”,可名曰“道”之器。汝瓷的工艺美学法则,与老子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谋而合,使汝瓷达到了器物设计思想也是造物活动的最高纲领“道”的精神层面。
汝瓷的鼎盛时期是在宋朝,其产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宋朝时期,不注重图案纹饰,更侧重于釉色和造型,以“香灰黄”为主,釉色淡雅呈青色,十分独特别致。 宋朝当时的统治思想与道家相呼应,道家的无为无不为、顺其自然等思想甚至深刻融入汝瓷的制造当中。当时,汝瓷釉中一部分的成分为玛瑙,所以釉色呈纯粹、洁净的天青色。青色的釉色给人以自然、平淡的美感,与道家思想探索人与自然、社会遥相呼应。同时,宋代的哲学领域里“程朱理学”占据了统治地位。宋代理学是一种充分哲理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庞大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它关注人的道德性问题,强调宇宙本体与人的道德的高度统一。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全面阐述和发展了“格物致知论”。“格物致知”出自《大学》的“三纲”,此句是指,知道事物风格的能力,然后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态。朱熹理学大大发展了这个理论,目的是着眼于道德修养,以求达到“至善”的道德境界。因此,宋代非常注重一种理想人格的建树。“究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这样的道德操守使得宋朝更加注重道德约束,同时,促成了一大批重视精神道德建设的“文人墨客”。但是,这些文人一肚子的“墨水”,自命不凡却又穷困潦倒。他们能够参透世间万物,但是却报国无门。所以,只能寄情于文化艺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宣泄其中。在此苦闷的境地下,孕育出一批即将为宋代的文化艺术思想建设做出贡献的“文人”。同时对汝器的美学特征与风格有深刻的影响。
汝瓷受道家思想影响,追求自然朴素的艺术品格,在道家思想中,崇尚自然、顺其天性是其核心内容。道家把自然素朴之美作为理想之美的典范。庄子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與之争美”,“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天然去雕琢,不加浮华的元素,任其纯粹发展,才能保持其本真之美。他们的这种美学追求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即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天然之境。在各道学大家思想的引导下,宋代瓷器也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时代风格,不断寻求探索艺术的本真之美。
汝瓷追求的“平淡”之美绝非“淡乎寡味”,独特且饱满,所谓“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汝瓷在其造型、釉色、纹饰等方面都有其可圈可点之处,独特典雅,内涵丰富,不落俗套,是难得的艺术佳品。与浓烈的视觉冲击相比,淡雅的古典之美更加延绵流长,宛如清风拂面,让人感觉舒适且温柔。正如汝瓷借用莲花作为造型,线条清晰婉约,莲花高贵清丽的形象被生动体现在瓷器之中,传达了人们对于高尚情操的赞美和向往。汝瓷把造型、釉色、装饰和谐地统一于一体,以极简的艺术语言达到“疏淡含精匀”的审美意趣。
汝瓷不仅有类玉的风骨,同时又具有深厚的文化蕴涵。汝瓷之美既孕育于它的文化内涵之中,也体现于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将抽象与具象相互结合,协调统一。它是一种独立的民族文化载体,或者说是一种文化旋律。这些旋律有深沉的,有高雅的,有理智的,有本色自然的。不同作者蕴含在作品之中的情感不同,不同朝代、民族创作的理念不同,这些差异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其品味过程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杨克欣.中国传统美学观对当代设计的启发[J].装饰,2006(2):9-10.
作者单位:河南省汝州市赵家窑汝瓷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