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性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的研究

2019-07-09 11:32谢立果
时代汽车 2019年2期
关键词:创新体系新能源汽车

谢立果

摘 要:共性技术创新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内容,如果共性技术创新跟不上,产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就会延缓,产业的竞争力也会下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较晚,在国际市场没有竞争优势,为了保证未来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加大技术创新,而共性技术是其中的重点。当前,我国该产业的共性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为了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体系,需要政府、科研单位、汽车产业、企业、高校等各方进行合作,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推动创新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创新体系

1 引言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简写为IISOGT),它是我国汽车行业引用的解决国产车辆销量速度增长缓慢问题的有效方案,它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完善的,拥有较高创新技术的,能够量产新能源汽车的体系。我国对该体系的关注时间不长,在具体的体系建立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对该体系的研究,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应用该体系提供有效的参考。

2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

2.1 含义

2.1.1 产业共性技术

产业共性技术是可以在多项领域普遍应用的技术,这类技术可以在整个产业或者多种产业中进行共享应用。它是一种基础技术,是技术创新与研发的基础,共性技术创新对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1]。共性技术可以复制,因此,它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是一种竞争前技术。

2.1.2 技术创新

广义的技术创新是指应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并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新产品的过程。技术创新的主体非常多元,企业、政府机构、科研单位等都可以进行技术创新。而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有企业内部因素,也有社会、自然等外部因素。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各科研单位的支持,还需要政府机构加大投入[2]。而某项产业的共性技术创新更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因为产业共性技术的创新可以使整个产业获得更大的竞争力,推动行业整体的发展。

2.2 共性技术特点

2.2.1 基础性

共性技术处于技术研究开发的最基础地位,企业如果想获得更强的竞争力,需要研发专有技术。但是,脱离了共性技术,专有技术的研发就会面临很多困难。它是一种处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技术。

2.2.2 外部性

共性技术具有不断向外部扩散的特点,只有不断扩散,才能提高共性技术的应用范围。因此,共性技术的收益也是共享的。同时,共性技术向外部扩散,可以降低产业内各种企业的研发成本。

2.2.3 风险性

共性技术因为要适用于多种领域,涉及到的技术也非常多样复杂,因此,研发的时间一般会很长,需要的资金很多。而研究的目标与过程都是无法预测的,導致其风险比较大。

2.2.4 经济与社会效益

共性技术一旦研发成功,就会使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获得益处,产业整体的成本就会下降。同时,共享技术也会大量向社会普及,方便其他行业的应用。

3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虽然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根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在2015年到2016年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基础元件与材料的研发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有研发的长期投入不足,产品改进、试验速度较慢,高端技术研发不足,没有形成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标准建立不完善等问题[3]。这些问题中有大部分都是产业共性技术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与专有技术的研发,非常不利于提升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与竞争力。

3.1 研发投入不足

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处于初级层次。在汽车设计、原材料利用、关键技术创新、关键部件生产等各个层面、各个方面都和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资金投入与组织保障都存在很大不足。虽然在新世纪以来,我国为汽车产业投入了大量资金,与国内各行业相比,投入力度很大。但是从国际大范围来看,投入力度还是需要不断加大[4]。当前的经济市场是国际化市场,汽车行业的竞争也处于整个国际竞争环境中,因此,这种投入力度不足的问题,导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无法和其他国家进行竞争。最近几年,美国每个财政年度的预算中均安排了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2016年,美国还首次发布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一揽子计划。

3.2 领先技术不足

我国对电动汽车的投入力度很大,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在部分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领先的技术还是远远不足,导致生产成本非常高,不能量产,没有竞争优势[5]。同时,电动汽车的很多关键零部件与电子元件也没有突破技术创新,主要依靠进口,导致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3.3 创新主体结构不完善

新能源汽车发展中需要各种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共性技术,也需要关键技术、专有技术等创新技术。我国当前各种技术的创新还是以科研机构与专业院校为主,而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处于辅助地位,非常不利于完善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主体的结构。企业是技术应用的主体,却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可能造成技术创新与应用之间的错位问题,从而进一步影响汽车产业向着产业与商业化发展的速度。

3.4 行业管理不完善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整个行业的重要目标,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涉及到各类企业。因此,在构建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时,不仅会涉及到科研机构、企业,还会涉及到政府部门[6]。这么多的部门与成员,无法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协调难度也非常大,如果不能统筹管理,其工作效率将会严重下降。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可以有效统筹、协调各单位的机构,各种资源无法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

