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廉洁文化涵养高校党内政治生态

2019-07-10 01:58黄厅厅
学理论·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廉洁文化政治生态党风

摘 要: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政治保障。新时代探究以廉洁文化涵养高校党内政治生态,对于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增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高校党的纪律检查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党风;政治生态;廉洁文化;高校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5-0105-03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基础,关系到新时代党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重大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其中强调了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机构,承担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高校的党内政治生态关系着高校党的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廉洁文化涵养高校党内政治生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是推进从严管党治党的现实要求,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的重点课题。

一、问题:高校党内政治生态面临的新挑战

坚守信仰、坚定信念,严于律己、克己奉公,是党赋予党员的神圣使命。廉洁自律、洁身自好,筑牢思想防线和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强化主观世界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加强党性修养,做到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1],是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针对新时期的新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大了党内政治生态方面的工作力度,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高校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得到了遏制,腐败行为也有所收敛,反腐成效比较明显。总体来看,高校的党内政治生态呈积极向上趋势。然而,更要意识到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高校党内政治生态面临的诸多新挑战不容忽视。

近年来,高校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相应的办学体制与机制的完善处于过渡期,岗位编制设置和干部职数配备缩减,职称评聘、职称晋级和干部选拔任用、干部职位晋升等日趋激烈的竞争现象成为一种必然。正因为高校体制改革的过渡、新旧制度的交替存在诸多的空隙,也激发更多的选择竞争,容易滋生一些腐败行为。例如,在职称评聘晋级和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存在可以为权力所左右的空白地带,容易给相关权力掌控者制造利用职权之便以谋取私利的机会。例如,在经费使用、项目报销、后勤采购等方面容易出现经费使用与规定用途不符、违规开具发票、做假账等行为。例如,在学校招聘教职工、招生与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关系子弟、亲朋好友优先录用等现象。例如,随着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不断优化,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设备建设也持续推进,与此同时,学校需要实施新建、改建、扩建、维修等一系列工程,也就导致了在工程的招投标、承发包和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容易出现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此外,有的高校财务制度及其配套的相关管理制度尚未完全理顺,在财务报销、管理等诸多方面并未规范运行,也导致了容易产生腐败、违法违规等行为。

二、原因:高校党内政治生态面临新挑战的根源

(一)党性意识淡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2]。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3],这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最起码应该恪守的理念。高校作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圣地,要发挥好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带动全校师生参与党风廉政建设,从内在激励传递到外在实际的警示中加强全体师生的自我修养,在潜移默化中为全校树立道德与事业的理想,增强全体师生的归属感[1]。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而现在党员党性知识弱化、党性意识淡化,在各自工作或学习领域并未切实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距离一个合格的党员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自我管理意识淡化、自我监督意识薄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并未真正在实际行动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如今,高校干部队伍建设出现弱化,校内“不敢腐”还未真正实现,发现问题、监督执纪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校内“不能腐”还未真正实现,纪律还需挺在前面,纪检体制改革需要深化;校内“不想腐”还未真正实现,在选好人、用对人方面的标准不够严格[4]。

(二)管理机制滞后

近年来,高校在不断深入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和推进内部治理现代化,虽改革力度较大,但在职称评定管理、干部选拔任用管理、人事管理、目标绩效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监督预防管理等方面缺乏科学性,相關管理配套制度不具有可控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管理的体制机制有待加强和完善,特别是对新时期高校腐败行为的预防惩治办法少、经验欠缺,管理上不严密、不严谨、不规范,重点领域漏洞百出,预防措施不到位,为腐败行为的滋生提供了土壤[5]。随着时代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需要的增长,高校不再是关着门办学,而更多是着眼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新时代人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办学职能需要社会化,在适应社会、对接社会的合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经济行为上的接触,加之学校相关的监督和管理体制机制并未更新,还停留在过去,这也是产生腐败行为的渠道之一。

(三)教育氛围欠缺

部分领导认为高校是象牙塔下的净土,认为知识的殿堂清正廉洁,认为高校经济资源有限,权力资源只限于教学科研方面,腐败距离高校应该较远,高校应该在党风廉政方面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对预防和遏制贪污腐败行为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工作中,高校存有“重业务、轻思想”“重实践技能、轻理论思想”“重教学科研成果、轻思想教育引领”等现象,对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一些高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校的中心工作应该是教学科研,思想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只是走过场并没有实效,忽略了只有抓好思想教育工作才能为教学科研工作奠定坚强的思想基础与舆论支撑,思想教育工作出现了缺位。

