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通络方加减治疗对风痰阻络型中风病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的影响

2019-07-08 01:25李丽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风病中医证候神经功能

李丽

【摘 要】目的:探究化痰通络方加减治疗对风痰阻络型中风病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风痰阻络型中风病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2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方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NIHSS)得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有改善(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加减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症状,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中风病;风痰阻络型;化痰通络方加减;神经功能;中医证候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中风病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近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风病的病死率已显著降低,但其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在临床上,西医治疗中风病能够快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其不可避免会出现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痛苦,不利于其疾病恢复。随着中医药的不断推广与渗透,中药汤剂因具有毒副作用少、安全性良好等特点,在中风病治疗中的优势日益突出。本研究选择风痰阻络型中风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展开随机对照实验,旨在探析化痰通络方加减治疗对风痰阻络型中风病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和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风痰阻络型中风病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2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有男19例,女15例,年龄为44~80岁,平均(62.89±5.03)岁,包括16例出血性中风,18例缺血性中風;观察组有男16例,女18例,年龄为46~80岁,平均(62.27±5.61)岁,包括17例出血性中风,17例缺血性中风,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纳入研究的病人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1]提出的中风病相关诊断标准,并经中医四诊辩证为风痰阻络型,对本研究内容知情,签订了同意书;排除伴颅脑损伤、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或伴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给予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奥拉西坦注射液营养脑神经,并予以抗感染、降低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缺血性中风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并给予改善脑循环、降压、降糖、调脂、营养支持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化痰通络方加减治疗,基础方:法半夏、炙甘草各20g,丹参15g,枳壳、橘红、石菖蒲、远志、党参、天麻、地龙、川芎各10g,胆南星、酒制大黄各6g。辩证加减:兼并阴虚者,加麦冬、白芍;兼气虚者,加黄芪、白术;兼肝阳上亢者,加钩藤、石决明。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温服1次。两组均治疗观察2周。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选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评价,其分值在0~42份之间,得分愈高,神经受损愈严重。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状况。中医证候中主症包括肢体行动不便、言语謇涩、口眼歪斜、头晕目眩;次症包括胸闷气短、面色晦暗、舌苔白厚腻、脉弦滑。主症按照0~3级评分制,0级无症状,3级症状重度,次症根据有无症状评分,0分无症状,1分有症状,故总分值在0~16分,得分愈高,症状愈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予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NIHSS)分值、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NIHSS分值、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有改善(p<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中风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年老体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相关,致使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和而致病。在辩证分型中根据症候特点一般分为风阳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等,其中“风”、“瘀”、“痰”为中风发生的因素,故风痰阻络型是最常见的一种中风证型,治疗上宜息风祛痰,活血化瘀,通经止络[2]。

本研究对中风病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化痰通络方加减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恢复以及中医证候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了化痰通络方加减治疗中风病效果确切。化痰通络方由法半夏、炙甘草、丹参、枳壳、橘红、石菖蒲、远志、党参、天麻、地龙、川芎、胆南星、酒制大黄多味中药组成,法半夏、枳壳、橘红可燥湿祛痰;炙甘草既可以益气健脾和中,助脾胃运化,还可调和诸药;丹参、川芎活血散瘀通络;石菖蒲、远志化痰开窍;天麻、地龙息风止痉,诸药合用具有息风通络,祛痰通络的作用。现代药理学也证实[3],天麻可降压、抗血栓,能够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并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脑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化痰通络方加减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症状,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节选)[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7,7(2):200.

林萃才.中风急性期风痰阻络证的现代医学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9,41(3):317-320.

郑丹丹.天麻素在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8,27(1):68-72.

猜你喜欢
中风病中医证候神经功能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右归丸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口干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双唑泰棉栓联合中药冲洗、定君生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
中风病针灸穴位的演变与思考
浅析中医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其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