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苏圣淞
摘 要: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我国的油茶资源约占全世界的80%。油茶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油茶产业的发展,本文对油茶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油茶栽培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油茶;病害;综合防治
油茶又名茶子树,是山茶科山茶属的常绿小乔木,在我国广泛分布。茶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有“东方橄榄油”之称。在湖南、江西、广西、四川等地的广大山区,油茶往往作为产业扶贫的“先锋”,形成以油茶扶贫产业为核心的富民产业模式,成为脱贫攻坚的支撑性力量。随着油茶推广种植面积的扩大,油茶病虫害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油茶生长,导致油茶产量减少,而且降低茶油质量。
一、油茶主要病害的发生概况
油茶病害是指油茶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化上的病理变化,阻碍了油茶的正常生长、发育的进程,从而影响油茶产量、茶油质量,导致经济效益受损的现象。随着油茶种植的不断推广,油茶病害在油茶人工林普遍发生,尤其在纯林发生更为严重。目前油茶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叶枯病,油茶软腐病,烟煤病,根腐病,藻斑病等6种。
1.油茶炭疽病
在我国油茶中心分布区的湖南、江西和广西等省区发生普遍,主要危害果实、枝稍、叶片,引起严重落果、落蕾、枝梢枯死,甚至整株衰亡。果实上的典型病斑为黑褐色或棕褐色圆斑;老叶病斑下陷,褐色,有时黑褐色,亦常有不规则、较稀轮纹,病斑边缘紫红色;春季嫩梢上病斑多在基部,呈舌状或椭圆形,褐色至黑褐色。夏、秋季以树基、树干、大枝上不定芽萌发梢的病斑占多数、症状同上,部位以中部居多。
2.油茶叶枯病
该病是近年来危害油茶的主要病害,在湖南、广西、海南等油茶栽培区均有发生,导致落叶和落果。主要危害叶片和嫩梢,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感病初期,出现褐色小病斑,圆形或椭圆形,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后期病斑呈红褐色,病斑连片形成大枯斑,面积可达叶片面积半或以上,病健交界明显,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粒点 病害严重发生时,常造成提早脱落,新梢出现枯死现象。
3.油茶软腐病
该病为害油茶的叶片和果实,致病叶、果大量脱落,严重影响油茶的生长和油茶籽产量。感病叶片最初在叶尖、叶缘或叶中部出现水渍状黄色斑点,后扩大为黄褐色或黑褐色圆形或半圆形病斑。后期病斑上生出多数近白色或淡黄色小颗粒,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呈蘑菇状,称为“蘑菇菌体”。感病果实病斑同病叶,但色泽较浅,病部组织腐烂,干后常开裂。病果易脱落,病果上也有蘑菇菌体 。
4.油茶烟煤病
在全国油茶产区都有发生,受害油茶林重则成片枯死,轻则减产。在受害叶片、枝条上,起初形成黑色圆形煤斑,以后煤斑逐渐增多,并形成很厚的煤层,使光合作用受阻,茶树逐渐衰弱和枯死。该病与蚜虫和介壳虫伴随发生。
5.油茶根腐病
该病是普遍危害湖南、江西、廣西、四川油茶低改林幼苗的一种根部病害,受害油茶苗根部腐烂,导致植株不能正常吸收养分和水分而干枯死亡。病株地上部分初期主要表现为叶色灰暗、古铜色、黄化、春梢短小,较正常植株的春梢短4-5倍,开花结果减少。后冠幅收束,大量落叶,使树冠稀疏。落叶以春季换叶期间表现最严重,几乎落光。重病株树冠只存少数枝梢上有少量叶片,完全不能开花结果。最后叶全落光,病枝干干枯,全株死亡。
6.油茶藻斑病
该病在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的油茶林中,危害比较严重,影响油茶的生长。油茶藻斑病发生在油茶的老叶上,叶的正反面均可发生病斑,但以叶反面为多。病斑初期是叶上产生淡黄色斑点,其上有针头大小的圆点,有的连成片,发展成点状或十字形,病斑灰绿色,稍有突起,然后逐渐向四周扩展。病斑中期变为青褐色,明显隆起,光照下观察呈黄绿色,中间有褐色小点,病斑直径0.5-22mm不等,其上有不规则的放射状分枝。病斑后期为暗褐色,边缘色浅,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且隆起,从中央放射出分枝,并有毡状物,上面有纤维状的细纹和茸毛。
二、油茶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建议
油茶病害的防控工作是油茶栽培实践的重要内容,鉴于我国油茶分布区的广泛性,在生产上应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加强对油茶病害的监测,密切注意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油茶病害的发生分为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三个阶段,其扩散、成灾一般情况下不像虫害那样迅速,因此有效的监测是防治油茶病害的重要环节。
自然条件下油茶发病是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寄主植物即油茶自身长势衰弱,病原物数量较多,环境条件适合病原物繁殖扩散这三个因素都达成时就会导致油茶植株感病,甚至病情迅速蔓延、成灾。所谓综合防治就是要从以上三者综合考虑,强化营林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油茶植株自身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而且能改善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此外要适当使用化学药剂以降低病原生物的数量,选择化学药剂时务必选择无公害的生物制剂,以保证茶油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国英,宋光桃,李河.油茶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应对措施[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06):179-182.
[2]颜权,杨卫星,邓艳,等.广西油茶病虫害调查初报及防控建议[J].植物保护,2013,39(02):170-173.
[3]靳爱仙,周国英,李河.油茶炭疽病的研究现状、问题与方向[J].中国森林病虫,2009,28(02):27-31.
[4]廖旺姣,邹东霞,吴耀军,等.广西油茶苗期叶枯病病原菌鉴定[J].西南农业学报,2015,28(06):2537-2540.
[5]李春平,李清华,钟伟.油茶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3(06):1061-1079.
[6]刘三宝.油茶根腐病病原学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
[7]陈健.赣中地区油茶主要病虫害调查[D].江西农业大学,2016.
[8]梁国校,王芳,梁乃鹏,等.广西油茶桑寄生发病情况调查及清除成效分析[J].广西林业科学,2017,46(01):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