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新雯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定位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思路、新理论和新举措。形成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新理念。该理念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结合国际生态文明环境和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它创造了生态文明理解与实践的新境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最新理论成果。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5-0003-03
習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新时代下对我国生态问题的新思考,本文将从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历史意义三新时代方面探讨该思想对当今中国乃至当今世界的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坚持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在吸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作品中没有使用“生态问题”和“生态文明建构”这两个术语,但我们不能否认他们对生态问题的关注。这一点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来,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论述旨在警示人们要尊重爱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是靠自然生活的,从哲学的观点出发来理解,自然界是独立存在的客观的能够被人类感知的物质世界,人们的主观意识由客观存在决定,同时意识也反作用于它,即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自然界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1]158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表述道:“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和其他东西。”[1]531它揭示了人们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都来源于自然界,以自然界为载体。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多次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生产的弊端,《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从物种演化的角度阐述自然界的产物中也包括人类,他的“人与自然和解”的思想也主要说明人们要正确认识自然规律,调节好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二)继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生态文明思想
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理解的影响。他关于生态文明的主要观点是坚持保护和利用。虽然毛泽东同志没有明确地谈到“生态”这个词,但他在许多讲话中都谈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思想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毛泽东同志曾讲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2]。二是毛泽东同志强调了“农、林、牧”三者对于新中国的建设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在坚持三者的发展时要树立整体意识,从全局出发,注重把握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思想对我国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毛泽东同志提倡合理利用资源。主要表现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方面。同时毛泽东同志也重视立法,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审查和通过一些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条款。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改善了民生,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时期,在立足于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对于生态问题,邓小平同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涉及以下几点:首先,重视科学技术与改善环境的联系。在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重视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一再强调必须尽量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二是提倡植树造林。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 。三是强调法治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影响,提出从制度和法律两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此外邓小平同志也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在研究前两代领导人思想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思想。在提倡节约自然资源的同时倡导通过宣传教育改善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进一步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二是将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三是大力加强我国环境法治建设。《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反映了中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胡锦涛同志的生态文明思想为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胡锦涛同志在学习继承老一辈共产党人优秀思想的前提下创造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针对中国能源发展现状,胡锦涛同志建议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1.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儒家强调“天人合一”。《周记·序卦》提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3]儒家强调有了自然界然后才有人类社会,同时还强调人要顺应天命,认为“天行有道”,大自然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
2.道家“道法自然”思想
老子和庄子所代表的道家主张一切都是一体的。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即“天与人一也”。因此,人们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行为方面,道家主张自然不作为,即人类对自然的索求要“知足”,不能任由自己的欲望肆意作为,在尊重万物运行规律的基础上自我约束。
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容
(一)实现“中国梦”,提高人民幸福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由于发展方式的粗放,在经济取得进步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这是一个不可否认和回避的事实。掠夺式的开发、植被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大气以及水流的污染等等问题的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梦,是将民族、国家、人民三者密切联系于一体的中国梦。增进人民的幸福感,不仅要让人民在经济水平上有所提高,还要脸上的笑容多起来。新时代的人们更加关注生活环境、生态问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为未来经济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4]。建设美丽中国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环境要下大的决心,要坚持不懈,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要像爱护我们自己的眼睛一样[4]。生态环境不可复制也无法替代。
(二)强调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
“兩山论”观点的提出,表明了我国对于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两者之间关系的思考和重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侧重于关注如何让人民富裕,没有很好地处理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两山论”思想是对我国长期以来固有的注重经济发展思想的突破,让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全新的理解。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两山论”中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只关注金山银山追求经济发展会使我们逐渐失去绿水青山,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关注生态文明,不发展经济,那么也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的发展。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是促进我国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有了绿水青山也能创造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也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近几年针对一些古村落和偏远通过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以及文化特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从而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典例就是这一思想的证明。
(三)树立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6]习近平总书记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上指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自然只有一个,人们一切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获得都来自于与我们密切联系的大自然,因此我们应该以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与态度对待人类最亲密的朋友。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前提是人类在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时正确认识自然,充分考虑到大自然的承受能力,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观点,就要将人类与自然界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与自然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不过度索取,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损害,使人与自然处于和谐统一的状态。
保护自然是指我们要积极地采取措施来保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保护自然首先要树立保护意识,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我们要通过立法或政策手段限制过度开发与使用。其次,要坚持理性发展,注重资源的使用率,积极探索利用替代资源,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还要坚持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也要为后代人的发展着想。
(四)依靠严格的法治来保护环境的生态法治观念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态文明建设得以稳步推进离不开严格的制度和法治,只有从制度上加以约束,才能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性和长期性。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几个要求:一是推进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就草原、森林、山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展开确权工作,明确其所有权、使用权等归属,使权责更为明晰,从而更加方便对自然资源资产的有效监管和合理使用。其次是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生态红线观念,生态红线的划定需要谨慎考量,整体布局,因地制宜,不同功能区根据实际情况划定生态红线。
(五)建设美好家园,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解决中国当前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对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目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国际合作多国峰会和国际论坛,我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发表对全球治理的建议新时代,以及在 G20峰会开幕式上的倡议表明了中国愿意和其他国家携手解决生态问题的态度和决心,展现了中国智慧和大国风采。
三、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意义
(一)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在继承和吸收马克思的优秀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延伸和发展。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基础”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新思想。这不仅为中国当前的环境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二)有利于全面顺利实现小康社会
新时代我国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4],要求我们立足于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推进五大建设,尤其是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大建设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坚持“五位一体”统筹兼顾,才能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
(三)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转变群众的观念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人民生态环保意识。“环保购物”“共享单车”“限号出行”各种政策的实施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增强着人们的生态意识。
(四)有利于树立大国形象,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化生态危机中,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始终以最大的决心和积极的态度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从 G20杭州峰会到“一带一路”倡议,再到中国坚守《巴黎协定》承诺,中国努力承担起对环境问题应有的责任,体现了大国担当,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也获得了大多数西方国家的认同和赞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毛泽东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132.
[3]傅佩荣.傅佩荣解读易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6:547.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5]习近平.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9-09(1).
[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