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麻醉诱导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9-07-09 07:05王洪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全麻功能障碍炎性

王洪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辽宁 沈阳 110001)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手术技术越来越先进,但手术仍具有创伤性,会激活免疫系统,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损伤神经系统[1]。尤其是老年患者功能退化、基础疾病众多、免疫力低下,术后并发症多。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全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焦虑、记忆力减退、人格改变等,不利于术后康复[2]。本文探讨骨科手术老年患者采用针刺麻醉诱导对细胞因子、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行骨科手术老年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64~78岁,平均年龄68.9岁;心功能ASA分级:Ⅰ级30例,Ⅱ级12级。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63~79岁,平均年龄68.3岁;心功能ASA分级:Ⅰ级31例,Ⅱ级11级。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均行全麻手术;年龄63~79岁;意识清晰,沟通、表达能力正常;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精神疾病、脑外伤;阿尔茨海默症;造血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麻醉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全麻,术前禁饮、禁食8 h,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全程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开通静脉,麻醉诱导药物:咪达唑仑(厂家:江苏恩华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143222) 0.05 mg/kg+异丙酚(厂家:四川蜀乐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030115) 1.0~2.0 mg/kg+芬太尼(厂家: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批号:H20123297) 4.0 μg/kg+维库溴胺(厂家:台州太法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12081571) 0.1 mg/kg静脉注射。插入气管导管机械通气,术中呼气末Pco2维持35~40 mm Hg,潮气量维持8~10 mL/kg,呼吸频率维持10~12次/min,诱导成功后行桡动脉穿刺,开通中心静脉通路,动态监测血压。

研究组在全麻前实施针药诱导30 min,气管插管后全身麻醉,术中维持针刺刺激,麻醉诱导、术中麻醉维持药物同对照组。针刺选穴包括双侧足三里、百会、内关,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电针针刺,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疏密波电针仪持续电刺激。峰电流:5 mA,根据耐受程度选择刺激强度,30 min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逐渐增加电刺激强度,峰电流维持7.0~7.5 mA。记录麻醉持续时间、出血量、补液量、血红蛋白等。

1.5 观察指标 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手术前后1 d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术后1 d MMSE评分比术前下降超过2分即判定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MMSE评分。在麻醉诱导前、术后24 h,固相夹心法测定血清中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0(IL-10) 水平。

2 结果

2.1 诱导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 2组诱导前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本组诱导前(P<0.05),且对照组诱导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研究组诱导后(P<0.05),见表 1。

表1 2组麻醉诱导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 ()

表1 2组麻醉诱导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 ()

组别 例数研究组 42 80.5±8.1 80.1±7.6心率(次/min)诱导前 诱导后平均动脉压(mm Hg)诱导前 诱导后对照组 42 80.3±8.5 73.7±7.3 t值 0.114 3.939 P值 0.924 0.002 91.9±6.3 91.2±7.2 92.2±6.6 82.9±7.4 0.213 5.208 0.838 0.001

2.2 手术前后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研究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2例(4.76%),对照组10例(23.81%),研究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MMSE评分比较(P>0.05);对照组术后 MMSE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前后MMSE评分比较 (,分)

表2 2组术前后MMSE评分比较 (,分)

组别 例数 术前1 d 术后1 d研究组 42 27.5±2.3 26.7±2.1对照组 42 27.8±2.0 25.1±2.6 t值 6.679 3.105 P值 0.523 0.006

2.3 诱导前、术后24h炎性因子 诱导前2组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2组IL-6、TNF-α、IL-10均高于本组诱导前,且对照组均高于研究组 (P<0.05),见表 3。

表3 2组麻醉诱导前、术后24 h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分)

表3 2组麻醉诱导前、术后24 h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分)

组别 例数研究组 42 57.5±9.3 106.7±12.1对照组 42 57.0±9.0 125.4±13.9 t值 0.254 6.561 IL-6(pg/mL)麻醉诱导前 术后24 h IL-10(pg/mL)麻醉诱导前 术后24 h 26.7±2.8 46.7±4.1 26.9±2.6 75.8±3.6 0.332 34.543 P值 0.809 0.001 0.733 0.001组别 例数 TNF-α(pg/mL)麻醉诱导前 术后24 h研究组 42 17.5±2.6 22.3±2.2对照组 42 17.7±2.5 25.6±2.9 t值 0.353 5.873 P值 0.723 0.001

3 讨论

全麻手术对患者生理功能有干扰,容易引起应激反应。术后认识功能障碍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经济负担[3]。随着临床对麻醉安全关注度的提高,针刺麻醉的应用逐渐增多,通过实践证实针刺麻醉有效降低麻醉药物引起的并发症,保护神经功能,减轻对认知功能的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麻醉诱导对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影响小,术后认识功能障碍发生率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全麻。IL-6、TNF-α、IL-10均属于促炎细胞因子,术后机体产生大量炎性因子,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引起认知障碍。中医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称为“痴呆”“健忘”,认为年老体弱、脏腑亏虚,加之手术创伤导致筋脉拘急、脑络闭塞[4]。针刺麻醉诱导通过针刺、艾灸、电针刺激穴位发挥通络启闭、醒神开窍的功效,针刺选穴中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主穴,针刺该穴具有补中益气、调理脾胃的功效,增加大鼠皮质、海马神经元表达,抑制神经元坏死、凋亡,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能力,抑制炎性因子。百会穴位于脑部,是脉气会聚之处,具有调节大脑功能、阴阳平衡的作用。内关主治手指麻木、神志病症、上肢痹痛等疾病。针灸麻醉诱导具有辅助镇痛作用,能够减轻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术后恢复快。针灸治疗能疏通经络,增加脑部缺血区血液供应,增加脑部供血、供氧,保护脑组织,从而降低对认知功能的损伤。针药麻醉诱导有效改善了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抑制炎性因子,对生理功能影响小,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全麻功能障碍炎性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