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成
[摘 要]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度青海2014到2016年绿色金融纵向发展水平,发现青海绿色金融近几年不断发展,与2014年相比,2016年青海绿色金融评分提高19.78分。另使用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2016年青海绿色金融在全国30省(除西藏外)的横向发展水平,发现青海和新疆、甘肅、海南、宁夏归为一类,且排名末尾,说明青海绿色金融近年来虽有发展,但仍落后于其他省份,与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差距较大。结合青海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评价,建议积极出台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强绿色信贷管理,开发绿色信贷新产品;积极争取国家投资,丰富和创新绿色金融工具,推动青海绿色金融发展不断前进,进而有力支持青海绿色发展。
[关键词] 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评价;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 F127;F8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6-0169-03
一、青海绿色金融发展概况
近年来,青海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壮大,打造多层次、宽领域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在绿色信贷方面,截至2017年12月末,全省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2186.7亿元,绿色信贷覆盖率为34.42%,与2014年1208亿元相比,绿色信贷余额呈迅速增长态势。在绿色保险方面,青海省环保厅于2013年、2015年、2017年分三批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强制污染企业购买环境责任险,共计试点企业107家,覆盖除玉树以外的全省各市州。在绿色基金方面,2017年7月,浦发银行西宁分行为青海省战略新兴产业基金(有限合伙)成功落地5亿元,并全部投入青海大美煤业尾气综合利用制烯烃项目,是青海省首笔纯绿色基金业务。在绿色债券方面,2018年12月,青海西宁农商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青海省首笔绿色金融债,募集1.7亿元,将全部投入青海绿色产业。在绿色投资方面,青海继续投入资金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青海湖及祁连山区的污染整治工作,加大生态旅游和生态农牧业的投资力度,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发展。青海绿色金融发展不断前进,有力支持了青海绿色发展。
二、青海绿色金融纵向发展水平
绿色金融是为加强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提升绿色增长和绿色治理水平,通过创新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实现绿色发展的制度安排。目前,绿色金融工具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投资、绿色产业基金、碳金融等。通过借鉴曾学文等(2014)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程度的测度分析》中构建的绿色金融评价体系,结合青海省实际发展情况,建立青海绿色金融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将用于评价青海2014至2016年绿色金融的纵向发展水平,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投资、碳金融。由于青海碳金融发展缓慢,缺乏相关产品和指标,所以碳金融只设置了一个指标,其他方面均设置两个指标,一共包含9个指标(见表1)。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选用2014-2016年青海相关数据,其中绿色信贷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六大高耗能工业产业利息支出来自《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绿色证券、绿色投资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绿色保险来源于《青海统计年鉴》和青海省银保监局;碳金融来源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将数据经过简易处理,得到指标层数据结果(见表2)。
(二)纵向发展水平评价
1.确定指标体系权重
由于国内外对青海绿色金融的研究较少,无法直接利用客观赋权法得到准确结果,所以借鉴曾学文等(2014)文中的指标赋权方法(见表3)。
2.测度指标体系得分
通过以2014年为基准年进行测度,该年指标层9个指标得分均为100,将2015年和2016年的指标层数据除以基准年的数据,乘以100得出指标层的所有得分;根据表3指标权重依次推算出准则层得分(见表4)和目标层得分(见表5)。由于指标体系中存在不同正负取向的指标,则必须先将逆指标数据进行正向化处理。在指标体系的9个指标中,两高一剩产业贷款额占比和六大高耗能产业市值占比是逆指标,采用倒扣逆变换法进行处理,最后计算出得分。
通过对比2014-2016年青海绿色金融纵向发展水平的得分,发现2014年到2016年青海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2014年为基准年,到2016年青海绿色金融发展评分提高了19.78分。青海作为生态大省,强调环境保护和产业转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加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近年来尤其在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投资方面取得新突破。首先青海主动加强绿色信贷管理,积极扩大绿色信贷规模,绿色信贷余额2014年仅1208亿元,而2016增加到2028亿元,增量显著,有力扩大了青海绿色金融规模,促进了三江源生态保护、新能源、交通运输、高原农牧业、循环经济等领域发展。同时大力压缩“两高一剩”行业贷款,特别对六大高耗能企业和项目设定高压线,掐断污染项目和企业的资金来源,反向倒逼绿色产业发展。第二,2016年青海新增一家上市企业正平股份,该公司在路桥建设养护、生态绿化方面属于环保企业范畴,因此增大青海环保企业市值。最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国家继续加大对青海环保投资,使绿色投资项目不断增加。
