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雅:专业表达的理想境界

2019-07-10 17:29孙金鑫
中小学管理 2019年6期

孙金鑫

【写在前面:关注校长的专业表达力】

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必须通过语言和文字等载体,向师生和社会各界传递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让他人了解、认可并加以践行,以实现师生的共同愿景和学校的内涵发展,这种能力就是校长的专业表达领导力,简称专业表达力。校长的所有领导力,包括价值领导力、道德领导力、课程领导力、教学领导力、空间领导力等,都需要借助专业表达力表现出来,因此校长专业表达力对校长办学理校具有极其重要的引领意义。

然而校长专业表达力不足已成为许多校长专业提升和学校优质发展的一大瓶頸问题。为此本期我们邀请相关专家和校长,从文字表达、言语表达等角度入手,针对校长如何提炼学校管理经验、如何总结科研成果、如何在会议研讨中展示交流等实际需要,对校长专业表达力涉及的诸多领域进行关注与探讨。

摘要针对当前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选题不落地、逻辑不通顺、内容不给力、表述不到位等误区,提出好的文章应满足“信达雅”的表达要求。建议作者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最高研究宗旨,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区域和学校发展实际、个人研究优势与偏好的角度,确定选题方向和研究内容。在文章写作过程中,可遵循“五步成文”的基本写作流程,做好文献积累,重视问题解决过程的描述,重视文章开头、逻辑结构和大小标题的打磨,通过不断修改来提升文章价值和品位。

关键词校长专业表达力;校长论文写作;信达雅;混合研究;团队研究;过程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9)06-0005-05

笔者自2003年进入中小学管理杂志社以来,从未有一天离开过组稿、看稿、编稿、审稿的期刊编辑生活;也经常参加全国各地各级各类的论文指导、课题论证、项目评审等工作,每年阅读稿件量以千万字计。在此过程中,笔者不时会遇到一些令人两眼发亮的美篇、精神抖擞的佳作,也经常要硬着头皮浏览无数让人犯困的“水文”,甚至是让人愤怒的“烂稿”。

每每此时,笔者总会心生感慨,为什么许多中小学管理者能想会做,善教善管,但一谈起教育思想与管理理念来,就不知说什么、怎么说;一总结起管理经验与办学成果来,就不知写什么、如何写。近代翻译家严复认为:“译事三难:信、达、雅”,提出了对翻译作品的评价标准。笔者则以为,“信、达、雅”三字,不仅仅适用于评价翻译作品,更适用于评价所有文章。我们该如何提升自身写作水平,走向“信达雅”的理想表达状态?笔者试以校长们的教育管理类论文写作为主要关注对象,从以下几方面提供一点思路。

一、明确表达标准

笔者在工作中,经常被问到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评委对我们的成果不感兴趣?为什么我们的稿件没有被媒体采用?我们的文章有什么问题?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什么样的表达是好表达?有没有一个“大致”的文章评价标准?基于此,笔者愿意谈谈自己的粗浅观察与理解。

1. 不好的表达:假乱丑

习近平同志早在2010年就曾经指出:“当前,在一些党政机关文件、一些领导干部讲话、一些理论文章中,文风上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为长、空、假。”[1]这些毛病在今天许多校长的文章中依然存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1)选题不落地

空泛,选题脱离实际。这类选题往往大而不当,空谈漫谈,难以满足中小学工作实际需要。如“新世纪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建议”,其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和建议,与没有研究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区别不大。

陈旧,选题缺乏新意。这类选题往往是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鲜的观点和做法让人眼前一亮。如“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大行动”“××小学‘××文化特色建设实践与探索”。

狭窄,选题偏小偏碎。这类文章往往只关注一招一式、一生一课的内容,无法给中小学管理同行带来更多的借鉴意义。如“一堂小学语文优质课的教学目标设计”。

(2)逻辑不通顺

混乱,事理不谐。编辑最不愿意看到的文章,常常不是一眼看上去就不好的文章,而是那些初看起来没有大毛病,但仔细看过去逻辑不清、说理混乱的文章,问题、原因、对策各说各话,读起来往往有被“挖坑”的感觉。

