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士菊
进入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仍不见长进,于是我要求他们的日记由原来的自愿写变成每天都必须写,而且不能少于一定的字数。这下他们犯难了,每天重复同样的生活,有啥好写的呀!一时间,写日记对他们来说比上刀山下火海还痛苦。因此我思考怎么激起他们写作的兴趣。
我决定每组选一位日记组长负责检查日记并记录,周五汇报结果,这一周每篇日记写得都认真的同学将得到学习用品一份。制度实行之初,还有点激励作用,部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可不到一个月,激情就完全消退。难怪,现在哪个孩子还缺少学习用品呀?我知道,零食对他们有无穷的吸引力。于是我宣布:评优制度不变,但奖品由学习用品改为零食。这下教室里开了锅,他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以期获得我奖赏的零食。
一周下来,优秀日记人数几乎占了全班总人数的一半。我拎了一大包零食,瞬间发放一空,而且我特许:我奖励的零食可以当堂吃!这下他们更乐了。课堂上光明正大吃零食,多爽!没得到零食的同学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享受美味。接下来几周,学生的热情一直呈上升趋势,可与此同时,他们的胃口也越来越大。
又一个周五,我照常拎着一大包零食走进教室,给优秀日记获得者发奖品,轮到一个男孩时,他大聲说:“这种饼干不好吃,我不领了。”尴尬呀尴尬!想想每周几十元的零食,对我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足够我一周的生活费了呀,他们竟然还嫌弃,唉,现在孩子真难伺候!就在我极度难堪的时候,突然一个善解人意的女孩说:“老师,您以后别买零食了。您的钱花了,他们还都说您买的零食不好吃。以后优秀日记表扬一下就行了。”接着又有几个孩子跟着附和,我像抓住救命稻草似地问:“同学们说行吗?”毕竟六年级的孩子了,无论情愿与不情愿都能揣摩出老师的意思,于是也都跟着说:“行。”
“那怎么个表扬法呢?咱们得想个办法,让表扬显得郑重才行!”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一转身看到黑板左上角写着“每日领读”的名单,这是英语老师选出来每日带读英语的学生姓名,孩子们都以名单能出现在这个角落为荣。我何不把优秀日记的名单也写在黑板上呢?于是我拿起粉笔,在“领读名单”的下方,一笔一划地写下“日记之星”几个大字,然后转身告诉他们:“以后每天的优秀日记名单就写在这下面,一排不够写两排,反正黑板大得很。”孩子们一下兴奋了。我接着推波助澜:“我会把每天的‘日记之星名单拍下来发到班级群里。”
“哇,太给力了!”孩子们兴奋地大叫起来。
说干就干,接下来,日记组长把每天的优秀日记名单写到黑板上,我再拍下来传到家长群里。一时间,家长的热情也高涨起来。看到熟悉的孩子榜上有名,总不忘给个赞;看到自己的孩子上榜,自然格外开心。没上榜学生的家长也总会说些反省或自勉的话。就这样,日记质量也出乎意料地直线上升。
目前,“日记之星”评选在我班已经持续近一学期,也许他们的激情已没有当初那么热烈,家长的关注度也没有开始那么高,但孩子们写日记的习惯已经养成,他们的观察能力、选材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自然都已得到逐步提高,如此,还愁以后写不出好文章吗?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