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莹
【摘 要】目的:分析疼痛护理干预,其在新生儿护理中使用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指标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收的新生儿12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疼痛护理干预。结果:经观察,研究组60例新生儿在1h以及5h后的NFCS的疼痛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际的护理中,疼痛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快速且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疼痛情况。因此,其可以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疼痛护理干预;新生儿护理;临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2
新生儿无法用言语表达,面部表情较为单一,所以在以前的研究中认为,新生儿无法感受到疼痛,也不会因疼痛而产生应激行为[1]。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生儿的疼痛理念逐渐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在不断的观察和分析中也发现新生儿实际上具备疼痛感觉,也会因疼痛而产生一系列应激行为[2]。所以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采取疼痛护理干预的方式缓解新生儿的疼痛非常重要。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疼痛护理干预起到的效果,现报导如下。本次研究指标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对比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指标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收的新生儿120例,将这些新生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60例,对照组60例。同时,研究组的患儿男38例,女22例,年龄1-11d,观察组的患儿男28例,女32例,年龄2-12d。如表1所示。本次研究指标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对比观察。
1.2 治疗方法 两组新生儿在护理过程中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对新生儿患者的常规性症状、环境、并发症等进行护理。研究组新生儿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疼痛护理干预方式,在实际的护理中,注意避免引起新生儿疼痛的护理方式。本次研究中我们利用奶嘴吸引新生儿的注意力,降低檢查等引起的疼痛感觉。另外还可以在常规护理中加入音乐、抚摸等护理方式,转移新生儿的大部分注意力,减小疼痛感觉,增强护理的安全性。
1.3 疗效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新生儿伸舌、眨眼、咧嘴、努嘴、张嘴等面部动作。总分为10分,评分最低标准是5分,代表新生儿产生疼痛感觉,统计两组新生儿1h和5h后的疼痛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收获的两组新生儿疼痛护理整体的数据信息,通过SPSS17.0统计学进行处理,利用率(%)作为计数资料的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性。
2 结果
2.1 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新生儿护理中疼痛护理干预应用有效性对比
通过最后的分析和观察得知,在具体的研究阶段,研究两组新生儿护理疗效对比,研究组疼痛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具体如表2所示。
3 讨论
以前的研究中认为新生儿无法感知疼痛,但是随着研究的逐渐发展,人们逐渐增加对新生儿疼痛的分析与研究。疼痛是人类对细胞刺激以及损伤的应激行为以及生理性反射,新生儿虽然无法用言语表达,也缺少丰富的面部表情,但疼痛感依然存在,并且能够通过相应的行为对疼痛进行表达。另外因为疼痛而产生的应激行为反应将会给新生儿日后的生长、发育等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影响其日后的生活和学习[3]。基于此,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对患儿及时进行疼痛护理干预非常必要。在传统的护理中,通常使用的是常规性护理方式,这种护理方式其实无法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疼痛感。在这基础上,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叫采取更为有效的护理方式成为医院亟需解决的重点,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次研究中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对新生儿护理中疼痛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疼痛的预防,也就是建立完善的护理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仔细分析和研究以前护理过程中可能引起新生儿疼痛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避免新生儿在护理过程中产生疼痛感。在实际的护理中,严格管控使用的药物,降低新生儿由于药物产生疼痛感的可能性。另外护理人员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新生儿产生疼痛感,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尽量规避错误护理方式。
疼痛的治疗。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改善护理的操作方法虽然能够降低新生儿的疼痛感,但这是从外力因素进行改善,新生儿因自身因素产生的疼痛感较为强烈,常规性的护理方法无法有效降低他们的疼痛感,所以可以通过相应的护理手段减少疼痛感。若新生儿疼痛感非常强烈,可以使用较为安全的药物干预方式降低他们的疼痛感,如芬太尼等。药物干预治疗中必须严格按照医嘱,避免对新生儿造成二次伤害。
本次研究当中,对新生儿护理中疼痛护理干预的选择和应用,通过结果显示,研究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护理后1h和5h后的NFCS疼痛率有较为明显的差别,研究组新生儿的疼痛率小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护理治疗中,在新生儿护理中采用疼痛护理干预,新生儿的疼痛率能够有效降低,提升新生儿患者的护理效果。因此,在日后的护理中,应该对这一方式进行积极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洪琼花.疼痛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6):3113-3114.
陈香韶,黄慧恒,贺少琼,等.疼痛护理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02(9):27.
王春风.疼痛护理在新生儿科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16):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