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坚
中小学校长撰写学术文章,一方面能够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与逻辑思维能力,在将思路可视化的过程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总结提炼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经验,为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拓展与创新奠定坚实基础。最关键之处在于,校长在进行学术文章写作的过程中,能借助对一个个问题的思考,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专题调查研究,形成持续探究的思维习惯,从而收获更高的站位和更宽广的视野,最终促成学校的高位发展。
作为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中小学校长理当重视学术写作。中小学校长写作学术文章的核心目标与纯粹的理论研究有一定区别,它应当从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中生成,在实践中思考,因思考而写作,再到实践中去检验,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问题。我认为,中小学校长提升学术写作水平可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对于学术研究而言,选题非常重要。在确定选题时,中小学校长不妨从以下三个层面切入。首先是“问题导向”,对于中小学校长而言,选题最好聚焦于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次是“价值导向”,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的培养,因此,无论处于什么时代、什么地域、怎样的文化环境,“人”的培养必然是中小学校长需要思考的核心议题。再次是“目标导向”,具体的学术文章的选题应是校长根据自己学校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从不同角度对这个核心问题进行的深入思考及回答。
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众多经典教育理论均聚焦“如何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帕夫雷什中學校长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核心是如何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朱熹亲撰《白鹿洞书院揭示》,是希望学子讲求儒家精义,修身及人,在“为学”“修身”“处事”“接物”等方面都展现出“儒家人”的优良品格。从众多教育科研论文的选题来看,“人”的培养应是长久的核心话题。在抓住关键话题之后,校长们若能够对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要求进行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文章的选题自然能够“水到渠成”。
例如:2016年,我在《人民教育》发表《高考变了,高中怎么办?》的文章。这个选题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新高考改革试点的大背景下,基于一个高中校长的责任使命,主动思考探索的结果。该文章的核心是面向新时代思考“人”的培养的问题。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复旦附中”)自1950年建校以来,始终坚持以“人”的培养为中心,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面对2014年教育部启动的新高考上海、浙江试点,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复旦附中的改革实践路径。一切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应是真正围绕“人”的培养,这篇文章就是当时我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对高中如何更好地培养“人”这一问题的深入解答。
2018年,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的以“教育:完善人格,培育人才”为主题的“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我应邀向大会提交了题为《践行博雅教育 成就人的发展》的论文以供研讨。与《高考变了,高中怎么办?》相比较,经过两年多的锤炼与实践,这篇文章的选题更加深入也更成系统,是对“怎样成就人的发展”这一问题的全面系统回答。
学术写作要有谋篇布局的意识,千言万语先要有一条线索贯串。清代文学家李渔有云,“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散文可以东西联想,不拘一格,但学术文章必须要以解决一个具体问题为核心,系统展开。任何有价值的文章,都有明确的“主脑”一以贯之,这样才能够一气呵成,解决具体问题。
1. “主脑”牵引,文章布局可顺势而为
围绕一个具体问题,文章的各个部分应当各司其职且相互支撑、有机联系。以《践行博雅教育 成就人的发展》一文为例,如果单从题目来看,可能校长们不知道如何细致展开,我认为,在确立了“博雅教育”这一主脑之后,文章的其他部分就会在聚焦、分析主脑的过程中,自然地生长、完善起来。
围绕“博雅教育”这一核心理念,我通过引言及四大章节的撰写,构成了文章的完整结构,理顺了文章的逻辑表达。引言看似简短,但颇为重要,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指路牌”的作用,意在告诉读者文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使其能够顺利进入作者设定的语境。文章的第一部分为“博雅教育的溯源清流”,第二部分为“博雅教育的时代解读”,第三部分为“博雅教育的校本构建”,第四部分“何为实现中国梦的博雅人”,是在辨析概念内涵、结合时代解读、全面建构相关课程之后,最终将“博雅教育”落实于“人”的培养上,所提出的与人才培养相关的现实要求与未来展望。
2. “起承转合”,围绕问题解决有序架构
作律诗讲究起、承、转、合,学术文章的结构未必这样对应,但也并非不可借鉴。“起”可以是提出问题,“承”可以是分析问题,“转”是论证问题如何解决,“合”可以是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解决问题”的意识,作者要能够围绕一个具体问题深入展开,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侧重点,“起”“承”的篇幅可以合并,但解决问题的部分一般是绝大多数研究文章的重点,应详尽叙述。
例如:2016年,我在《上海教育》发表《提升自我发展学生》一文,对我校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措施方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各中小学校普遍认同的方法,所以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就不必辞费,重点应放在如何解决问题,即采取何种培训策略之上。基于此,文章大致由加强培训前保障、创新培训形式、完善新教师培训、设计多样化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等四种行之有效的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做法构成。解决方案的提出,就线索来看是“立主脑”的,文章的四个部分也能够各司其职,遵照逻辑关系进行有机衔接,突出了学术文章应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布局谋篇意识。
标题是文章主题思想的浓缩,之于文章而言,如同脸面之于个人,是应该下功夫打磨的点睛之处。“第一眼”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文章是否能够吸引读者驻足细读。没有好的标题就难以吸引读者,这也使得作者与读者都失去一次良好的学术交流机会。
1. 高度凝练,好标题应充分凸显主题
大多数学术文章的目的在于解决一个问题,而文章的标题就应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即“标题即论点”。如《践行博雅教育 成就人的发展》一文,研究目标很清楚,是为了成就人的发展;核心观点更清楚,即践行博雅教育。读者看到题目就能够对文章的核心内容有所判断,如果对“博雅教育”的历史内涵有所了解,那么他还会对文章的具体内容有所期待。
2. 细致打磨,有效提升标题吸引力
校长在思考标题时,做到明确易懂是基本要求,如有余力还应细细思考如何提升标题的吸引力。以新高考改革为例,如果聚焦复旦附中在新高考改革大背景下的实践探索,文章的标题有很多种起法:只谈课程体系建设,可以“新高考下复旦附中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为题;只谈教学实施,可以“新高考下复旦附中分层走班的思考与实践”为题;只谈教育评价,可以“新高考下复旦附中教育评价的多维度多方位的形态机制构建探索”为题。但三者统一起来,其实质是在讲“新高考下复旦附中在课程、教学、教育评价方面的改革实践”,但若以此为题,则显得宽泛且缺乏吸引力。综合来看,就是面对新高考,高中的具体改革措施和做法。所以我将文章的标题最终确定为“高考变了,高中怎么办?”。这样的标题不仅简练,而且富有吸引力,让读者有立刻找到文章,聚焦其中的好经验、好方法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