三、建议:以廉洁文化涵养高校党内政治生态

(一)强化制度设计,担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办学职能,高校党委在这其中也发挥着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肩负着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重要政治责任,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设计对高校基层党委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具有根本性意义。这就离不开加快推进基层党委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制度体系建设,需要建设形成系统完备、高效统一、科学规范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在集体决策和民主监督中的重要作用。二是通过制度设计明确各级党委班子成员的权责范围,明确权力行使条件、运行步骤、责任和监督,公示权力清单,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责任担当。三是设置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強对基层党委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对各级基层党组织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切实履行使命,增强基层党委履职能力

一是让为党忠诚成为常态化政治觉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政治觉悟源于理论的清醒、信念的坚定,提高政治觉悟,根本在于共产党人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培育对党忠诚的品格。新时代共产党人锤炼政治觉悟,应当以新时代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怀着虔诚的政治热情和政治追求,认真研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其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努力做好新时代共产党人,做到思想常新、心灵常净、本色常在、信念永存。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斗争中,让为党忠诚成为常态化政治觉悟,呼唤责任,引领未来。

二是让为党分忧成为时代化政治能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共产党人执政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终身学习能力,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敢于实践的浓厚氛围;要增强政治领导能力,坚持战略思维、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要增强改革创新能力,善于结合实际、运用现代方法创造性开展工作;要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善于贯彻发展新理念开创发展新局面;要增强依规执政能力,推动完善党内制度体系和依规领导;要增强群众工作能力,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要增强狠抓落实能力,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要增强驾驭风险能力,善于处理复杂矛盾,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工程中,让为党分忧成为时代化政治能力,力同心,继往开来。

三是让为党尽职成为社会化政治担当。“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严格党内政治生活,领导干部必须要率先垂范、勇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李克强总理曾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同修复自然生态一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也意味着素质过人、本领过强、本事过硬的党员干部勇担重任成为新时代的必然需求,这样的干部能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切实增强“四个自信”,能够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让为党尽职成为社会化政治担当,奋发有为,敢作敢当。

四是让为民造福成为持续化政治本色。“风清气正,气正勃发。”王岐山同志谈到,政治性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绝不能搞政治虚无主义。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要以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尺子,准确把握“树叶”“树木”与“树林”的现状,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共产党人要自觉在政治生活中锤炼党性,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党性修养,始终坚定信念信仰,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始终经得住诱惑,始终竭力为党工作,始终虔诚为人民服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梦想中,让为民造福成为持续化政治本色,力挽狂澜,砥砺奋进。

(三)涵养廉政文化,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文化因素是影响和制约个体行为的深层次力量,廉政文化具有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魅力、规范人的思想行为、强化人的纪律意识的社会心理整合功能。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实现“干部清正、政治清明、政府清廉”的廉政治理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当前,部分高校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意识淡薄、纪律意识不强、权力使用失范现象频发,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的廉政意识、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密切关系。因而,以廉政文化涵养高校党内政治生态对于高校办学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着力解决作风不实、效率不高、执行不力、追究不严等问题。通过完善相关配套的监督测评机制、绩效考核测评机制,促进党政干部爱岗敬业、严于律己。

二是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廉政文化教育,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民主生活会、廉政教育专题党课、警示教育专题活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校园文化活动月、社团文化节、党日活动、班团活动等形式,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学习,着重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教育。

三是营造与自身大学制度相契合、与大学文化相吻合、与大学精神和大学传统相一致的高校廉政文化,创作出一批师生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产品。院(系)要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力量,通过举行反腐倡廉报告会、廉政书画展、廉政文艺演出、廉政歌曲、廉政广告、廉政艺术创意创作等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让廉政精神、廉政价值、廉政理念深入广大师生心中,用廉政文化侵染心灵、武装头脑、规范行为。

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政治保障。高校的党风建设不仅要做好“顶层设计”,更要着眼于基层,坚持做到身先率人、律己服人、清权聚人及亲民得人[1],执行好党风建设中的主导权与监督权,真正承担起党风建设的责任与担当,以廉洁文化涵养高校党内政治生态,促进高校党内政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厅厅.新时期地方高校党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J].学理论,2017(9):165-166.

[2]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EB/OL].[2018-03-26].http://theory.people.com.cn/GB/68294/392503/.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81.

[4]王岐山.严管就是厚爱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EB/OL].[2018-03-26].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924/c1001-27628065.html.

[5]吴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48-49.

猜你喜欢
廉洁文化政治生态党风
浅谈发电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思考
依法治校背景下的学校廉洁文化建设探究
强化廉洁建设 提升医院形象
“三级”党风廉政督查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大饥荒爆发前爱尔兰的政治生态
正党风 促行风 打造廉洁高效的检务服务窗口
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要求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培育良好家风,促进党风政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