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彦 刘敏(通讯作者)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1420)
作为一种病因未明的、关节结构破坏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10000人中约有32~38人患上类风湿关节炎(RA),男性与女性患病的比例是1:3。近几年,女性的患病人数有上升趋势。该病对于关节产生病变的畸形有消极的影响作用,大多数寒凝湿滞性关节炎在患病之后都会出现膝关节受损,这是RA入侵后产生的最严重并发症、丧失行走能力。在没有进行治疗的病患中,患该病2年的致残率达到50%,患该病4年的致残率高达80%。现对我院自2018年7月-2018年12月所诊治的60例寒凝湿滞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病患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7-1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疼痛科、风湿科接受诊疗的60例病患,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与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寒凝湿滞性关节炎病患的相关标准相符合,并对这60例病患的资料进行相关的收集,这60例病患一共有92个膝受到关节病变。其中,对照组30例(44个膝),双膝病患有14例(28个膝),单膝病患有16例(16个膝);研究组有30例(48个膝)病患,双膝病患有18例(36个膝),单膝病患有12例(12个膝)。所有病患年龄分布在18~75岁之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其一,符合中、西医疾病诊断标准;其二,近4个月内未使用生物制剂;其三,自愿参与本课题的研究,签署了医院的相关文件资料和知情同意书,配合治疗的同时也服从安排。
其一,不符合相关纳入标准的病患;其二,合并肝、心脑血管、造血系统、肾等严重疾病病患;其三,合并有痛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因素对膝关节有影响的病患,比如急性创伤、牛皮癣等等并发症;其四,劳动力已经没有,已经残废的人;其五,处在哺乳期或者正在妊娠的妇女;其六,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病患;其七,无法配合治疗的病患;其八,资料不齐全的病患。
对照组单纯服用口服的来氟米特片10mg qd,酮络芬0.1g bid连续12周。研究组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麦粒灸(阳陵泉、阴陵泉、犊鼻、内膝眼、阿是穴)的治疗,1次/3d。两个小组都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之后,再进行观察。具体操作方式:在制作艾炷时,将少量艾绒进行揉搓之后,搓成麦粒大小,通过棉签涂一些红花油在底部,这是为了防止艾炷的烫伤的。将制作好的艾炷放置在穴位皮肤处,点燃时采用线香,如若艾炷在燃烧的过程中接近皮肤,病患产生强烈的灼烧感时,采用镊子将未燃尽的艾炷移去,每穴灸3壮。
治疗后症候总积分研究组较低,但尚无显著性P>0.05.VAS评分研究组显著降低,P<0.05,见表1、2。
表1 两组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对比(±s)
表1 两组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对比(±s)
组别例数治疗前(分)治疗后(分)研究组3014.36±4.037.11±3.47对照组3014.82±3.028.09±5.0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RA发病机理仍未统一定论,初步达成的共识是多个条件的共同作用,其中免疫紊乱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多种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都参与RA发病过程,从T细胞、肥大细胞、到各种炎症因子(如白介素-1、白介素-17、白介素-12)都对RA形成起到了较为关键作用。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言,其在临床上的主要病状是疼痛、功能问题、肿胀等等,特别严重的话也有可能出现关节残废。免疫紊乱与炎症破坏关节伴随这个疾病的始终。而传统灸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镇痛消肿作用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加体内镇痛介质的释放,消除炎症介质和改善血流变而实现的。(1)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前IgM、IgG大多有升高,而麦粒灸治疗病人后血液IgM、IgG有所下降。(2)麦粒灸增加IL~2含量,调节其紊乱的免疫功能。(3)通过白介素等因子的作用,减少病人的炎症反应。而麦粒灸特有的温通特性,对中医病机中“寒”的特性更为适用,故此,采用麦粒灸可多个方面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对寒凝湿滞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灸疗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