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尽快和家长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

2019-07-10 17:29刘长铭
中小学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谈话家长学校

刘长铭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与学校的相互信任,密切配合。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能否尽快与家长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始终认为,与家长沟通和建立相互信任关系是教师重要的职业技能之一。老师怎样尽快与家长相互信任呢?相互信任的前提是相互了解,相互了解的前提是相互沟通。根据我以前的工作经验,提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很多,比如:谈话、家访、写信等,现在通讯手段多了,打电话或发微信是更常用的方式。但我认为,打电话或发微信的沟通方式并不能完全替代那些传统的方式,如家访或写信(纸质的),尤其是对新学生和新家长来说。

家访是必要的沟通方式。我的同事们做班主任时都采取这样的方式。我也曾和老师一起家访。家访最好的效果就是快速缩短老师(或学校)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起情感联系。现在不少家庭在家会客少了,但正因如此,一旦老师来到家里,就会让家长备感亲切,更会让学生感到很新鲜很高兴。其实小孩子都特别希望家里来客人。以前我骑自行车家访,一天能访好多家。现在学生住得分散了,老师家访的困难增加了,但越是这样,家长对到访的老师就越热情越亲切。到学生家里,看看他们家里的布置,了解一下家庭生活的情况,和家长聊聊家常,看看他们的床铺或书桌(了解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浏览一下他们书架上的书(如果有的话),看看他们房间墙壁上的装饰(比如墙上贴的画,从中了解学生的爱好和追求),你可以得到很多在学校里得不到的信息。这对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想法很有帮助。尤其是,家访会让老师一下子感受到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怎样,这对于指导家长教育孩子非常重要。老师新接手一个班级,家访后对第一批班干部的人选基本就心中有数了。

写信也是很好的沟通方式。尤其是现在人们写信少了,信就具有了更特殊的作用。我以前的一些同事做班主任时,就常给家长写信。新接手一个班级,人还未和家长见面,就给家长寄出一封温馨的问候。当然,老师写信不仅为了问候,除了表达老师的教育理念之外,还有给家长布置的任务,比如让家长回信说说家里的情况,描述一下家长眼中的孩子,优点和不足,爱好和特长,成长的经历,尤其是以前发生的小故事等,从家长的回信中老师还可以知道家长的受教育情况。每次和家长见面之前,老师都趕快把过去的信拿出来再看一遍,以便寻找话题,把握和家长谈话的方式和内容。

见面谈话是最常见的沟通方式。在与家长沟通时,老师的谈话一定要涉及和反映孩子的全面发展情况,话题一定要广泛,千万不要只谈学习、考试、成绩、排名等,更不能一味地指责、批评和给学生告状,要体现出老师对孩子全面发展的关注,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信心。只有全面关心学生的发展,教育才能取得成功。师生之间以及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关乎思想、情感、精神、共同的教育理想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是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思想基础。建立关系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家长施加影响并取得共识的过程,毫无疑问教师应当是主动施加影响的一方。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最在意的或最不放心的是什么?很多人认为是学习成绩,其实不是,至少不完全是。家长最在意的或最不放心的,是我的孩子被老师关注到了么?老师了解和关心我的孩子么?我的孩子是不是被老师冷落了?等等。所以我有一个建议,老师在与家长谈话时,要特别注意运用一个重要的谈话技巧—一定要谈出一两个孩子平时表现的细节故事,如孩子的口头禅、孩子的习惯性动作,当然仅有这些还不够,一定要有故事,要有孩子在学校在班里的故事(但千万不要是告状的故事)。这就需要老师平时对学生进行细心观察。当老师能讲出这些细节和故事时,家长立刻就感觉到孩子得到了老师的高度关注,一下子就会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当家长感受到老师是真正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时,当家长全面信任老师时,就自然会配合老师和学校的工作,教育取得成功的把握就会更大。

细心的老师还会从学生日常表现的这些细节当中,了解到一个真实的、丰满的、活生生的孩子,并捕捉到许多宝贵的教育契机。

(编辑 孙金鑫)

猜你喜欢
谈话家长学校
防止“一谈了之”,《干部监督室谈话工作规程》出炉
家长错了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教你如何发起谈话
(1)阅读理解两则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