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梅
【摘 要】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康复方式对股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创伤外科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对其使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注重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按照常规恢复时间进行相应锻炼。分析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屈伸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骨折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股骨骨折;康复训练;膝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膝关节主要由胫骨上端、股骨下端、髌骨三部分组成,其中存在大量软组织和韧带,因此,任何一部分受伤都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1]。如今,由车祸等意外事故导致的股骨骨折事件不断攀升,临床上对其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方式,但由于是将患者骨折部位切开进行复位并内固定,在恢复期间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极易导致术后肢体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膝关节僵硬、活动范围受限等后果[2]。所以,手术对股骨骨折進行复位后,患者还要进行相应锻炼以恢复膝关节功能。本研究主要探讨术后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在创伤外科进行股骨骨折治疗的患者78例,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对其使用《骨折病人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进行评估,制定不同的康复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男28例,女11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9.6±7.3)岁;其中,因车祸、高处坠落、摔倒受伤的患者分别为21例、7例、11例。对照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14~66岁,平均年龄(38.4±7.2)岁;其中,因车祸、高处坠落、摔倒受伤的患者分别为19例、8例、12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较小,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深入对比。
1.2 方法
(1)安全评估。
使用骨折病人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大纲,对所有患者进行安全评估,包括关节稳定程度、内固定牢固程度、软组织完整性[3]。采用百分制,71~100分表示可以康复训练,41~70分表示康复要慎重,0~40分则表示不适合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2)早期康复方式。
观察组患者安全性评定大纲结果均符合早期康复训练要求,在其术后1天就开始练习踝泵、股四头肌等,同时进行膝关节屈伸练习,10次为1组,每天进行3~5组,连续进行7天;术后2~4周,进行膝关节屈曲训练,10次为1组,每次10~15秒,间隔时长为5秒,每天进行4~6组;5~6周,进行抬腿、侧抬腿、后抬腿练习,10次为1组,每次10~15秒,间隔时长为5秒,每天进行4~6组;7~14周,患者进行X线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负重练习,从1/8负重到全负重,每次5分钟,每天2~3次。
(3)恢复期行康复训练。
对照组患者术后2~4周,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收缩训练;经X线检查,确定断骨周围的软组织恢复较好,才能进行等张练习;术后4个月,进行负重练习。
(4)出院指导。
观察组,根据患者院内训练情况制定相应出院训练方案;对患者家属进行康复训练宣教,使其在出院期间监督患者训练;患者继续锻炼患肢功能;叮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应当适量、循序渐进,并要坚持;
对照组,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出院康复训练方案,叮嘱患者坚持进行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以术后1周、2周、3个月为时间节点,观察两组患者膝关节屈伸程度,采用量角器。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伸程度
采用量角器测量患者膝关节屈伸程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屈伸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治疗股骨骨折的原则就是进行手术复位、固定,然后进行患肢功能恢复训练。通常情况下,患者进行手术只是对股骨结构的正常恢复,而患者的关节功能则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才能完全恢复,如果术后长时间不进行康复训练,极易影响关节功能,出现关节疼痛、僵硬,甚至导致废用性质的骨质疏松症状、创伤性质的骨关节炎症[4]。因此,对于骨折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会有效预防肌肉萎缩,保持患肢活性、功能,提升患肢半月板相关组织的恢复速度,促使患肢软骨组织再生、修复,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速度,预防患肢部位水肿、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产生[5]。股骨骨折患者康复训练通过对膝关节周围肌肉进行反复收缩性的运动,能有效防止膝关节肌肉萎缩,确保肌肉功能,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本研究探究两种不同康复方式对股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观察组膝关节屈伸程度明显优于术后4个月后才进行相应训练的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行股骨骨折手术之后展开早期康复训练,不会影响患肢内固定的稳定性,能促进膝关节功能尽早恢复。
参考文献:
张志军,张辉,宋关阳,et al.股骨前倾角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术后髌骨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8,37(12):11-15.
覃梦霞,唐娴.1例外伤性脾切除术后伴股骨骨折合并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6,14(29):3126-3128.
徐青镭,李飞,韩国一,et al.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关节脱位的早期评估与分期全修复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18(10):845-850.
王春晓.四肢骨折后关节僵硬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8):278-279.
李彦文.探究近年来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新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0):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