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现代戏的程式创作
——从《泥火情》的实践谈导演追求

2019-07-10 10:54崔向英
戏友 2019年3期
关键词:砂锅程式美化

崔向英

《泥火情》演出海报

最近,我参与创排了晋剧现代戏《泥火情》,结合这部剧的导演手法以及这些年自己的导演追求,对戏曲程式在现代戏中的应用有了些心得,现为此做些归纳。

晋剧现代戏《泥火情》讲的是平定砂锅的故事。改革开放以后,各种新工艺新技术蜂拥而至。平定阳泉的砂锅匠人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坚守阵地还是突破前进,是固守还是创新,新老两代人从思想观念上产生了很大的矛盾。最后,他们在经过几番冲突和磨难之后,选择了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变化。保持了平定砂锅最本质的特征“透气性”,进化了它的工艺技术,从“黑、厚、重”,变成了“白、薄、轻”,发展成既时尚养生又实用的新产品,从而使烧制砂货这门传统手工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全剧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时代中,一味的保守和盲目创新都走不通,只有在保持传统最本质特征基础上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发展前进这样一个主题。

故事反映的是砂锅人的生活,他们的生活环境肯定是要表现的。从大幕拉开到谢幕观众散场,都是表现砂锅人的生活工作的特定环境,他们在这里碾砂、和泥、拉坯、制坯、入窑、烧制直到成品出窑;也在这里相爱、别离、相思直到重逢;还在这里探索、钻研、失败乃至成功;也是在这里说服、争执、分辩、争吵直到统一,我们剧情所要表达的中心事件,砂锅的演变流程也在这里完成。

在这两个小时的演绎过程中,我们希望给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一定是戏曲的,是夸张写意的;一定是最美的,而不是生活原型的照搬和模仿。我们所要展示的环境是用戏曲写意的原则美化的环境,比如提炼出来的砂锅墙,整齐划一漂亮的窑灶。我们的服饰也是在生活的基础上夸张和美化的,比如众砂匠穿的带着龙字图案的工服,男女主人公色彩渐变的服装,或绣或印或缝上去的各种木兰花。我们的表演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经过戏曲特征的夸张和美化的。比如“碨子舞”“泥坯入窑舞”以及双人打泥坯的一段哑剧等等。我们的音乐也是在我们晋剧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进化了的,有意地加进了一些现代音乐的元素,使得我们的音乐唱腔能具有一些时代的特征和气息。这些都是统一在戏曲程式性的原则下产生的。

中国戏曲是综合艺术,是以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一说到程式,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传统戏曲中的“起霸”“趟马”“走边”“上下楼”“开关门”等等许多成套路的表演动作。戏曲产生于过去的时代,随着戏曲而来的程式也产生和形成的农耕社会,大多表现的是古代的生活。

可需要思考的是,眼下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进入了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审美需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提到程式,仿佛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了。我们的新编、新创剧目,特别是反映现实题材的现代戏,还可以运用程式来表现吗?程式还可以表现现代生活吗?程式还可以被我们当代年轻人接受吗?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戏曲人面前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关于程式,《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词典这样解释:“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的。表演程式,就是生活动作的规范化,是赋予表演固定的或基本固定的格式。表演程式还有另外的涵义,即它是生活动作的舞蹈化。戏曲表演动作,固然要求具体,让人看得懂,但是它又不是生活动作的照搬。它还得把生活动作美化和节奏化。”

这其中有几个要点:其一,程式是来源于生活的。其二,程式是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美化和节奏化)。这说明,程式并不被时代所规范和局限,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既取材于生活,又要有比生活更夸张、更美的独特色彩。离开了程式,戏曲鲜明的节奏性和歌舞性就会减色,它的艺术个性就会模糊。这段解释中也包含两个变量要素,一是程式是戏曲的特色,必须保留,已有的老程式,要根据新生活的需要,进行选择、化用和变用;二是程式是可以不断创新发展的,要根据现代生活提炼、概括、创造新程式。

