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永刚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班主任工作重心不仅要紧抓学生的知识文化学习,更要在思想品德教育上牢牢把握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成长方向;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社会不仅需要有能力的人才,更需要有品德的人才,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班主任要落实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并且要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出几点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实效性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小学教育中,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往往过多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加强思想文化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从而可能导致学生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缺乏正確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班主任就应该在。加强德育工作方面多下功夫,并进行实践,尤其是要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我国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1.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被忽视
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社会需要大量的人才进行经济建设的工作。社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使得教育不得不加快脚步以适应社会,在这加速的过程中,人才数量的增加有明显的成效,但是另一方面,许多问题也会随之出现。
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德育的缺失与这种社会的急切渴求有着很大的联系,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教师和家长非常容易忽视对学生德育的要求和教育的必要性。在学校方面来说,学校过分关注学生文化成绩,德育工作被压缩至很小的一部分;在家长方面来说,学生的成绩是第一位的,而德育被认为是不重要的、无关紧要的,往往会有“孩子还小,以后会好的”这种典型的忽视德育的想法。在这双重因素下,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举步维艰[1]。
2.教师德育工作的专业性欠缺
小学教师群体都是经过专业教育技能培训,有着较高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准的群体,但是由于普遍地对德育工作的忽视,在进行德育时教师往往会一带而过,无法突出德育的重要性和应该起到的作用;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多数是没有经过专门的思想教育培训的,无法成体系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无法对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的过程给予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得小学的德育赘于形式,无法真正地让德育工作发挥功用。
3.在德育工作中教师沟通交流出现的问题
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小学德育工作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是心智还不成熟的小学生,他们具有单纯、幼稚、自尊心较强等特点,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如果忽视这些特点,工作进行的过程就会较为艰难。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有着共同点也有着只属于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在进行德育时,班主任要正视这些问题,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教育方式的规划,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德育指导。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方法是将心比心和以身作则,但是许多班主任对自己的身份进行清晰地分析和定位时就贸然开展德育工作,这是很不妥当的,教师应该以朋友的形象与学生沟通交流,并在学习生活的大小事务上,以身作则,作为学生学习的模范和榜样。
二、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实效性的策略
1.改变德育形式,激发学生自主性
传统的德育方式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讲一些道理,可能教师本身都不是很理解,自然而然地,学生参与的兴趣也不高;另外,在展开德育时,班主任要在认识上正视德育的主体,要创新德育的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德育课堂上,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去思考、去感受品德的重要性,并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历史上出现过的具有优良品德的英雄人物们,让学生们有了学习的目标和榜样,自然会加大德育的实效性[2]。
2.促进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的建设
德育的工作不应该仅仅只体现在特定的一节课堂上,成功的德育应该在一个班级的日常里反映出来。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普及和实施的工作时,班主任应该考虑自上而下的构建方式,即班主任发挥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为学生展示优良的品德行为。例如,在进行班级干部的选举时将成绩和品德列为相同重要的地位,鼓励学生推举品德和学习兼优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让班干起带头作用,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中发挥模范作用。对待学生要以鼓励为主。优秀的学生是要班主任给予期待和重视的,因此在培养优秀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鼓励和尊重[3]。对待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不仅在学习上,还要在品德行为上去发现和帮助学生自我发现闪光点,以此加强学生的信心。
小学教育工作中的德育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为学生日后形成正确与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班主任应该重视德育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行和技能兼优的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曹凤芹,王万水.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探析[J].中国教师,2016(S2):169.
[2]李永东.浅析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J].学周刊,2018(4):169-170.
[3]钟迪.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65.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