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艳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身同护在乳腺癌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心身同护的护理干预,护理后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DS、SAS、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心身同护的护理模式用于乳腺癌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患者的情绪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身同护;乳腺癌护理;SDS、SAS、生活质量评分
【中图分类号】R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乳腺癌是女性乳腺外科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之一[1]。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由于手术的创伤,容易引起患者上肢淋巴以及血液循环的异常,导致上肢出现关节僵硬,水肿等,影响上肢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由于术后乳房的缺失以及长时间的化疗,会使得大部分患者心理出现较严重的消极,抑郁,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对患者和家属的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困扰,严重影响患者预后[2]。由此可见,术后加入心理和身体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自信心,上肢功能的恢复非常必要。因此,本文以病例随机对照展开,探讨分析心身同护在乳腺癌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与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2例作为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年龄(31-66)岁,平均(48.55±8.53)岁;病程(1-6)年,平均(3.51±1.52)年。观察组36例,年龄(32-61)岁,平均(46.54±6.31)岁;病程(1-8)年,平均(3.63±1.51)年。两组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用药和生活护理指导。
观察组:给予心身同护护理干预。(1)心理方面:对患者和家属做好本疾病的健康宣导,增加患者和家属的治疗自信心;术后多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指导患者进行恰当的宣泄,调整心态,指导家属要理解患者,从亲情方面给予温暖和开导,增加其生活的积极性;通过音乐疗法分散患者注意力,提高患者的舒适心情;(2)身体方面:根据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术后1天,指导患者进行握拳,伸指,活动手腕的动作;术后2-3天,进行肘部,腕部的伸屈练习;4-6天进行抬臂练习,适当的鼓励患者自己梳头发;7-9天后患侧手臂在健康手臂的辅助下完成上举动作。每天3次,每次活动10下。护理后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SDS评分,S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SDS评分,SAS评分进行评估。SDS评分:<53分为无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SAS评分:<50分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使用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比较,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两组SDS评分,S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DS、SAS、生活質量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SAS、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乳腺癌是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多发于中年女性,其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女性朋友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同志事业家庭兼顾的双重压力,使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越来越年轻化[3]。乳腺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结合放疗,化疗进行治疗,大部分年轻的女性患者在手术后因为形体的改变和持续的化疗,造成心理上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出现,同时由于手术的创伤会破坏局部血液循环,造成水肿和手臂各关节的僵硬,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容易引起疾病的复发,因此在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身同护对患者康复以及避免以后疾病的复发非常关键。心身同护即为在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身体肢体功能指导锻炼的同时对患者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消极的负面情绪,增加其对治疗和生活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SDS、SAS、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乳腺癌患者进行心身同护的护理方法,不仅通过有效的锻炼,促进了患者的上肢功能的恢复,而且通过对患者心理的疏导,降低了其抑郁,焦虑等消极的负面情绪,促进了患者的对生活和治疗的积极性,促进了术后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心身同护的护理模式用于乳腺癌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患者的情绪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崔颖涛,杨海英,李阳阳.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196-197.
陈志红,雷俊,颜萍平,等.正念减压疗法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0):1331-1335.
焦永倩,张晓燕,司俊芳,等.不同阶段护理管理在乳腺癌患者非理性信念中的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7,39(4):618-621.
张新春,王义海,葛玉红,等.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