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华
【摘 要】目的:探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96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8)以及对照组(n=48)。对照组采取常规口腔修复,研究组采取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研究组语言功能与咀嚼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效果较优,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
【关键词】正畸;口腔修复;先天性缺牙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先天性缺牙主要是由于牙胚在形成过程中未能正常发育并形成。先天性缺牙会对患者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会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影响患者外貌。口腔修复是治疗先天性缺牙的常见手段,但部分患者单纯采取口腔修复治疗,整体效果并不理想[1]。我院对48例先天性缺牙患者采取了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2]:所选患者均符合先天性缺牙标准,病情经过X线检查确诊。患者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2]:牙龈过度增生者;既往存在拔牙史者;牙齿明显钙化者;手术禁忌症者。
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48)以及对照组(n=48)。研究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为18~53岁,平均(33.22±6.73)岁,包括前磨牙缺失18例,中切牙缺失16例,侧切牙缺失18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18~52岁,平均(33.07±6.54)岁,包括前磨牙缺失20例,中切牙缺失15例,侧切牙缺失13例。在基础资料如性别、年龄以及缺牙类型等方面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對照组采取口腔修复治疗,患者入院后对口腔进行综合检查,确认缺牙数量、位置以及牙周炎症情况等,根据检查结果评价患者病情,以此为根据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根据模型分析并制作美学蜡型修复体,以临时冠状树脂材料将最终效果复制于患者口内,对美观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作出评价。当患者满意后,进行比色、牙体预备、试戴、调合、粘结等步骤。若患者存在多颗牙缺失,可采取种植修复与烤瓷冠修复联合治疗。
研究组采取口腔修复联合正畸治疗,拍摄口内以及肖像照,取上颌牙列以及下颌牙列模型,颅脑X线侧位片自己全景片,根据检查结果制定针对性正畸方案。以固定矫正器对患者进行牙间隙、竖直基牙、开拓缺失间隙等正畸治疗,使患者上牙列与下牙列排齐,让牙齿能够覆盖到正常生理位置,实现基牙与牙列条件优化。正畸治疗结束后,择期对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治疗。采取临时桥冠保护基牙,对基牙位置进行适当调整,佩戴义齿,并确认义齿与牙冠边缘的密合程度,确保义齿与相邻牙齿保持良好连接状态,具体修复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进行评分,分别以院内自制评估表进行评价,共计100分,分数愈高表明患者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更优。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语言功能与咀嚼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先天性缺牙主要涵盖缺牙症、少牙症以及无牙症等类型,发病部位主要包括下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以及上颌侧切牙,该病会对患者语言、咀嚼功能产生直接影响。口腔修复是临床治疗先天性缺牙的常用方案,它以牙齿结构为基础,根据各项检查结果以及患者实际情况,制作出匹配的人工修复体,对面部、口腔等进行修复,以达到对应的治疗效果。但单纯采取口腔修复治疗容易受到基牙位置、间隙限制,使得整体修复效果会受到影响,在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恢复方面存在一定欠缺[3]。
此次研究中,研究组采取了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结果表明,经过治疗后,研究组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报道文献结果相似[4],说明正畸联合口腔修复可获得更好的疗效。正畸治疗能够让基牙、骨骼产生对应的协调性,可改善牙列整齐度,并对牙间隙进行调节,为义齿种植提供良好的口腔环境,避免义齿种植不当而产生各种问题[5]。口腔正畸治疗可有效降低口腔修复难度,确保修复后牙体协调性,
综上所述,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史冠忠,刘孟媛.应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5):46-47.
胡少敏,温红卫,王晓誉,等.口腔修复联合正畸疗法对先天性缺牙的治疗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05):56-58.
蔡巧玲,杨飞,柯建国.应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疗美容,2018,8(08):64-67.
付汉斌.应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7,19(01):52-54.
余妮.正畸联合口腔修复疗法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3):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