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低段群文阅读教学文本的选择

2019-07-08 03:56谢绍贤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

谢绍贤

摘    要  小学中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容易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群文阅读教学时,必须关注文本选择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为此,本文探讨了小学中低段群文阅读教学文本的选择问题。通过分析多角度确定文本的主题、内外结合确定文本的篇目等群文阅读教学文本的选择机制和方法,进一步明确了小学中低段群文阅读教学选择文本时应掌握的技巧,希望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助益。

关键词 小学 中低段 阅读教学 文本选择

群文阅读教学是近些年悄然兴起的阅读实践教学方法。群文阅读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2017年9月新学期开始后,全国小学生使用了统编本语文教材。教材改版后群文阅读教学也面临着文本选择的关键问题。依据以往教学经验,针对小学中低段学生而言,在文本选择上应当遵循多角度确定文本主题的规律,并重视内外结合以确定文本的篇目。

一、多角度确定文本的主题

1.根据文本写作内容确定主题

在选择一个议题的情况下,需要以文本写作内容的教学侧重点为依托,将符合该文本主题思想的文本进行组合。继而引导学生从文本写作内容角度审视其中的文学思想和精神。群文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整体框架感,参考写作内容来选择并确立群文阅读教学文本,能够最大限度地综合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多种要求。依据文本写作内容来选择群文阅读教学文本时,会让学生从直观感受快速了解学习重点,符合群文阅读应集合师生共识的基本要求。以统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课文为例,《姓氏歌》《猜字谜》等课文,其写作内容更加倾向于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文本主题的符合度上更为相近,可作为确定文本主题的第一视角。

2.根据文本思想内涵确定主题

除写作内容的主题视角之外,课文所包含的思想内涵也不相同。以统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为例,《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均为景物描写的课文。在文本思想内涵中均体现出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共识性,故而可作为同一种阅读主题进行课堂讲解。

在采取了依据文本思想内涵为依托的选择路径之后,群文阅读教学方向和侧重点均表现为对文内中心思想的深度解析,并达成内心感受的高度共识。围绕这一文本思想内涵的共识,引入其他文本内容后,可作为一种辅助阅读,亦或解析文本思想的工具。让学生从群文阅读中发掘文本内涵,深刻体会其中的人文理念与思想真谛,产生更高的阅读兴趣,形成一种联想。对群文中的思想内涵再度赏析和辨识,转化为自身阅读文章时的心理成长路径,便可起到参考文本思想确定群文阅读教学主题的积极作用。

3.根据文本表达方式确定主题

统编本语文教材中涉及的诸多文本,表达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识别这些差异,强调文本主题的适应性与符合性,是确定文本主题的重要环节。深刻理解和厘清文本表达方式的区别,才能进一步明确文本主题是否存在相同的规律,并为群文阅读教学选择相应的文本内容。如统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等,均为单纯性的文字、词汇、偏旁部首的介绍,在文本表达方式上具有较强的共识性。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将“天、地、人、你、我、他”六个楷体字作为文本表达方式,其设计方式在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共识,群文阅读附加“金、木、水、火、土” “云对雨,雪对风”等诸多传统文化内容,可以加强学生对汉字的“第一印象”。依据文本表达方式确立的主题特征,亦对中低段学生的群文阅读教学文本选择产生深远影响,是构建语文阅读教学初始特征的重要倾向,故而需要依据文本表达方式来确定群文阅读教学的文本选择。

4.根据文本作者特点确定主题

选择群文阅读教学文本时,参考文本作者本身的特点进行群文组合,也是一种引导学生认知语文阅读学习规律的方法。在对作者特点深度剖析后,阅读教学层次的分类特征会更为突出,引导学生辨析多种写作素材的情感倾向,是群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选择机制。如统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两篇文章,均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作,虽然文本写作实景并不相同,但在情感表达、思想内涵上均体现了作者的情感脉络。那么依据作者特点所选择的文本,也应解读其中的阅读感受。此后学生再次阅读李白的其他作品时,往往会参照这样的主观印象,对其文本内容进行深刻分析和探讨。故而,根据文本作者特點来确定群文阅读主题,是一种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其选择空间和选择条件更有利于阅读教学使用,且对学生形成对文本作者写作特点的认知具有深远影响。

