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金德 张志强
【摘要】 目的 评价肩周炎行推拿手法治疗的效果, 为肩周炎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74例肩周炎患者,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7例。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 观察组接受针刺治疗+推拿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20±1.55)、(53.50±5.60)、(33.05±1.80)分, 与对照组的(6.23±1.60)、(54.03±5.55)、(33.50±1.9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95±0.30)、(93.05±3.05)、(71.50±1.50)分,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95±0.35)、(84.05±3.20)、(55.60±1.80)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治疗基础上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且患者症状、体征、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具有推行价值。
【关键词】 肩周炎;针刺治疗;推拿手法;治疗效果;症状体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73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 具有临床常见性, 患者有明显疼痛以及肩关节部位活动受限等症状表现, 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不及时病程延长期间, 患者有肌肉痉挛、萎缩等病理性变化。针对肩周炎既往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且患者用药依赖性明显。中医上, 以针刺治疗肩周炎为主, 但是单一针刺治疗效果有限, 未达到预期治疗需求。为了提高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效果, 开始广泛采取联合治疗方案。基于此, 本文就本院收治的74例肩周炎患者为例, 总结中医联合治疗方案以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治疗的74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关节病诊断标准》中的肩周炎诊断标准;②患者符合中医治疗适应证;③患者知情参与且同意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骨性关节炎;②无法进行针刺、推拿治疗者;③意识障碍者;④严重内科疾病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7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2例, 女15例;年龄45~68岁, 平均年龄(57.03±4.50)岁;病程1~12个月, 平均病程(6.50±2.30)个月。观察组患者中, 男18例, 女19例;年龄43~66岁, 平均年龄(56.65±4.35)岁;病程1~13个月, 平均病程(6.15±2.10)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对照组 给予肩周炎患者单一针刺治疗。辅助患者坐卧位, 取肩髎、肩髃、肩贞、肩井、阿是穴等主穴, 采取平补平泻法, 以毫针(1.0~1.5寸)直刺进针, 深度0.5~1.0寸后提插、捻转操作, 以患者有穴位酸、麻、胀感为宜, 30 min/次, 6次/周, 连续治疗2周。
1.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针刺治疗基础上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辅助患者取坐卧体位, 取肩贞、肩井、天宗、曲池以及合谷穴等主穴, 操作医师一手固定患者患侧肩部, 并以滚肩法进行患者穴位按摩提拿, 以大拇指按揉患者肩关节上方、前后, 以点肩法以及拇指点压穴位, 以患者肩髃、肩髎等穴位酸、麻、胀感为宜。操作医师另一手拖患者患侧肘部位置, 并以悬肩法进行患者肩井、天宗等穴做动作, 包括外展、后伸、内外旋等, 进行患侧肩部揉搓、抖动以放松患者肌肉。反复拨揉患者极泉、肩贞等穴, 以肩部拍打、揉搓等方法结束推拿。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
1. 3. 1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病情完全好转且疼痛感消失、肩关节活动正常;显效:患者病情、疼痛感、肩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缓解;有效:患者症状体征均有改善;无效:痊愈、显效、有效标准未达到, 症状体征仍旧明显。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3. 2 疼痛评分标准 参考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肩部疼痛感, 评分0~10分, 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疼痛越轻微。
1. 3. 3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评分0~100分, 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 3. 4 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评分0~100分, 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肩关节功能越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兩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肩周炎即软组织退行病变以及牵拉伤后治疗不当、肩外因素导致的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 病程延长期间对患者生活、工作、学习影响明显。针对肩周炎以对症治疗、消除疼痛等为主, 但治疗过程用时长、繁琐且效果一般, 导致患者依从性不高。肩周炎在中医中属“肩痹”范畴, 病因是风寒湿邪、外伤、气血不足, 以患肢取穴针刺治疗为主, 有抗炎镇痛、促气血流通以及病变组织修复等效果, 但是整体效果仍旧有限[4-8]。推拿以机械性刺激为主, 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消除致病因素、促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的目的。谢惠枝[9]研究指出, 针刺、推拿联合治疗有协同作用, 且手法治疗安全、有效。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20±1.55)、(53.50±5.60)、(33.05±1.80)分, 与对照组的(6.23±1.60)、(54.03±5.55)、(33.50±1.9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質量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95±0.30)、(93.05±3.05)、(71.50±1.50)分,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95±0.35)、(84.05±3.20)、(55.60±1.80)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方面整体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杨冬青, 任黎栋, 李琴, 等. 阿是穴注药配合无痛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 中医正骨, 2012, 24(10):37-38.
[2] 谢大成, 张鹤松, 黄壮, 等. 自拟消骨痛酊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6(3):95-96.
[3] 解晓毅, 张兆捷. 小针刀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2):263-264.
[4] 申燚梅, 魏建华. 肩周炎中医研究概况. 新疆中医药, 2016, 34(6):102-105.
[5] 张云杰, 高洁. 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概况.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 13(1):92-94.
[6] 康坚强, 程昌培, 罗旭慧. 中医推拿治疗肩痹(肩周炎)医话一则. 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1):78.
[7] 吴涛, 赵娟. 推拿治疗肩周炎80例临床观察. 北方药学, 2012, 9(8):60-61.
[8] 刘佩服. 穴位注射加推拿疗法治疗肩周炎62例临床观察. 医学信息, 2016, 29(24):274-275.
[9] 谢惠枝. 浅析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效果的观察研究.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17):108-109.
[10] 闫佩峰, 范月侠. 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174例临床观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4(9):968-969.
[收稿日期: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