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雅婷 罗茂志 杨毅 刘昌学
【摘 要】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有“一专多强”的专业素质,以及正确身体展示、语言表达、对体育概率、训练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素质。由于本专业多是运动实践,许多学生缺乏书本专业知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发现此类问题,应该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及促进行为转换,进行有效的全面综合教育,完成合格的体育教育专业素养能力。
【关键词】体育教育;一专多强;综合素质
“健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在社会文化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体育教育专业是教育强国下培养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体育教學、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在专业课本中,学科涉及:体育教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康复学、教育心理学,以及篮球、足球、排球、网球、健美操、拳击、田径等专项运动,对于体育学科而言,内容较为广泛和详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可以有效培养自审的运动能力、运动素养,以及提高运动教学能力。根据学习体会,我认为体育教育专业缺乏学习其他专业领域,以及训练方法的创新性、其他学科交叉学习性,以及办公,英语交流等综合素质。
一、体育教育专业现状分析
1.大多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缺少“一专多强”能力:
学校体育是促进身体能力发育正常和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这一点在大多数国家体质中都是认同的。提高学生身体能力和体质健康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可以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进行训练获得。此类要求需要体育教育教师涉及多项运动技能,不仅要会,还要准确并且正确使用才能使学生安全的学习体育。对于专项技术而言,选择一门专项体育项目是必不可少的,这对学生全面发展,一专精益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能力的培养不平衡,不全面。应在教学上、课程设置上不断进行总结,针对中学体育实际进行检验。培养具备“多能一专”的体育专业人材。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培养“又红又专”的称职的体育教师。而现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很多只能做“一专”。
2.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综合素质,有不同的维度和广度来定义。从教育学上看:综合素质是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心理素质及其品质素质,具体的内涵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技术素质,文化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我们通常将其说为:德智体美劳等品质。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而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应包括学习和就业竞争力,其中包括:品德、价值观、性格、兴趣、治理以及体能,和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提高青少年体育,社会体育具有积极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得到更加正确的学习及训练。根据调查,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计算机二级通过率为5%,英语二级通过率为10%,还需提高全面综合素质。
3.灵活运用、创新训练方式单一
(1)体育创新是体育学中具有开拓性思维课题,也是体育素质的又一体现,除了体育素质,体育教学能力,体育竞技水平。新意识的培养是体育教学中如何试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掌握现在和将来乃至终身体育的健体知识、健体技术和技能,以及必要的体育文化素养,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千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就是说,增强全民族的创新意识能力,已成为我国迎接新世纪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跨世纪的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高校学生处于青年中期,许多心理素质和个性日趋成熟,是世界观形成关键时期,在面临世纪转换的重要时刻,学校体育教学也面临观念、内容和方法的历史性转换。
二、解决方法
1.一专多强:
(1)自1990-2003年,按照国家教育部课程规划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为培养“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各地体育院系作过3次教学计划时数的修改,即2970※2930※2800学时(4年课程课内总学时数)。在总
学时递减中增大“专业基础课程”、减少“专业技术课程”(简称“术科”),以实现“课程小型化”理念的“厚基础、宽口径”教育和“多能一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除此之外,学校和学院的专业培养中应该涉及实践锻炼“多能”。
(2)制定多项运动项目的学科制考核,深入到理论、训练方法及自身技能展示。例如创办篮球基本功大赛。不只是单词比较体育技能,还要在比赛中强调篮球场规则,篮球裁判的选位,篮球教练员级技战术水平,篮球比赛的编排。应该一层接一层,提高学生素质。
(3)提倡网上学习课程,可通过自媒体学习外国和国家高级运动训练手法。顺应自媒体时代,在网上可以对自己的专项,他人的见解进行学习和比较。
(4)继续实施教学第一原则,把教与学联系起来,将学生的学与老师教转换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教,让学生把通过学习的知识模拟成继续教学,让知识和教学模式深根蒂固。
2.争做体育创新性人才
(1)改变固有思想
将正确的运动技能和正确的运动训练方法正确交给学生,做到:自主、和谐、文明、多维。体育教育学生应将一成不变的训练手法和运动技能基础实践化、细节化;拒绝接受老式的运动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属于自身的运动训练创新方式。
(2)扎实技能,自我完善。
拥有良好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作为合格的体育老师,在创新训练手法之前,应该有扎实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发展是创新的前提,这句话无论是在经济,政治、历史上都是正确的。发展自己,发展自己的技能,发展自身的体育素养,发展自身的运动能力,是创新的基础。
(3)自媒体下体育大时代文化的贯通
自媒体为知识学习提供了大环境,学生可以在自媒体上学习本国,外国的高级知识分子。注重理念,注重细节,注重模式。根据学习创造属于自己的创新训练方式。
(4)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束缚着人们的头脑。目前学校体育仍旧未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有些学校一天到晚只追求考试,追求成绩。忽视了体育带给人的全面发展。这样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压抑了他们的创造才能,使原本独具创意的学生,常常变得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应变能力差。当前教育的重点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移。学校体育教学也在适应这种转变。
结束语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社会中起着传承体育文化,提高全面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提高综合素质、提高体育创新能力,重视“一专多能”是在大环境下必不可少的条件,这是一条长远但光明的路,相信体育教师一定会把学习为己任,将体育知识投入教育行业,让体育教育之花盛开在教育中去。
参考文献
[1]丁英俊.素质教育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J].浙江体育科学,1998,(I).
[2]杜裕.谈大学生体育创新意识的培养[J].烟台大学体育教学部
作者简介:
余雅婷(1998-),女,汉,四川省乐山市,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罗茂志(1998-),男,汉,四川省宜宾市,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杨毅(1999-),男,汉,四川省峨眉山市,本科,研究方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刘昌学(1999-),男,汉,四川省宜宾市,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