低端,漫无逻辑。这些文章往往意识流,天南地北,东拉西扯,提出问题多,解决问题少;甚至根本就没有明显的逻辑,令人不知其要表达什么。

片面,剑走偏锋。有些人以富有批判性自居,常揪住一些极端事件,抛出一些抓人眼球的观点,怼校长怼名师怼教育局怼家长怼社会,“语不惊人死不休”,文章自成“逻辑”,但往往是走偏了的“假逻辑”。

(3)内容不给力

周全,面面俱到,轻重不分。管理者具有整体思维和系统思维,这本是好现象,但许多作者喜欢在一篇文章中将教育、教学、后勤、家校社关系等所有的事情都说到,就未必是好事了。面面俱到,就可能面面不到,每个领域都说到,就有可能每个领域都蜻蜓点水说不深。我们要知道,学术论文≠工作总结≠工作汇报≠大会报告,只承担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发表观点的学术责任,不承担把所有事情都说到的宣传义务。

琐碎,有事无理,低水平徘徊。有些作者很淳朴,老老实实地讲自己的教育故事,但往往疏于提炼与提升,讲不出这些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与规律。实际上,教育叙事≠故事会,我们要说事儿,更要“就事儿论事儿”。

炫耀,夸富心态,广告式表达。许多校长特别喜欢在文中描述学校的各种获奖情况、个别优秀师生校友的发展情况。学术论文的实质是对经验的提炼和规律的总结,不是新闻通稿或广告宣传稿,因此文中虽可以谈一些具体案例和成果,但其目的不是宣传事件本身,而是探讨教育管理规律,其所占笔墨要尽量精简,要留出空间谈经验与发现。

(4)表述不到位

自大,自以为是,“官气”十足。这种文章作者多半是“文件控”,他们从各种文件中抄来一些政策用语,貌似很权威,但于文章无补,“官话”多,“人话”少。更有甚者,有些文章看似没问题,实际上全是正确的废话,令人读之生厌,避而远之。

晦涩,云山雾罩,故作高深。这类文章往往会抛出很多新的概念,甚至自造词汇,但往往艰深晦涩,让人“读不懂”“读不动”,不知其所云何意。

乏味,平平淡淡,清汤寡水。这类文章往往“语言无味,像个瘪三”,[2]通篇波澜不惊,枯燥乏味,味同嚼蜡,无法激起人读下去的兴趣。

造作,莺歌燕舞,诗情画意。这类文章往往用抒情的语言表述其感受与做法,情感饱满,辞藻华丽,文学味浓。但论文不是小说或诗歌,不需要这些臃肿繁复的修辞手法,只需要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问题叙述清楚即可。

2. 好的表达:信达雅

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笔者以为,真正的好文章不是用一个个固定的指标或要素来衡量的,而是文章带给人的整体感受:这篇文章是让人信服还是怀疑、令人幸福还是痛苦、是有启发还是没收获?归根结底,还是用“信达雅”的表述可能更合适。

(1)“信”:文章要真

“信者,真也,真者,不伪也。”[3]“信”指文章的选题与内容要真诚、真实、有效,问题与解决办法有理、有用,这是对文章的基本要求、底线要求。“信”的文章,至少有四个表现。其一,价值性:往往关注重要命题、重大问题。其二,真实性:关注真问题、真研究、真做法。其三,关键性:关注的是学校或区域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其四,操作性:对学校办学有切实帮助。

(2)“达”:文章要顺

“达者,至也,至者,无过无不及也。”[4]“达”是指文章的逻辑论证严谨,要事理相成,情理相谐,不主观,不极端,不以偏概全,这是对文章更高一级的表达要求。“达”的文章至少要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中的一个。其一,有事有理,事理相谐,避免“琐碎,有事无理,低水平徘徊”。其二,有因有果,因果相应,避免因果不应、事不对理、“油水分离”、建议不对着问题说。其三,情理相谐,通情达理,符合基本人性人情,避免情理相悖。其四,合法合规,符合基本法律规范和公序良俗,避免违规逾矩。