面对日新月异的生活,在戏曲舞台上如何去表现戏曲的程式?戏曲的“唱念做打”,“四功五法”,还能表现如今的社会生活吗?这是摆在每个戏曲人面前无法回避,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多年的排导实践中,自己就遇到了这些问题,也采用了不同方法去尝试和实践,不断有一些新的感悟和体会。近观有些现代戏,逐渐放弃了戏曲的表现原则,进入了“话剧加唱”的模式;也有些现代戏滥用传统表现手法去表现现代生活,感觉“旧瓶装新酒”,不是一个风格。这又促成了我去思考,我们必须回到戏曲的初始状态,还是要谨慎地借用老程式创造新程式来表现当代生活。于是在现代戏《泥火情》的排导过程中,借鉴和运用了许多传统戏曲的表演程式,在戏曲表演美学原则的基础上,演变和生发了传统戏曲的表演程式,让它来表现现代生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努力地做到,用戏曲表演美学的原则来把握全剧,用戏曲程式性来演绎现代生活和塑造角色。用戏曲形式来演戏,但绝不是照搬传统戏曲的表演模式来套这部现代戏。

为此,我们在初创阶段,每个部门都有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的过程,观察现代个体砂窑和集体工厂的工作状况,和他们的管理者、工人一起交流,特别是采访成功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体会古老的工艺受到现代化挑战之后,他们如何孤独地坚守,如何艰苦地创新。砂窑的生活成为我们创作的基础,他们坚守、创新的精神,点燃我们创作的灵感。特别是对现实生活凝练化、诗意化,把生活动作节奏化、造型化、舞蹈化。挖掘和提炼新的舞台样式,探索新的形体语汇,形成全剧统一的、独有的风格美。同时从传统戏曲中挖掘、借鉴、转化表演形式,使老程式释放新的活力,可以用来可以表现今天的生活,使《泥火情》这部戏符合今天的审美需求,符合剧本的规定情境。

以下就几个主要方面,来谈谈《泥火情》程式性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1.从舞美方面的体现

舞台美术的呈现一定是戏曲的,是契合戏曲美学原则的。它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生活的照搬,是在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和美化出来的舞台形式。

《泥火情》进入二度创作阶段,该剧的主创都深入到最基层的砂锅生产一线,去考察体验生活,大到机械化生产的车间,小到只有几间平房的手工作坊,熟悉和体验了他们的实际工作环境。烧制砂锅要从泥坯开始,尤其是那些比较小的工厂,工作服、工作台、工作间都是较为艰苦的,工人浑身泥浆,车间到处都是土灰。我们在考虑舞美呈现时怎样体现?怎样虚化、美化、戏曲化?舞美设计是中国戏曲学院的教授李威老师,他是一位有追求、有思想、也很有经验的舞美设计专家。他在设计理念上追求美、展示美,用戏曲写意夸张的原则,来展示砂锅工匠们生活的环境,用夸张的图案美化了砂锅墙,用写意的造型美化了砂锅灶窑,既有生活原型的基础,却又高度写意美化,给观众以美的视觉享受。这种理念和追求,和我的总体设想和追求完全一致,一切设计都为了推动和渲染剧情、表现人物。开场,设计师为我们展示了四组高低不同熊熊燃烧的窑灶,加之一面夸张变形的砂锅墙,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泥与火的力量来展示火热场面。第二场,两组窑灶靠在一起,煦煦的火苗映衬着舞台前区,一对年轻人的爱情在不断燃烧和成熟。第六场只剩下一个单窑灶,在艰苦的环境下选择继续坚守、研制的女主人,面对只剩一个孤单的火苗,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不能让微火熄灭”。在道具设置上,也表现了女主人的艰难和坚守。从舞台画面的布置上看,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四组窑灶减少成了两组、一组,最后成为一个单的窑灶,这也预示了砂货市场的萎缩和衰败,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为了便于表演,我们还特别设计了一个可以移动的窑灶。舞台上的一切都是为了表现剧情,为了渲染气氛,为了展示矛盾冲突,为了帮助演员的表演。第六场,试验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我们把窑灶移动到舞台中央,随着紧张的音乐,窑灶慢慢起火,众人围着窑灶缓缓起舞,加之演员紧张又期待的表演,把一出既美丽又有凝重情绪的画面,展示给观众。随着舞蹈结束,窑灶熄火,众人散开,新产品出炉,移动窑灶又退回到舞台后区,它的移动起到了夸张渲染紧张气氛的作用,这也是符合戏曲虚拟夸张原则的。