二、内外结合确定文本的篇目

群文阅读教学如果仅依靠教材内容,则很难扩大中低段学生的阅读量。尤其统编本语文教材,为了给学生减负、降压,已经删减了大量文章。如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原有41篇课文,统编本则减少为32篇。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原有39篇课文,统编本则减少至29篇。那么仅以统编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文章作为群文阅读教学文本,相对而言容量不够,可选择性偏低。因此,需要借助课外文本的扩充,充分结合课内外文本来确定群文阅读篇目。但是,由于外部引入的文本并未经过深度研究,可能存在一些阅读教学问题,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阅读理解偏差和误区。因此,在结合内外文本的过程中,须要注意内外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内外文本的体裁类型是否具备了较高的契合度。

1.注意文本的相互联系

中低段学生识字较少,阅读兴趣爱好偏向感性认知,而非绝对意义的理性思考。故而,统编语文教材引入了大量童话故事,作为一种阅读教学的兴趣支撑点。利用这一支撑点时,须更多地关注文本之间所产生的内在联系。如统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狐狸养鸡》等课文,便是将狐狸的形象先行传达给学生,而后在这一特定形象的吸引下,令阅读教学产生了某种形象认知上的联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时推荐学生阅读课外资料,可选择《狐狸小学的插班生》。这样一来,基于学生对狐狸形象的认知,更易产生对课外阅读文本的心理期待。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随机提问学生:同学们是否想了解“狐狸”更多的故事呢?通过阅读《狐假虎威》是否真的了解了“狐狸”呢?学生各抒己见,对“狐狸”的看法各不相同。大家的看法可能会存在某种争议性,亦或情感上的同理心。而群文教学扩充了课外阅读资料之后,只要找到学生存在争议的矛盾点,亦或情感因素上的共鸣,便可深度发掘课内外阅读文本的共性,引导其对文学思想,亦或生命感受的深刻思考,在产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增加阅读思考的活跃度,完善群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的基本要求。

2.注重文本的体裁类型

课内外群文阅读资料的选择势必须关注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注重文本体裁类型。如文本体裁类型并不相同,学生难免遇到阅读困惑,甚至产生阅读思考的误导。诸如为学生提供《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两首课内阅读文本后,就需要以诗词体裁为选择框架,提供诸如《梁甫吟》《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早发白帝城》等课外阅读资料,辅助学生思考诗文体裁中的阅读重点和规律。如果此时提供其他文本体裁,诸如关于李白的轶事典故,虽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总体而言对学生总结诗词歌赋的文本特点帮助较小,且并不容易产生对诗词写作特点的客观认知,甚至容易偏离阅读教学主线。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文本的体裁类型是否达到较高的契合度,否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与阅读思想共识的最终达成助益不大。

但是,由于小学中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易快速形成,一旦学生对诗词这种体裁并不喜好,在引入更多的诗词体裁后,反而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阅读教学的障碍。故此,当学生对该类体裁文本兴趣度较低时,可适当引入其他体裁文本,作为一种吸引学生扩大阅读量的兴趣点。如在讲授了《望庐山瀑布》一课后,学生感觉辞藻虽然华丽,但晦涩难懂。此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庐山的云雾》《登庐山》等课外文本。在群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在诗人李白所描写的画面中能否感受到庐山的美景?能不能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能否形容一下庐山的面貌?此时教师再引出课外文本,学生自然有了更高的兴趣度,会更加青睐课外阅读资料对庐山景色的描写,这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度亦是一种教学选择。

综上所述,小学中低段学生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必须合理选择文本组合形式,在确定文本主题时需要参考多种视角。合理选择课内外群文阅读的文本組合形式,为学生提供更为科学的群文阅读教学规划。

参考文献

[1] 常晓丽.群文阅读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18(10).

[2] 栾力娜,许采娟,周博.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朱自清《春》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7).

[3] 薛猛,朱超凡,牛羽霞.从《大学》教育思想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与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18).

[4] 刘俊.小学“单元整合”式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才智,2018(15).

[5] 胥光茂,郭传金.“教材内外结合的群文阅读”议题确定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8(14).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小学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