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及下肢血管闭塞症的临床效果

2019-07-08 03:17西立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5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

西立峰

【摘要】 目的 探究对糖尿病足及下肢血管闭塞症患者应用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70例糖尿病足及下肢血管闭塞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应用皮瓣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 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截肢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个月疼痛评分(0.44±0.25)分低于对照组的(1.23±0.32)分, 创面愈合时间(11.44±0.65)周短于对照组的(12.45±0.78)周,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截肢率略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个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37.54±4.64)pg/ml高于对照组的(25.74±5.32)pg/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足及下肢血管闭塞症患者应用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十分可行, 不仅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 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 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对营养局部组织具有较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足;下肢血管闭塞症;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32

糖尿病足及下肢血管闭塞症均属于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上述疾病易导致患者足部出现一系列问题, 如溃疡、感染、血管疾病等, 对其生命安全及健康构成了一定威胁, 因此, 对其实施有效治疗十分必要[1, 2]。本院对糖尿病足及下肢血管闭塞症患者分别实施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皮瓣手术治疗, 探究对糖尿病足及下肢血管闭塞症患者应用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足及下肢血管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56~78岁, 平均年龄(60.85±10.65)岁;男25例(71.43%), 女10例(28.57%);糖尿病病程8~16年, 平均糖尿病病程(12.24±2.61)年。对照组患者年龄54~77岁, 平均年龄(60.90±10.70)岁;男24例(68.57%), 女11例(31.43%);糖尿病病程8~15年, 平均糖尿病病程(12.19±2.5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应用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 对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 待麻醉效果满意后, 于患者胫骨中段内侧作一切口(12~15 cm), 钝性分离皮下组织直至骨膜, 确定胫骨骨搬移骨窗位置(长度10 cm, 宽度2 cm), 于骨窗处拧入固定针(直径为3 mm), 搬移骨块, 沿胫骨内侧切开骨膜, 保留外侧骨膜, 避免受到损伤, 选择合适钻头及摆锯, 避免对髓腔中的骨髓产生损伤, 于骨窗近端及远端位置处放置固定针(4 mm), 调整胫骨搬移架, 拧紧针夹, 记录骨搬移方向, 缝合骨膜、皮下组织, 对手术切口进行包扎, 并引流。术后, 对患者实施血糖控制治疗, 以餐前血糖<7.2 mmol/L及餐后血糖<10.0 mmol/L为宜, 结合患者溃疡面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待软组织初步愈合后, 术后第5天开始以1 mm/d的速度向外搬运, 搬运21 d, 再以1 mm/d的速度向内搬运, 固定4周, 待骨窗及周围骨组织初步愈合后拆除外架。

对照组患者应用皮瓣手术治疗, 医师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合理切取皮瓣位置及皮瓣大小, 将皮瓣移至受区, 间断缝合溃疡周缘, 并于皮瓣下放置引流条。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对患者实施控血糖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随访6个月, 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3](选择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 无痛:0分, 轻度疼痛:1~3分, 中度疼痛:4~6分, 重度疼痛:7~9分, 剧烈疼痛:10分, 评分越低, 则疼痛程度越轻)、创面愈合时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截肢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个月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截肢率对比 观察组截肢率略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个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较多研究证实[4, 5], 随着近些年人群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 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而糖尿病足及下肢血管闭塞症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 患病率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为减少截肢率, 需尽早对上述疾病患者实施有效治疗。

以往, 临床治疗糖尿病足及下肢血管闭塞症常以皮瓣手术为主, 但较多研究发现, 该疗法只能让坏死区域得到一定血供, 而局部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不能达到正常水平, 疗效欠佳。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是在Ilizarov张力-应力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疗法, 该疗法可缓慢持续牵拉骨骼,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细胞增殖及生物合成功能, 对促进组织新生具有较积极的影响[6], 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新生组织新陈代谢, 对恢复组织正常功能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 较多研究证实[7, 8], 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可促进骨骼、血管、神经等生长, 并有助于机体自然重建受损组织微循环, 对神经组织再生具有较积极的影响。

此次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术后2个月疼痛评分(0.44±0.25)分低于对照组的(1.23±0.32)分, 创面愈合时间(11.44±0.65)周短于对照组的(12.45±0.78)周,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提示相比于皮瓣手术疗法, 胫骨横向骨搬運技术的疗效更佳, 不仅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 还能减轻患者疼痛, 出现该现象很可能是由于皮瓣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 从而易延长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同时, 观察组截肢率略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个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说明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的有效性更强。

综上所述, 对糖尿病足及下肢血管闭塞症患者应用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十分可行, 不仅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 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 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对营养局部组织具有较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鑫, 马恒. 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及下肢血管闭塞症的疗效分析.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17):54.

[2] 余建平, 魏杰, 贾中伟, 等. 胫骨骨搬运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分析.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 16(9):1338-1340.

[3] 杨坤, 丁小方, 王元利, 等.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经验.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7, 4(1):53-55.

[4] 王雪欣, 余鹏, 张明谏, 等.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和伤口细菌学分析. 中华烧伤杂志, 2018, 34(6):386-388

[5] 周辰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及其研究进展. 医学综述, 2015, 21(1):109-111.

[6] 姜国忠, 李蕾, 刘巍立, 等. 血管腔内介入联合负压闭式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6, 31(4):293-296.

[7] 侯全山, 毛里提拜克, 李伟. 观察胫骨横向骨搬运循环再生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9):15.

[8] 贾中伟, 余建平, 苏云星, 等. 胫骨横向骨搬移结合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骨伤, 2018, 31(3):232-236.

[收稿日期:2019-01-29]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
不同浓度土黄连液湿敷对糖尿病足疗效的临床观察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糖尿病足如何调治
夏季糖尿病足护理避免四大误区
治疗糖尿病足,需营造适宜“微环境”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患者护理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糖尿病足防治四大关键
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护理及预防
太原市糖尿病足多学科诊疗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