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护理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19-07-08 23:25李洁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骨科预防

李洁

【摘 要】目的:观察强化护理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我科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56例骨科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强化护理以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未行强化护理)与实验组(28例:行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21.42%),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强化护理干预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强化护理;预防;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术肢需长期制动,手术操作可对术肢动、静脉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术肢术后制动可促使患者机体血液呈高凝状态,若未急性行有效干预,血小板以及其他凝血因子可相互聚集形成深静脉血栓,对患者生命造成较大威胁[1]。本次研究为论证骨科手术患者强化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比较我科2018年5月-2019年5月28例行常规护理干预患者与28例行强化护理干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28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14例)女(14例)比例为1:1,年龄在50岁至75岁,中位年龄为(68.38±1.25)岁,骨科疾病类型:股骨骨折、股骨头坏死、股骨干骨折以及其他骨折类型分别为12例、8例、5例、3例。对照组28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15例)女(13例)比例为15:13,年龄在52岁至73岁,中位年龄为(67.81±1.24)岁,骨科疾病类型:股骨骨折、股骨头坏死、股骨干骨折以及其他骨折类型分别为13例、8例、4例、3例。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验证,P值大于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所有患者均入院行体格检查、局部X线检查,医师结合《实用外科学》相关内容均确诊为骨折,均拟行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排除标准:(1)排除术前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不平稳的患者。(2)排除合并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或功能性损伤患者。(3)排除合并认知障碍、神志异常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结合手术方案行术前准备,围手术期监测患者生命指征的同时循医嘱正确给药,并结合患者术后康复情况,鼓励患者早期行术肢功能锻炼。

1.3.2 实验组患者均行强化护理,(1)术前: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手术流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列举术后康复良好案例,提升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2)术中:①尽量行上肢静脉穿刺,从而避免下肢静脉穿刺,若难以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可选取大隐静脉弹性良好、走向较直的血管进行穿刺。②术中护理人员应密切测量患者失血情况,根据患者术中出血量,防止患者术中血容量不足致凝血-纤溶系统失衡。(3)术后:①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将患者患肢适当抬起,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及淋巴回流。②可应用压力泵对患者下肢持续压迫,从而确保患者术后瓣膜功能正常。③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下肢腓肠肌进行按摩。若患者术后24h各项生命指征平稳,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行踝关节外伸、屈伸、足内外翻等运动,根据患者耐受能力逐渐延长踝关节运动时间、运动次数。③饮食干预: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新鲜水果,适当增加饮水量,从而加速机体代谢。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临床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三度,若患者下肢重垂不适,浅静脉曲张、踝部轻度肿胀,则判定患者为轻度;若患者足靴区域皮肤色素沉着、皮下组织纤维化但尚未发生溃疡,患者久站后下肢肿痛,则判定患者为中度;若患者足靴区域皮肤伴有广泛性色素沉着、溃疡,站立后下肢即出现明显肿痛,且浅静脉曲张明显,则判定患者为重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轻度+中度+重度)/总受检例数。

1.5 统计学处理 SPSS21.0軟件系统处理相关数据,(%)表示的数据用χ2检验,P值低于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例数分别为2例、6例,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明显。

3 讨论

骨科患者术后长期取被动体位可降低患者术后静脉血液流速、此外骨科手术患者术中麻醉、术中操作均可对血流动力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患者体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内源性凝血因子的分泌,致使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高凝状态下炎性因子大量释放,血小板与炎性因子黏附在血管内膜形成血栓[2]。骨科手术患者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未关注到手术操作、麻醉因素以及患者术肢制定对内源性、外源性凝血因子的影响,相关护理干预均以医嘱为指导[3]。骨科手偶数患者强化护理干预,即要求护理人员结合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因、病机,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围手术期不同时间段给予患者强化护理干预,从而降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率[4]。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共有2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该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强化护理干预可预防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参考文献:

温华旭,席桂华,叶新华,等.强化护理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11(2):139-141.

王庆芬.全面护理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3):510-511,514.

李菱.预防性护理在骨科术后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9,6(15):5.

李爱风,李九海.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9,11(14):188.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骨科预防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