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丰
【摘 要】目的:研究探讨对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接诊的9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与胆道镜的联合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胆结石;腹腔镜;胆道镜
【中图分类号】R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2
胆结石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病,治疗胆结石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存在创伤面积较大、容易发生感染、术后恢复时间漫长等诸多问题,近些年,随着我国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患者的治疗方式,由于创伤小、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得到了临床医学的大力应用。本文将对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的效果做进一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接诊的90例胆结石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范围在28~75岁。采取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6.72±5.43)岁;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4.85±6.12)岁,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与胆道镜的联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手术;(2)采用四孔法帮助患者建立人工气腹,并保持12~14mmHg的腹压;(3)将腹腔镜与胆道镜分别依次置入患者体内,并严格按照先易后难、显小厚大、先软后硬、先进后远的手术治疗原则进行取物。针对较大且明显的结石,使用取石钳从穿刺孔进行取石;针对特别细小或泥沙状的结石,可以采用冲洗泵等进行反复冲洗;之后仍然无法有效取出的结石,可以采用取石网篮进行。(4)取石结束后,为确保结石取净,患者胆道的畅通,宜对患者的胆道再次实施冲洗;(5)仔细检查是否存有结石残留,另外通过胆道镜观察,帮助患者查看其胆管是否存在炎症、畸形、狭窄等情况,并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放置T型管。四周后,經影像学验证无误后,即可将T型管清除。
1.3 观察指标(1)将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2)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
治疗效果评分标准 效果显著:并未发现胆结石影像,临床表现症状完全消失;效果良好:胆结石影像基本消失,临床表现症状有所好转;无效:胆结石影像并未消失,临床表现症状无任何好转。总有效率=(效果显著+效果良好)/总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统计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计算数据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值进行检验,数据对比采用χ2进行检验,计算后若P<0.05,则本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是形成胆结石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开腹手术由于创伤较大、容易感染且术后恢复时间漫长,已无法满足人们的治疗要求。而先进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不仅创伤小、感染几率小且恢复速度较快,患者的接受程度及满意度更高。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其手术时的出血量、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结果充分显示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但目前由于技术等原因,尚无法完全替代传统开腹手术。总而言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孙贵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02:6-7+16.
杨彦,林师佈,韩霖,黄小龙,涂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03:526-530.
李博飞,胡志强,陈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8,380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