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莉莉
【摘 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症状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搜集之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份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收治时间为2017年5月-2019年5月,从中找出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症状发生的原因,具有针对性制定防治措施。结果:通过对34份糖尿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可能与饮食、药物和运动等各方面内容有关。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情况,遵医嘱给予适量药物,对患者的饮食、运用和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尽可能的降低患者低血糖现象出现的概率,让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饮食;运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2
引言:近年来,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多,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通常情况下,该病症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要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对自身饮食、生活作息以及运动量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受到药物、患者自身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时常发生低血糖现象,对原有的治疗效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医务人员应对患者展开调查,从患者饮食、运动以及药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解患者平时的作息时间,从中找出患者低血糖现象的主要发生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之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份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收治时间为2017年5月-2019年5月,其中,所选患者中共15例男性患者,其余19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57-81岁之间,通过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主要存在头昏、出汗、恶心等症状,在指定时间内对患者血糖含量进行检测,如果检测结果在3.9mmol/L以下,则表示为低血糖。
1.2 方法
对以往发生过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该现象出现的原因。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可使用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的方式,前者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为50%,后者浓度为10%,使得患者血糖含量趋于正常值范围内。除此之外,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也可使用适量高糖食物[1]。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单位分别为()、%,在t、卡方值检验方式下,当数值差异符合P<0.05时,则表示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4例患者当中,在药物低血糖和进餐延迟两种情况下,患者低血糖出现频率较高,在所有患者中所占比重分别为38.23%、29.41%,此外,患者出现低血糖还与进食量减少、过渡饮食、运动量大、饮酒等事件有关。
3 讨论
3.1 低血糖发生原因:
通过对本次研究当中的34例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患者之所以会出现低血糖现象,主要与药物、饮食和运动三方面因素有关。首先,在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主要以控制血糖的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治疗为主,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受到药物本身的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此外,在患者服药期间,医务人员应将药物正确使用方法、剂量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向患者详细讲解,反复叮嘱患者按时服用。一旦出现服药剂量过大或过少,都会影响到药效的正常发挥,继而引发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其次,通常情况下,进餐前是患者服用药物的最佳时间。不过,如果患者在饮食上没有注意,用药后与进食的时间相隔太长,也会增加低血糖症状的发生概率。此外,部分患者饮食不规律,生活作息混乱,进食量太少或者出现吸烟、酗酒等现象,也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最后,在患者运动期间,如果没有對运动量进行合理控制,身体大部分能量被消耗,也会导致血糖降低[2]。
3.2 护理对策:
针对上述所阐述的问题,在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饮食、用药和运动方面的监督力度,将药物服用方法、剂量向患者详细说明,告知患者正确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必要时可向患者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向患者传授更多的用药安全相关知识,不可擅自增加或减少药量,如有疑问,可拨打医院联系热线咨询。对于老年患者,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记忆力正在逐渐衰减,在用药时容易混淆。针对这种情况,医务人员应将用药时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家属,用药时间控制在餐前的15-30min范围内。此外,患者应定期对自身血糖含量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观察血糖控制的具体效果,以便对病情进行实时监测。饮食控制也是患者低血糖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患者治疗期间,不宜食用糖分较高的食物,禁止患者吸烟、喝酒,生活作息要有规律性,拥有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为患者身体补充日常所需的能量。如果患者进食量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症状,应及时与医院内医务人员取得联系,减少药物服用剂量,将患者饮食量与药量控制在平衡状态下,以免患者身体会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对于热爱运动的患者,应将运动时间进行合理把控。通常情况下,餐后1小时后为最佳的运动时间。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不易太过剧烈,随时配备食物和水,以免出现低血糖症状[3]。
本次研究表明,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因素较多,如:药物、进餐延迟、运动过度等,其中,在药物低血糖和进餐延迟两种情况下,患者低血糖出现频率较高,在所有患者中所占比重分别为38.23%、29.41%。由此可见,在对糖尿病患者护理期间,医务人员应提高警惕,积极开展健康知识教育,以座谈会、演讲等形式,向患者传授更多的糖尿病护理知识与技能,提高患者自我约束力,对自身饮食、运动和用药等方面主动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良好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王琪,汪小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启动困难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04):466-470.
段晓佳,金昌德,闫江楠.老年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03):313-317.
黄海玲,陈小敏,曹结芳.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健康教育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0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