三、青海绿色金融横向发展水平
(一)青海绿色金融聚类分析
由于缺少各省绿色信贷数据,为保证数据的可得性,选取六大高耗能产业利息支出占比、绿色投资和节能环保支出来反映全国30省的绿色金融发展情况,使用2016年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除西藏)的标准化数据进行系统聚类,使用SPSS输出青海绿色金融在全国30省的聚类分析结果。
如图所示,按虚线穿过的交点可以得到,青海和新疆、甘肃、海南、宁夏属于同一类,与西部地区区域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相符。
(二)青海绿色金融在全国的发展排名
使用SPSS对2016年全国30省的绿色金融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提取绿色金融相关指标的主成分,进行权重赋分,计算得到以下排名结果(见表6)。
将聚类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的评分结果,可以得出青海、宁夏、海南、甘肃、新疆五省是国内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评分的最后5名。青海作为全国最后一名,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落后于其他省份。另外由绿色金融主成分分析中的评分系数矩阵可以得出,六大高耗能产业利息支出占比、绿色投资、节能环保的评分权重分别为-0.416、0.428、0.463,说明反映绿色金融三个指标的权重相差无几,由此可得青海绿色金融在六大高耗能产业利息指出占比、绿色投资、节能环保三个方面都处于落后的状态,特别是与江苏、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差距明显。2016年青海六大高耗能工业产业利息占比达到90.6%,全国最高,这显示青海传统高耗能产业占比较高,信贷资金仍在支持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压缩“两高一剩”行业贷款任重道远。近几年,国家加大对青海的环保投资,但力度依然不够,2016年青海绿色投资总额仅为327.42亿元,全国最低,比宁夏少21亿元,与青海生态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青海绿色金融最近几年虽发展较快,但由于地处内陆,金融发展滞后,人才稀缺,科技落后,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所以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青海绿色金融发展依然落后。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综上研究结论是2014到2016年虽然青海绿色金融发展较快,增速明显,但2016年青海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在全国30省(除西藏外)的主成分评分排名倒数第一,说明青海绿色金融近年来虽有发展,但发展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落后于其他省份。
(二)建议
1.积极出台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优惠政策
发展绿色金融,就是主动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到綠色产业中去,当前青海绿色金融主要依靠政府和国有商业银行强制执行中央政策来推动,这不利于绿色金融健康长期发展。因此,青海应依据省情,积极出台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民间资本投入到绿色金融的发展中。制定明确清晰的政策,奖励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金融机构;积极推动设立中小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培植一批具有青海特色的乡镇绿色银行、生态银行。针对符合绿色标准的产业或者项目,要给予税收返还、财政贴息、帮扶帮带等支持政策,扩大绿色产业的规模,培育绿色金融的蓄水池。
2.加强绿色信贷管理,开发绿色信贷新产品
青海绿色金融以绿色信贷为主体,其他绿色融工具规模较小,所以发展青海绿色金融,必须加强绿色信贷管理,稳步提高绿色信贷投放额度,注重加大对绿色产业的信贷投放额,不断减少对六大高耗能产业的信贷投放额,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信贷余额。青海绿色信贷余额近两年虽增长迅速,但力度不够,必须坚持青海作为生态大省的定位,扎扎实实推进绿色信贷管理,减少对落后产能的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外积极开发绿色信贷新产品,确保绿色信贷资金全部用于绿色产业。
3.积极争取国家投资,丰富和创新绿色金融工具
青海经济基础薄弱,仅靠自身力量,难以筹备足够资金发展绿色金融,应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提高绿色投资额和节能环保支出额,使其与青海生态大省的地位相匹配。目前青海绿色金融工具尚不完善,绿色债券处于起步阶段,绿色基金规模小,绿色保险正在试点,碳金融交易市场尚未形成。绿色金融发展主要依靠绿色信贷和绿色投资,所以应当丰富和创新青海绿色金融工具,引进绿色金融新产品,扩大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设立多样化绿色基金,执行绿色保险政策,探索碳金融交易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天大研究院课题组,王元龙,马昀,等.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与发展战略[J].财贸经济,2011(10):38-46.
[2]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绿色金融:国际经验、启示及对策[J].浙江金融,2011(5):20-25.
[3]李晓西,夏光.中国绿色金融报告2014[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10.
[4]马骏.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前景[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6):25-32.
[5]曾学文,刘永强,满明俊,沈启浪.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程度的测度分析[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4(11):112-121.
[6]杨阳,王国松.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以上海为例[J].海南金融,2017(4):20-26.
[责任编辑:王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