4 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

4.1 国家层面

我国在国家层面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是“十三五”期间科技部牵头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累计投入28亿,从资金层面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该专项研发项目不仅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还确定了明确的技术创新规划。在规划中,明确了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三种类型汽车的研究方向,以及驱动电机、动力总成、动力蓄电池与这三种研究项目的控制与管理系统的研发[7]。在这一规划的指导下,我国经过多年努力,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水平已经和发达国家处在了同一水平。而这些共性技术的创新成果,可以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以提升汽车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我国汽车工业走向国际。

4.2 行业层面

我国汽车行业初步发展阶段对共性技术的创新体系建设认识不足,在经济逐步发展,认识不断丰富后,才认识到了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初步的建设。在21世纪前,我国的行业科研一直以国家计划为主,而且汽车行业的研发机构非常少。在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加入了WTO,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冲击,汽车行业也认识到了技术创新存在的局限。同时,我国的科研体制改革也为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各种问题的推动下,汽车行业经历了技术、资金引进的对外合作发展模式。这一阶段的技术创新非常不足,而不断增加的国际竞争压力也反过来推动了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直到2006年,我国逐步构建了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共性技术创新体系。而各个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产业技术创新机构也在不断建立。2008年的“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使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资源完成了整合,使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在“十二五”发展期间,我国汽车行业的多家研究机构成立了技术研究、技术检测、控制技术等研究平台,新能源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表明我国的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经过“十二五”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了产业化起步阶段的任务,初步建立较为完备的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体系,涵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推广以及充电环境等产业链环节。2015年,我国的“十三五规划”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阶段,随着各项支持政策的持续,汽车制造企业技术投入增加,将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整车技术的提升。

4.3 突出政府主导地位

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还不具备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企业也很难单独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技术创新。因此,政府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的协调各种单位与各种资源,为共性技术创新提供各种支持。同时,政府也需要通过各种政策,引导、推动共性技术的扩散与应用,提高共性技术的应用范围,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4.4 确保技术创新的硬件设施

我国很多产业技术的科研单位以前都是由政府管控,随着机制的不断深化,很多科研單位要自己单独应对市场的竞争压力。因此,很多科研单位把技术创新的重点放在了关键技术与专有技术方面,降低了对共性技术创新的关注。同时,没有形成新的共性技术创新主体,导致整个行业的共性技术创新严重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应该为一些优秀的科研单位提供政策、资金等各种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它们进行共性技术创新。另外,国家还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急需解决的重要共性技术,设立专项的技术创新项目,给予其各种支持,协调人力、物力资源,为技术创新提供各种支持。

4.5 设置合作联盟机构

我国需要在以科研单位与专业院校为主体研究机构的基础上,发展官方、企业、高校、产业、企业等各方联合、共同主导的产业联盟,组建技术创新合作机制,整合各方优势,推动技术创新。在这种联合机制中,各方的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各方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降低风险。在各方联合后,共性技术一旦研发成功,就可以很快推动技术应用,提高行业整体效率。

4.6 建立专业研发团队

为了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技术创新联盟可以组织一批优秀的工作人员,针对某一特定项目,成立专业的研发团队,让专业团队进行专项研究。在成立专业研发团队前,政府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并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提出急需解决的重要技术。而汽车行业需要加强合作交流,解决科研单位反馈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各种困难。科研单位与专业院校需要提供优秀科研,保证科研项目的进行。另外,高校也要不断改革自身的教学理念,积极的了解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重点关注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建立了专业的研发团队后,还需要建立专门的网站,使各方面、各环节的信息能够及时在网站上看到,以方便研究人员根据信息的变化完善自己的研发工作。

5 结语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了构建更加完善的共性技术创新体系,需要国家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协调各方,成立各种合作联盟,推动共性技术创新。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要认识到行业面临的问题,积极推进企业之间合作交流,共同推进共性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为推动我国电动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申报的轻量化共性技术产学研项目入选国家首批重点研发计划[J].学会,2016(10):23-24.

[2]黄光增.厦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厦门科技,2017(4):4-9.迟庆萱.基于模仿创新理论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D].2017.

[3]黄昌婷.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6):129-129.

[4]盛永世,李尔陆,李宇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探讨[J].南方农机,2017(5).

[5]郑月龙,冷峥峥,王琳.补贴退坡、共性技术供给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J].科学与管理,2018(2).

[6]李薇.R&3D视角下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政府作用研究[D].2016.

[7]高秀平.我国新能源汽车财税政策的国际借鉴[J].理论探索,2018.

[8]彭深.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研究[J].科技展望,2016(25).

猜你喜欢
创新体系新能源汽车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趋势研究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环境及战略分析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十三五”时期,烟草企业创新体系建设探究
新疆兵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创新优势学科平台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高校教学方法创新体系的建构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