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波
母语教育是通过学习本民族语言来实现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语文作为母语教育,不仅要突出对语文素养的培养,更应该发挥其“育人”的价值,让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化精品,成为育人的养料,帮助学生鉴别人性的善恶,积累人生的经验,弘扬人性的美好。
现行的教材中不乏文学精品,更不乏具有育人价值的阅读文本。但由于学生受年龄、心理、阅历以及阅读欣赏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深刻领悟文本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及蕴含其中的育人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感悟。
一、借文本,悟成长
《孤独之旅》是九上的一篇课文。一上课,我带着学生走进课文中的油麻地小学,去认识杜小康。他家原来是全村首富,他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口袋里有各种各样的零食,他还拥有村里唯一的一辆自行车。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父亲生意失败,家里负债累累,他被迫陪着父亲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开始了放鸭生活。
介绍背景之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勾画批注的方法找出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理解他的心路历程。学生感悟到杜小康战胜孤独、经历暴风雨的洗礼后,长大了,课文内容也正是节选到这里。可是如果就到此结束,我总感觉学生并未真正懂得长大的含义。于是,我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杜小康和他的父亲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教室里很静,学生们原先兴奋的脸,渐渐变得肃穆。我告诉他们: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过程。而这过程绝非永远“一帆风顺”,它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屈辱与泪水。成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孤独就是其中最贵重的一笔,是生活或早或晚都要给予每个人的一道残酷又美丽的题目。记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从学生们凝重的神色里,从几个女生泪汪汪的眼睛里,我知道他们对成长有了更深的感悟。我也相信这次“孤独之旅”在他们经历人生路上的风雨时,能给予他们一点力量。
二、借文本,知体谅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讲的是于勒是个败家子,不仅挥霍了属于自己的财产,还把他哥哥菲利普应得的那一部分也占用了。菲利普打发他到美洲去了。没想到于勒发了财,来信说要赔偿菲利普的损失,于是菲利普一家日夜盼望于勒归来。还因为于勒的信,促成了二姐的婚事。可是当一家人乘船去岛上旅游时,却在船上巧遇已经沦为穷水手的于勒。他们远远地躲开了于勒。
在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之后,我请学生探究主题:有人认为是“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金钱至上的关系”,也有人认为是“揭示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你更赞同哪种看法?说说理由。5分钟后,全班表决,都认同前者,那我就问他们,如果菲利普夫妇认了于勒,把他接回了家,那么他们家会有哪些变化呢?再次细读文本后,学生得出结论:认下于勒,等于扼杀了女儿好不容易得来的婚姻,等于全家的生活会更加穷困,作为父母,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又能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这时,学生体悟到了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辛酸。这时我说:菲利普夫妇的确是金钱至上,但他们也有他们的辛酸和不得已。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让我们不喜欢,甚至感到讨厌的人。不要一味否定他们,转换角度,可能你会发现他们也有他们的可怜之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擁有健康,作为幸运的我们,要在能力范围内伸出援手帮助其他人。
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极其丰富的,就让我们这些语文教育工作者紧紧抓住每一个契机,拓展语文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