(3)“雅”:文章要美

“雅者,文学性也,文学性者,当雅则雅当俗则俗也。”[5]“雅”是文章的最高境界。这种文章要让人有阅读的美感与快感,如同一个少女,“秀外慧中,进退得体”,具有文字与思想的双重魅力。其一,选题真实有效,要关注重大问题或重要领域。其二,论点鲜明,论证有力,表述清晰,案例适宜,思想深刻,对策得当。其三,文章结构完整,段落间基本均衡,段内文字字数相近。其四,大小标题亮点突出,用词典雅,位置合适,长度适中。其五,语言表达简洁明快,不掉书袋,不说废话,文字干净,毫无语病。

二、确定表达方向

我们怎样才能写出“信达雅”的文章?写作是思想与经验的外化,因此,要想寫好文章,首先就要做好研究。文章写不好,表面上看是“写”—文字表达能力的问题;实际上是“做”—前期的教育实践、研究定位和选题方向的问题;再往深处追问,是“心”—为什么而研究和为什么而写的问题。因此,笔者以为,在写作之前,先要对自身要做什么样的研究有清晰的认识,然后才能谈到写什么和怎么写。

1. 谨记研究初心:为了孩子

对于校长的研究,我们首先要明确其研究性质。校长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状态决定了其研究多半是一种工作研究,关注的是在复杂情境中对具体问题的描述(发现问题)、解释(分析原因)与解决(对策与行动),并且更重在解决。因此其研究问题要从实践中来,其解决思路和方法可能也要从自己的已往经验(尚未成为某一理论的前理论)或他人的经验(已经成为某些理论的升华的经验)中来,所以其研究应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彰显“实践学术性”的实证研究。

这样一来,校长研究与写作的定位就更加清晰,其研究不是高校学者的纯理论研究,不是行政人员的政策研究,不是普通教师的学科或学生工作实践研究,其研究的目的应是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学校改进和师生生命成长,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受益。他们可以为了评职称、出成果、出业绩做研究,但这不是其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所有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研究能力不足一直是困扰校长研究的瓶颈问题。对此,我们建议校长一方面要提升自身的研究方法修养,使用混合研究方法,选用科学研究工具,多进行实证研究,提升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另一方面,组建合适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要学科异质、年龄异质、个性异质、身份(校内外、理论人与实践人)异质。校长要发挥组织者、引领者、资源保障者的作用,不与教师争名争利。

2. 找准选题方向:顶天立地

校长研究的基本性质和定位,决定校长研究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其特殊的规定性。其一,真实性,就是要研究“信”的问题,研究来自学校管理实践的真问题,而不是上级或专家“给的”“分配的”别处的问题。其二,适切性,要进行大小合适的研究,不要贪大求全。其三,深刻性,要研究有一定深度、有一定引领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其四,创新性,要研究有亮点的问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其五,群众性,就是大家关注度高的、“自带流量”的问题,这样其研究才更有价值,也更具有推广性。其六,近身性,就是自己有能力解决、能把握得住的问题,基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近距离研究。

那么,具体研究哪些选题呢?一般而言,校长可以从时间(未来教育、传统教育)、空间(国际、国家、区域)、人群(干部、教师、学生、家长)、技术(教育、教学、管理)四个维度,不断聚焦问题,最终选择与自己相关的话题。

例如:从时间(未来)的角度看,可以研究未来学校、未来教育空间、未来社区等。从空间(国际、国家、区域)的角度看,可以关注影响国家全局发展的教育问题,如可关注教育国际化、国际理解教育、国际课程,以及一带一路、中美贸易摩擦、非洲战略下的教育发展等。从人群的角度看,可以研究80后校长、90后教师、00后学生、英才儿童、新市民、留守流动儿童、未来教师等。从技术角度看,可以研究云管理、智慧教育、共享教育、AI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等。

