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旦,秦爱琼,旦增塔庆,周娟娟,土登群配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西藏拉萨 850000)
西藏禾本科野生牧草的栽培驯化及其适应性评价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截至目前还没有选育出适宜于高寒草原种植的牧草品种和植被恢复的生态草种,高海拔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极度缺乏使得高寒草原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没有显著的进展,适应高海拔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推广和种植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关键[1-2],无论是退化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植、水土保持和荒漠改造以及草山、草坡开发利用都需要各种优良的牧草[3-6],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具有生活力强,适应性广,再生能力强等优势。对藏西北地区的生态治理,尤其在高寒草原退化草地恢复治理方面必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7]。
试验地位于西藏那曲县藏北草原畜牧综合试验站内,距离那曲地区4 km,那曲地区平均海拔4500 m,试验地海拔 4487 m,31°25′77.73″N,92°01′01.30″E。那曲县属于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0.9~-3.0℃左右,最低平均气温-0.9~3.3℃,最高平均气温7.4℃,年极端最低气温-41.2℃;7月平均气温9.0℃,年极端最高气温23.60℃,0℃以上持续164.5 d,平均降水量348.9~620.8 mm,年蒸发量1662.0 mm,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90.3%。全年无绝对无霜期。
于2013年9月底采集牧草种子,具体采集地方及海拔见表1。
表1 不同野生禾本科牧草种子来源
试验于2014年6月初至2017年9月底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3 m×5 m=15 m2,播种深度为3 cm,每个小区共设7行。2014年6月1日播种,梭罗草、披碱草、老芒麦播量为55 g/15m2,播深2~3 cm,早熟禾播种量为22/15 m2播深1~2 cm,条播,播种施农家肥(羊粪)500 kg/hm2,播种后覆土轻度镇压。播后每5 d观测1次,并详细记录物候期。2015年5月3日进行越冬率测定,分别测定各小区的牧草出苗数、株高、物候期、越冬率、返青期及产量。
1.4.1 出苗率 当50%幼苗出土时统计其出苗率。
1.4.2 生育期 生育期的记载标准参考《草地学》,其鉴别的标准是50%的植株达到某一生育阶段为到达某一生育期。
1.4.3 主要农艺性状在第2年抽穗期 播种后第2年开始连续3年进行产量测定,测产时期为每品种抽穗期结束到开始开花阶段,每小区随机选1 m的样方齐地面刈割测产,3次重复,称鲜重取选1 m里的平均产草量(g)。
1.4.4 数据分析试验 数据采用Excel/Origin和SPSS软件进行分析。
图1 不同野生禾本科牧草出苗率及越冬率
不同禾本科牧草品种出苗率比较由图1可以看出,播种当年披碱草和老芒麦出苗率最高,达到95%;出苗率最低为梭罗草60%。
植物的生育期是植物自身对外界生态因子影响的生长反应,不同牧草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的生育期有所不同。
从表1可以看出,供试的5个牧草品种均能在那曲海拔4500 m地区上安全越冬。披碱草返青最早,生育期最短,为86 d;针茅返青最晚,成熟最晚,播种第2年均不能完成整个生育周期。
由图2可以看出,播种第2年(2015年)披碱草、老芒麦鲜草产量最高,为1228.3、1140.58 g/m,与其它3个牧草品种相比鲜草产量较高。
由图3可以看出,播种第3年(2016年)披碱草、老芒麦鲜草产量仍然最高,为1168.3、1121.58 g/m,但比2015年降低,而其它3个牧草产量略有增高。
表2 2015年不同野生禾本科牧草生育期比较
图2 播种第2年不同野生禾本科牧草鲜草产量比较
图3 播种第3年不同野生禾本科牧草鲜草产量比较
由图4可以看出,播种第4年(2017年)早熟禾、丝颖针茅产量最高,为 689.04、597.32 g/m,其次为梭罗草,早熟禾、针茅、梭罗草的产量比2016年没有变化,而披碱草、老芒麦的产量大幅度下降。
图4 播种第4年不同野生禾本科牧草鲜草产量比较
从各项指标的综合评定来看,供试的5种野生禾本科牧草均可在海拔4500 m以上地区进行生长,披碱草、老芒麦两个品种播种后2年内表现最好,但第3年开始逐年退化,丝颖针茅在播种当年和第2年表现较差,甚至未能完成整个生育周期,而第3年产量增加,梭罗草播种当年出苗率较差,早熟禾为中等。播种后第4年早熟禾最稳定,其次为丝颖针茅和梭罗草,到了第4年披碱草和老芒麦产量最低,而且严重退化。因此,5种野生禾本科牧草均可在高海拔地区上进行推广种植,并可应用在藏西北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上,其中早熟禾、丝银针茅、2种野生禾本科牧草适应性表现较好,其次为梭罗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