2.从服装方面的体现

我们追求从生活中提炼和夸张,遵循戏曲美学写意的原则。虽然每一个人物都考虑其身份、地位、性格特点,但也要统一在戏曲程式性的原则下。主演从服装色彩样式上就要夸张突出,并不会因为他们是砂锅工匠,追求真实感而淡化他们服饰,而是要力求醒目,充满现代的美感。服装造型设计师贺玲燕,在创作设计之初,就和导演的总体风格样式和追求统一起来了。以夸张写意的戏曲美学原则,把握全剧的服装设计风格,她不仅给女主人公的服饰设计了不同样式的木兰花,当男女主人公虽然相爱但分处两地时,给男主人公的服饰也加上了不同样式的木兰花,既有爱情的寓意,又有我们戏曲夸张写意的美,这是我们在这出戏中对戏曲服饰美学的表现原则。而众砂锅工匠是群舞者,则要有统一的服装样式、统一的色彩,就像我们传统戏曲里的群演一样,他们的表演动作语言都是统一的。我们还给每一位在龙窑的工匠们的围裙上,设计了一个龙形的图案标志,这里追求了一种集体统一的程式美。

3.从表演形式的体现

一是从生活出发,用程式化的原则规范演员的表演动作。演员的表演身韵都要求是戏曲化的。从每个演员特别是主要演员身上做起,他们的每个上场,所使用的台步和身段动作,包括调度、站位,都强调戏曲化,而不是生活原型的自然形态,都经过设计和规范。对于群众演员的调度站位,都要采取站位图案化、行动一致化、步调节奏化,按照戏曲舞台对称平衡的原则去处理,这些表演动作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挖掘提炼出来,又经过舞台美化处理的。

二是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和提炼表演形式和动作,在程式性的原则下,进行美化和节奏化。实际生活中,真正的砂匠们就是坐在一个半高的板凳上,面前有一个可以手工操作的转台,用木制的工具,拍打制作泥坯,直到成型。例如第二场,男女主人公在劳动中产生了相互爱慕的情感,我们试图通过一段哑剧式的劳动场景,来表现二人情感的萌生、相互的试探及心理变化。在这里,我们借鉴了《富贵图》烤火一场的表演原理。为了舞台表演的需要,我们首先把凳子和转台加高美化,并提炼改造拍打泥坯的动作,使它节奏化美化,使它成为一套完整的哑剧表演形式,二人在拍打泥坯的过程中,从一个人一个节奏的单拍,到二人成为一个节奏双拍,再到二人同时加快节奏快打,用表演节奏上的变化,来表现两个人物心理的试探、沟通、融合的过程。当拍泥坯不足以表达心情时,让二人同时站起身,为了接近对方,用夸张的手法,同时各自拖着自己的工作台,靠近对方。同样的心情,同样的情绪,产生了同样的节奏,同样的动作。这规范化的美化表演动作,都是我们戏曲程式化的表现手段。再如第四场:男女主人公分开两地后,日夜相思,产生的心神交流也是在二人各自的转台后。第六场:二人久别重逢,也有意地设计在转台旁。这样重复使用转台,也是戏曲程式性的表现方式,它会在观众心里建立起一种认知,两个工作转台就是二人爱情的见证和表现。

三是大胆地借鉴和化用了许多传统戏的表演程式,例如第一场,女主人公木兰挑着砂锅上场后,为了表现人物精明干练的个性,借鉴了传统戏《凤台关》的搓步圆场的技巧,设计了木兰挑着砂锅,在舞台中区虚拟过河,跑之字形圆场,表现了木兰挑着担子在娘子关前的山路上如履平地,这样既表现了角色的个性特点,也展示了演员所具有的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和圆场技巧。再如第六场,考虑到试验成败关系着二人的婚姻大事,谁都不敢砸试验的砂锅,为了渲染这一段带有喜剧色彩的情节,我为女主角借鉴了传统戏《喜荣归》崔秀英见到凤冠霞帔的兴奋喜悦的表演,只是把兴奋喜悦改成紧张不安、欲砸不敢的心境。为了表现此时此刻男主角也不敢举棒砸锅的心情,我借鉴了传统戏《折桂斧》的表演形式,原剧的意思是“弟弟心痛哥哥明天深山打柴,不去读书了。哥哥又气又急,几次欲打又不舍”。此时把这种表演演化为作为一个男人要去担当这个责任,但是考虑到这一棒非同小可,涉及到二人的婚姻大事,三番几次举棒,却怎么也打不下去,这里我们采用了激烈的打击乐和一整套程式表演,一次“举棒欲砸”,二次“加搓步再砸”,三次“跺脚下决心再砸”,最后还是没能砸下去,准确地表现出了人物此时此刻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再如,为了表现“祭窑”时庄严肃穆的气氛,我们统一了在场群众演员的调度、动作,在沉重的大鼓声中,采用传统戏曲的慢台步,这个表演呈现了应有的凝重效果。这些传统戏曲程式的转化运用,起到了表现人物心理、表达人物情绪、渲染气氛的作用。