3. 敲定落笔点:以“情”为主

但究竟哪一个选题是“我”的选题,需要我们用心选择。我们要找国家需要、社会关注、学校特色、个人优长的结合点来定题,如此研究的社会价值才会更大,影响力也更深远。笔者尤其主张,研究者要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和自己产生情感互动的话题进行“爱好性研究”,而非“任务性研究”;要写出能让自己有情绪波动的内容来,要有人性人情在。唯其如此,研究者才能无怨无悔地坚持下去,其研究才可能走得远做得深,其文章才能更有味道有力量。

好做的研究从来都不一定是好的研究。校长们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将研究进行到底的决心,才可能做出好研究,写出好文章。落笔可选这样几点:(1)长处。校长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选择本校和自己持久关注的问题,用熟悉的研究方式,对准自己的特长进行研究,往往能做出好研究,写出好文章。(2)乐处。选择自己特别喜欢特别感兴趣的话题来表达。自己“特别想说,不说难受”的话题,往往最能引起阅读者的共鸣。(3)苦处。在实际工作中,在可能产生偏向处、隐藏的矛盾处,往往最容易有深刻的问题。校长为什么事情着过急、上过火,这个问题就有可能是好问题。(4)恨处。选择自己特别痛恨之处进行研究和表达,也是一个重要的落笔点。如我们曾经刊发的《隐痛与突围:农村寄宿制学校该走向何方?》(2016,11)、《隐痛与突围:乡村教师该走向何方?》(2017,6)(注:本文所引用文章标题,除特别注明外,皆为《中小学管理》文章,故只注明发表刊期,后文同)两文,就是作者有感于乡村教育凋零的现状进行的实证研究与理性反思。(5)盼处。如对理想教育、理想学校、理想管理的追求等。这类文章往往要有一定的引领性,要对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问题有明确的判断。陶西平先生在2007年曾经写过《大家不同 大家都好》(2007,11),用1500字的“小文”拉开了全国各地学校特色建设的大幕。

三、优化表达形式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许多校长日理万机,没有时间亲自写文章。实际上,文章写作的过程,也是校长深度反思自己的办学理念与管理实践的过程,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也只有自己亲自写,才可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写明白。真正的有专业追求的校长,都将论文写作作为自己专业提升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1. 明确基本写作流程:五步成文

大部分文章的写作,要经历五个步骤。(1)备:收集积累原始资料。(2)查:做好至少国内、国外、理论与实践四个维度的文献综述。(3)立:明确叙述逻辑,确定文章基本结构。(4)添:用案例、数据、图表等丰富内容。(5)磨:反复修改,不断完善。

论文写作其实是要下真功夫、笨功夫,我们把每一个步骤都做到位,就一定能打磨出一篇接近“信達雅”的作品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小工具:(1)用各种字条、即时贴、便签、微信、手机文档等随时记录灵感。(2)用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等网络资源和图书馆文本资源来查阅文献。(3)用思维导图、手写提纲、word中的“文档结构图/导航窗格”等工具,来明晰文章结构。

2. 深度呈现研究内容:过程性研究

许多校长喜欢写自己学校取得了哪些成果,这对于学校而言确实有意义。但对于阅读者而言,他们更希望了解学校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如何设计规划的,其间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用了哪些制度措施方式方法等。因此,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具有过程性思维。我们要对准过程写,想过程、说过程、写过程。

在进行过程呈现时,要注意几个“有”。一要有亮点。我们在写作中要不断地问自己:这篇文章最亮的地方在哪里?文眼在哪里?典型案例或论点论据是什么?二要有“数据”。我们提倡混合研究、实证研究,就要建立“让数字说话”的意识。校长要认真向理科教师学习,学会使用统计软件等工具来分析数据。数据第一要真实,第二要有效,无论多么完美的数据,都要为文章主题服务,否则就是一堆垃圾数据。三要有故事。校长平时要善于讲故事,在写作中也要善于呈现故事。故事要有代表性,有情怀、有情节、有情感、有道理,以小故事呈现深刻的大道理。四要有提升。有事无理,是许多校长写作中的通病。我们不只要写怎么做,更要写为什么这么做,其普遍意义在哪里,以“具体案例+普遍道理”的形式来呈现。

