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教育中的体验战术

2019-07-08 03:56刘风云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熊孩子言行班级

刘风云

在班级教学与管理中,我们总会遇到几个让人头疼的“熊孩子”,他们不把任何制度放在眼里,似乎以违反纪律扰乱秩序为己任,他们得到了老师们高度的关注,受表扬最多,挨批评也最多,他们是班集体中的明星,是让规规矩矩的班级生活变得不平淡的人,是为将来的同学聚会制造最多回忆的人。但是,他们也是班级荣誉的损害者,是班级风气的破坏者,是班级学习的阻碍者,是让任课教师窝心的人,是让班主任老师自我怀疑的人。当一个班级中这样的孩子扎堆时应该怎么办呢?

体验教育是通往罗马的一条捷径。老师们先来体验他们的成长过程试试,把用在生气批评上的时间用来研究他们,从家庭教育,到之前接受的学校教育,到他们的身体状况,全面了解他们,换位体验他们成长的过程,也许经过这一步,老师就打心眼里实现了对孩子的宽恕,甚至多了一份同情。此时,老师要立足个性差异,制定出不同的转化方案,来促进学生良性转变。

从家庭教育来说,关爱过度的要从明理入手,缺少关爱的要从关爱入手。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眼里没有他人,也不会考虑自己的言行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困扰。但他们对来自外界的刺激却是很敏感的。我们就可以组织反向体验,允许其他学生模仿他的语言行动,使其体验到苦恼、厌恶的感受,他的言行就可能得到改善。而对于缺少爱的孩子,他们同样也缺乏安全感,此时,对周围人的态度非常介意,一点小事就产生一些消极联想,导致反应过度。而且,他们因为有更多的时间是孤独的,所以他们很难得到正确与人相处的引领。这样的孩子常常也是班上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存在。老师要做的是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并鼓励同学们多给他帮助和鼓励,给他更多被爱的体验,帮他建立安全感,使他在爱的滋养下慢慢学会与人相处。

从学校教育来说,体验法也是一样有效的,缺规矩的要立规矩,缺习惯的要养习惯,与老师敌对的要解心结。专注力差的孩子,老师要以提高专注力为出发点,让他们真正发现专注力差的危害。可以录制他们上课的视频,让他们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测量自己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与班上注意力时间长的孩子去比较,体验自己学习低效的由来;也可以组织他们到同年级甚至低年级中去旁听,让他们发现相同的學习任务在别的班怎样顺利完成,而在自己班又怎样艰涩难行,体验自己给同学学习带来的困扰。当这些体验真的触动了他们的心,事情就可能会有好的改变。

假如他们的“量产”是因为班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方法有问题,学校就应该考虑加强教师的工作指导,或者调换有经验的老师来当班主任。必须承认,成群出现的“熊孩子”一定与班级生态有必然的联系。如果任由不合适的教育方法继续沿袭,结果必定会影响到一群孩子。

总之,大的方案确定,要从小的事情入手定目标,看落实。小的事情的层层解决其实一点也不简单,需要用心来做,直至触动他们的内心。只要老师的方向正确,力度适合,能够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转变。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熊孩子言行班级
班级“无课日”
言行就像种子等
语录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漫画论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