4.从舞蹈设计的体现

戏曲舞蹈,也是戏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泥火情》中我们创编了四段戏曲舞蹈:碨(wei)子舞,担子舞,推车舞,泥坯舞,都是为了表现生活场景,渲染气氛,推动剧情而设计的。舞蹈设计者是山西歌舞剧院的著名编导张佑铭导演,他深谙戏曲舞蹈的特性和特点。张导经过深入生活后,从生活中提炼加工,进行了精心构思和设计。每一段舞蹈都准确表现出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人物情绪,也是统一在戏曲程式的原则下创编的,特别是序幕的“碨子舞”。碨子是手工艺时代碾制砂锅原料坩子土的主要工具,虽然现代都采用机械化碾制了,但是它的形象,它背后的故事,却深深地吸引了我。第一眼看到它,我就确立了它在我心中的形象,一定要把它搬上舞台,因为它是几百年来砂锅工匠们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精神的见证和缩影。手工艺时代,多少砂锅工匠们用自己的双手,摇动着这几百斤重的碨子把一块块坩子,碾压成细如粉末的砂锅原料,这需要付出无数辛勤的汗水。而且碨子也是在南北砂器行业里,属于平定砂货行业所独有的专业劳动工具,这更使它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舞蹈中,所采用的主体动作,双手摇碨子,双脚往碨子下拨土,这完全是对生活动作的提炼以及美化和节奏化,是符合我们戏曲程式性原则的。这段舞蹈不仅很好地渲染了气氛,还准确地表现了砂锅工匠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力量。

5.从灯光设计的体现

在现代舞台的呈现中,灯光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舞台呈现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著名灯光设计师、中国戏曲学院的马路教授运用戏曲舞台时空灵动性原则,充分运用现代灯光的高科技性能,营造出多种空间,不仅为我们的规定情境营造了环境气氛,准确地表达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也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例如,在戏曲美学夸张写意观的原则下,《泥火情》第一场,为了突出女主角木兰的出场,在舞台前区勾勒出一个小光区,把后区平台上木兰的定位光加强,有意识地突出和强调了远处空间的人物,增加了舞台景深感。同时小光区里的群众演员的视线随着后区的木兰在同一个方向移动,产生了两个空间的不同人物、不同情绪互动交流的效果。第四场,男女主人公分隔两地互相思念的情节,灯光设计师主要采用了两台电脑灯来表现两个人物的情绪和调度,完全打破了舞台固定时空的限制,两支不同色彩的光束,代表了分隔两地的两个人物,时而分开,时而相聚,准确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的心理幻觉和情感变化。这种表现手法,是戏曲时空灵动性的具体表现。

总而言之,现代生活是戏曲必须要表现的内容,程式性是戏曲不可或缺的特性。我们只有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从传统戏曲中继承精华,把现代生活和戏曲程式结合起来,才能用戏曲准确完美地表现和演绎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在多年的排戏实践中,自己从茫然的寻找,到有意识的去追求,也走过许多弯路、遇到很多挫折,时至今日,也还在探索追求的路上。但不同的是,自己追求的目标和理想越来越清晰起来。通过现代戏《泥火情》的再一次实践,更坚定了自己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程式性是戏曲的特征,必须要保留,程式是从生活中提炼形成的,它一定能表现现代生活。

虽然此剧还有待继续深化和提升,但是却坚定了自己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和研究的信心。虽然,眼前的路还很长,但我会一直努力地走下去。

猜你喜欢
砂锅程式美化
迷彩色在通信基站天线美化中的应用探析
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延长优化
英语程式语可学性的语言模因论解读
基于Motor-CAD的增程式电动车发电机设计
美化語についての一考察
基于GPU加速的引导滤波人脸祛斑美化算法
做炖菜砂锅最好选无釉的
美化生活
砂锅里也有重金属
打破砂锅问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