3. 精雕呈现样态:力求完美

(1)重视文章开头:开门见山

文章开头,承担让读者对研究背景、内容、意义一目了然的功能,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一般而言,我们理想中的开头是这样的:第一句话,通过说问题、说亮点等方式导入主题;第二句话,交代文章写作的基本背景或原因;第三句话,交代本文的主要内容;第四句话,点明此文对理论研究或实践探索的意义。这样的开头,不戴高帽,不说套话,直入主题,简洁明快,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价值。《中小学管理》文章的开头,多半具有这些特点。

(2)做好大小标题:彰显价值

出版人都知道一句话:“书做一张皮(封面),报做一条题(标题)”,期刊也如此。我们在标题制作上下功夫,不是要做标题党。大标题,要体现研究的价值与亮点,呈现其核心概念;一级小标题,承担结构全文、点亮全篇的功能,是将文章内容从实践经验提升到理性思考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大小标题的制作,不只“信”和“达”,更要“雅”和“美”。

大标题的制作往往分四步走。(1)用一句话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有重点、亮点、创新点。(2)提炼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句。(3)寻找文中与此词句相近的词汇。(4)反复斟酌替换词汇。在做标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借用文史典故、文内亮点、社会热点、政策焦点、自身特色等方式,使标题更加符合大众需求和文章主题。同时,最好将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例如:褚宏启教授写过《改造我们的教育》(2016,7)、《改造我们的考试》(2017,7),笔者也曾写过《改造我们的文风》(2018,1),其标题典故均出自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

如果说大标题是文章的头脸,那么一级小标题就是文章的骨架。所以我们要重视一级小标题位置与数量的设置。一般而言,一篇文章中设置3~5个一级小标题是比较合适的。短文章可以没有小标题,但如果有,则最好不要少于3个,因为只有两个一级小标题,显得文章“陋”而不“雅”;但一级小标题如超过5个,读者的阅读兴趣会急剧衰减。

(3)不断修改调整:提升“颜值”

契诃夫曾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修改是文章写作的必修课。修改文章时可多关注以下几点。

其一,严谨规范。在最后的定稿过程中,作者一定要注意形式上的干净优雅:不能有语病、错别字;全文序号、百分位、小数点位数要统一;单位、职位、人名至少要核实三遍;对于敏感话题和重大事件的说法,要与政策文件一致。这种修改,也是对阅读者和研究成果的基本尊重,这样才能确保文章的“信”。

其二,极限压缩。文章长短要因写作目的、内容而定,但基本原则是不能过长。“只有小版面,没有小文章”,文章无论长短,只要能完整准确干净利索地向读者传达最有效的信息,就是好文章。文章要改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程度,才算基本完成,也基本能保证文章的“达”。

其三,锦上添花。修改过程中,作者还需要不断完善文字的表述方式、大小标题的表达。同样的表述内容,可以用格言谚语、名人名言、经典文献等替代,增加文章的“雅”。

笔者的同事们经常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研究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改到何时为止?改到不能改为止!《中小学管理》所发表的文章,从收到初稿到最终发表,每篇文章至少要编审20遍。研究是高贵的,文章是高贵的,教育、研究与写作,都容不得半点马虎与苟且。“无愤愤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绵绵之事者,无赫赫之功”。相信我们只要扎实地实践,踏实地研究,朴实地写作,严苛地修改,做实每一事,走好每一步,就一定会水到渠成地进入“信达雅”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风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EB/OL].(2010-05-15)[2019-05-21].http://china.huanqiu.com/roll/2010-05/816418. html?agt=15417.

[2] 毛澤东.反对党八股[EB/OL].[2019-05-21].https://baike.so.com/ doc/6492462-6706171.html.

[3][4][5] 郭宏安.恶之花之跋[M].//波德莱尔.恶之花.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