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尿常规检验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

2019-07-08 23:06石静巍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小儿诊断

石静巍

【摘 要】目的:探讨尿常规检验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之间接受治疗10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超声检查诊断)和实验组(50例,尿常规检验诊断),对比两组诊断准确性。结果:对照组超声诊断率为80.0%,实验组尿常规诊断率为94.0%,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检查和诊断技术,检出率更高,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

【中图分类号】R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外科临床常见急腹症,患者发病突然、病情恶化速度较快,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诱发感染、休克等恶性后果,严重者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加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检查和诊断,对其病情作出准确判断,是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通常情况下,临床上会依据实验室检查和患者自述症状对急性阑尾炎作出判断,然而,对于儿童患者因其无法准确表述症状,因而漏诊和误诊发生率较高。尿常规检验是一种更加准确、方便、客观的检查技术,应用效果更好。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之间接受治疗10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为观察对象,男58例,女42例,年龄4~14岁,平均(8.3±4.4)岁,按照不同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超声检查,具体措施:患者腹部接受超生诊断仪全面扫查,设置探头频率2~5MHz,患者充盈膀胱后保持平卧位,首先探查患儿升结肠和回盲部位,随后探查盲肠末端,缓慢旋转探头后,扇形扫描,全面观察阑尾内部回声和结构等情况,测量肠系膜淋巴结大小、阑尾壁厚度和阑尾直径,确定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尿常规检验,具体措施:清晨收集患儿第一次尿液,收集量约为20ml,取中段尿液。若患儿为女性,采集尿液前应保证充分清洗会阴部位,避免发生尿液污染问题,进而降低诊断的准确性。采集完尿液标本后,在30~60min内完成检验,观察尿液的透明度和颜色。通过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检验尿液标本,校准后进行室内质量控制,检验过程完全按照操作说明执行。

1.3 诊断标准 超声诊断标准:阑尾形态饱满,阑尾壁可见增强的回声,黏膜下层粗糙、增厚,阑尾直径大于6mm。尿常规诊断标准:亚硝酸盐、尿胆原、酮体检验结果为阴性,白細胞计数小于3个,红细胞计数小于3个,尿比重在1.015~1.025之间,尿液呈现为透明的黄色,且pH值在4.5~8.0之间,尿糖低于900mg/L,尿蛋白低于80mg/L。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加以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率(%)表示,应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应用()表示,采用t检验。若<0.05则代表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50例观察对象全部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小儿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确诊病理40例,诊断率为80.0%。实验组50例观察对象全部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小儿急性阑尾炎,尿常规检查确诊病理47例,诊断率为94.0%。两种方法临床检出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一种病因较为复杂的外科急腹症,该疾病的发生于病原菌入侵和阑尾腔梗阻等多种饮食有关,医学研究结果证实,5岁及以下儿童的急性阑尾炎发病率相对较低,而6~12岁儿童的小儿急性阑尾炎发病率则相对较高,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婴幼儿阶段人体的阑尾呈现为漏斗状,因而梗阻风险较小。儿童发育到学龄阶段后,其阑尾呈现为管状,因而容易出现阑尾炎问题,若其得不到有效系统的治疗,则会诱发较多的并发症,严重者还会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然而,由于部分患儿缺乏明显的特征和临床症状,加之其年龄较小,无法准确表述自身症状,这就会影响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增加误诊和漏诊风险,甚至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增加疾病的风险,影响患儿预后。所以,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准确诊断和早期治疗也成为了临床医学研究的焦点问题[1]。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逐步发展完善,其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检查和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检查方法具有直观获得结果、操作简单易行、无创伤等优势,且因为小儿患者腹壁较薄,超声检查能够直接观察到患儿阑尾内部的全部情况,进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这也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方法,然而,以往的医学研究结果证实,超声检查的误诊率相对较高,且诊断结果不理想[2]。

尿常规检验是一种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方法,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也是小儿急性阑尾炎疾病诊断的主要依据,尿常规检验具有检查速度快、无创伤、取样简单等优势,能够准确检查出标本中的尿沉渣和尿蛋白等情况,因而也是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早期肾脏病变等多种疾病的主要检查和诊断依据。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完善,尿常规检验的内容和项目也越来越丰富,因而临床诊断率也显著提升。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尿常规检验能够对急性阑尾炎和其他疾病所致腹部疼痛作出较为准确的区分,因而也是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的有效方法[3]。

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超声检查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率为80.0%,而尿常规检验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率能够达到94.0%,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检查和诊断技术,检出率更高,相比以往的症状判断和超声检查,其检查的结果更加准确,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王雪舒.尿常规检验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9):67-68.

闫永.尿常规检验在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5):505-506.

任伟.尿常规检验在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7,15(27):148-149.

猜你喜欢
急性阑尾炎小儿诊断
小儿难养
超声对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的分析探讨
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急救治疗方式及效果评定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