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
摘 要:语文作为汉语学习的基础性教材之一,其蕴含了深刻的意义,小学语文中的德育思想,就是要教师通过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理解课本文词段意、汉语拼音的学习来学习知识。而语文课文色彩丰富、词藻华丽,学生通过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学习,可以丰富自身精神世界,这也是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关键词:德育思想;小学语文;教材
在教学中,德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将德育引入学生课堂,对学生个人品德塑造、价值观念树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德育,教师可以更直接地融入学生生活,了解他们每个人的想法,从而对症下药。
一、德育思想的内涵及特点
德育,就是教师言传身教,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教師要想完善学生人格,必须从德育着手,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坚守自身道德底线,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1.德育具有灵活性。德育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所经历的一切都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特点,开启了学生智慧的大脑,善于利用每个学生的弱点和优势,帮助学生找到并坚信自己的优势,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关键因素。
2.德育具有稳定性。德育为培养人才而建立,自身的政治倾向,价值观念皆符合当代学生学习的环境,并具有很强的实践可操作性,是学生基本素质养成的桥梁。
3.德育具有发展性。在小学,教师注重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因而德育在这期间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大学,甚至是在社会上,德育对于人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要想成为对社会及国家有用的人,德育首先会作为其考量的标准。
二、德育对学生的影响
孩子刚刚进入校园,对身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尤其是对身边人的一举一动尤为敏感,因此,这一阶段,在学校就需要教师作为模范,指引小学生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校园周边的环境更会对学生后天行为的养成造成很大的影响。作为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身良好习惯的养成去感染学生,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效果。在家里,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责任人,家长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极其重要的。例如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孩子长期处在家长的吵架声中,从家长的口里说出来的话语都是各种咒骂声,这样的孩子,试想一下,他的身心会是健康的吗?这对他的未来就真的一点影响都没有吗?同理,身边也会有这样的孩子,从小就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长大,他就会从小养成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报以感恩的心态,因为他相信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同时,对未来也会充满期待。
综上所述,德育对孩子后天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大的作用,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三、德育在小学课堂中的渗透
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简单而深入地把父亲对子女的爱展现出来,“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简洁的话语,却能让读者感受到父爱的伟大,父亲从不善言辞,但却用行动把对子女的这种爱表达了出来。由此可见,德育往往是不需要过多的辞藻修饰,却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德育的引导下学习和生活。
一方面,德育注重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在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获取课本知识,从对作者情感的表达的领悟到阅读课文的身临其境,都会让学生的情感受到影响,从而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作者所要探索的东西。
另一方面,德育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教师与学生之间始终存在着联系,那是与父母、朋友、亲戚间不一样的感情,有时,教师说的话学生会听,但家长的话学生就不一定听了,这就变相地说明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桥梁,假若失去这个桥梁,学生将不再是学生,教师也将不会是教师。
四、德育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在当今教育模式下,德育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推陈出新。当今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便很难教育出一批优秀的学生。例如,教师一味地采取题海战术,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一个点上,就会存在这个题是会做了,但当下一张试卷再出现同样类型的题目时还是一样不会做。因此,老师不仅仅是教学生解题,还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德育必须适应当下学习的环境,方能一直沿袭下去,同样,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也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教导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学生也需要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来体会文章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去真正地读懂课文,学透课文,就更需要把德育思想寓于课堂学习中,不仅可以让教师与学生间形成互动连接,活跃课堂学习的氛围,而且还能够为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素芳.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
[2]周月清.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5(89).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