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国华
【摘要】 目的 探讨采取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6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 采用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 各33例。对照组予以缬沙坦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及血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DBP、SBP、FBG、2 h PG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研究组治疗后的DBP、SBP、FBG、2 h PG水平分别为(76.24±5.19)mm Hg(1 mm Hg=0.133 kPa)、(121.09±4.53)mm Hg、(5.76±2.41)mmol/L、(8.34±0.54)mmol/L, 均低于对照组的(94.58±6.72)mm Hg、(138.45±4.67)mm Hg、(6.94±2.19)mmol/L、(10.55±2.37)m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帮助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好稳定血压、血糖水平。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缬沙坦;氨氯地平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46
高血压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引发高血压的因素较多, 环境因素、社会因素、遗传、饮食生活习惯等均有可能成为高血压的致病因素[1]。且高血压较易导致糖耐量下降, 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几率较高, 患上糖尿病后, 患者血压将受到影响, 出现增高, 患者健康受到较大影响。受到现代饮食、作息的影响,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几率不断增加, 患者血压、血糖均超出正常范围, 正常血运受到影响, 患者心脑血管发生损伤的几率更高。为进一步提升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 本文开展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5月~2017年5月前来本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选择自愿入组者66例开展研究, 采用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 各33例。研究组男15例, 女18例;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58.43±5.95)岁;高血压病程2~21年, 平均高血压病程(7.64±4.95)年;糖尿病病程1~13年, 平均糖尿病病程(5.44±2.81)年。对照组男16例, 女17例;年龄48~71岁, 平均年龄(60.12±3.85)岁;高血压病程2~18年, 平均高血压病程(6.42±3.91)年;糖尿病病程1~12年, 平均糖尿病病程(5.71±2.3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已明确研究内容, 且研究符合伦理要求。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胶囊[永信药品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035 ]治疗, 口服, 1次/d , 80 mg/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氨氯地平治疗, 缬沙坦胶囊用法用量同对照组, 氨氯地平(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5943)治疗, 口服, 1次/d , 5 mg/次。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 保持血糖稳定, 两组均接受3个月治疗, 具体服药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DBP、SBP、FBG、2 h PG变化。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DBP、SBP、FBG、2 h PG水平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DBP、SBP、FBG、2 h PG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研究组治疗后的DBP、SBP、FBG、2 h PG水平分别为(76.24±5.19)mm Hg、(121.09±4.53)mm Hg、(5.76±2.41)mmol/L、(8.34±0.54)mmol/L, 均低于對照组的(94.58±6.72)mm Hg、(138.45±4.67)mm Hg、(6.94±2.19)mmol/L、(10.55±2.37)m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高发群体为中老年人, 且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提高, 部分人群的饮食结构不够合理, 饮食习惯不健康, 导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血糖人群数量提升[2]。患者血压、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 将影响肾脏、心脏、大脑等器官的正常运转, 当器官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 极有可能出现生命威胁。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中, 除规范患者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 合理控制血糖外, 还应加强对血压水平的控制。
缬沙坦具有高选择性, 可有选择地对血管紧张素Ⅱ导致的神经兴奋作用进行阻断, 对动脉血管的收缩作用达到抑制效果, 且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 改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 达到持续的、强有力的降压作用。此外, 缬沙坦能够对血管的内皮功能起到显著性改善功效, 帮助提升患者外周组织内肌肉脂肪的胰岛素敏感度, 进一步改善葡萄糖、脂类的代谢, 降低胰岛素抵抗性, 达到保护肾脏的功效, 有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功效。应用缬沙坦, 可明显改善患者异常性指标, 减少临床症状, 保持患者的体征稳定性, 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效果, 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 部分患者服用缬沙坦后, 病情较易出现反复, 导致患者治疗体验较差, 病情改善不够显著[3]。
氨氯地平为钙通道阻滞剂, 该药对血压的控制作用较为持久, 且降压功效明显, 能够实现持续、强力的降压效果。服用药物后, 可保护患者体内的血管内皮功能、结构完整, 提升血管选择性, 有助于全身血管的舒张, 进一步提升冠脉的血流量, 且对心脏收缩、传导的影响较低, 對患者体内的糖脂代谢影响力较低, 在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同时, 对糖尿病患者影响较低。且该药能够减轻肾血管的阻力, 有助于保护患者的肾功能, 对肾小球的病变具有延缓功效, 可延缓肾脏功能减退[4]。
患者高血压病程较长, 或高血压病情较为特殊时, 单一应用降压药物较难实现理想的血压控制效果, 常需应用2种及以上的药物进行控制。在使用缬沙坦的同时, 加用氨氯地平, 能够产生较好的协同作用, 改善胰岛素抵抗, 提升降压功效, 同时, 对患者的心脏、肾脏、大脑血液循环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维护靶器官功能, 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故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 能够产生较优的治疗效果[5-7]。
本次研究发现,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DBP、SBP、FBG、2 h PG水平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DBP、SBP、FBG、2 h PG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研究组治疗后的DBP、SBP、FBG、2 h PG水平分别为(76.24±5.19)mm Hg、(121.09±4.53)mm Hg、(5.76±2.41)mmol/L、(8.34±0.54)mmol/L, 均低于对照组的(94.58±6.72)mm Hg、(138.45±4.67)mm Hg、(6.94±2.19)mmol/L、(10.55±2.37)m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证实, 采取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血压水平, 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患者病情得到进一步的稳定。
综上所述, 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帮助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好稳定血压、血糖水平, 具有较优推荐价值。
参考文献
[1] 董时广, 苏桦, 欧阳乐宣, 等.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海南医学, 2015(3):345-347.
[2] 邹小明, 彭方.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海峡药学, 2015, 27(6):158-159.
[3] 温丽平. 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4(10):1146-1148.
[4] 王琦, 姚炯.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 中国基层医药, 2016, 23(3):321-324.
[5] 赵杰东, 朱孝娟, 赵俊.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28):39-40.
[6] 郑亚虹.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当代临床医刊, 2014, 27(3):787-788.
[7] 王雪阳.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15):3413-3414.
[收稿日期:2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