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婷婷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6)
对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7例断指患者,采用断指再植再造手术并结合系统化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7例断指患者,共180指,其中包括男性患者91例、98指,女性患者76例,82指。患者年龄在10-55岁,平均年龄(36.4±10.2)岁。167例患者断指原因有刀砍伤,机器绞伤,车祸伤,爆炸伤等。其中有48例拇指再指,38例示指再指,25例中指再指,31例无名指再指,25例小指再指。将167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4例90指,对照组83例90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断指原因,断指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83例90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及切口渗血量,每30min巡视1次,持续低流量吸氧;及时做好记录,准确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在手术拆线后,可以让患者简单进行患指的功能锻炼。
1.2.2 治疗组护理方法 实验组84例90指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就是指从患者入院开始到病人出院采取的一系列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整体的、系统的、全程的服务。治疗组患者一般开始进行被动活动比对照组提前,再结合其他康复方法。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了解,根据患者担心问题进行开导,详细向患者介绍断指再植手术的方法,对患者指出的问题进行解答[1]。同时可以向患者例举成功案例,增加患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治疗。②急救护理。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采用无菌或清洁敷料对断指断面进行加压包扎;如果发现有博动性动脉大出血,伴休克症状,需要立即对患指用气压式止血带加压包扎止血,予平卧位或休克卧位、患肢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持续低流量吸氧、留置针双通道输液、备血,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抗休克的同时,积极完善各项术前准备;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入手术室配合医生进行断指再指手术。
(2)术后护理。①环境护理 病房安静、舒适。②体位护理。患者进行断指再造手术后需要绝对卧床平卧位休息7-10d,患指妥善固定并制动。③保暖护理。夏天病房开冷气要严格控制在23℃以上,严禁冷气直接对吹。④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及切口渗血量,每30cm巡视1次,持续低流量吸氧;及时做好记录,准确评估患者全身情况。⑤血运观察及护理。颜色:正常情况下,再植指的皮肤温度颜色红润或与健侧手指皮肤颜色一致。⑥疼痛护理。术后疼痛可诱发血管痉挛,影响血供,降低再植存活率。术后48h内以镇痛维持镇痛;48h后口服镇痛药.⑦饮食护理。鼓励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多进食瓜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⑧功能锻炼。护理人员患者在手术后5d开始可以鼓励患者断指进行被动活动及按摩。
采用顾玉东提出的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采用SPSS20.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数据变化。两组数据差异采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护理,治疗组断指成活96指,成活率95.56%,对照组断指成话48指,成活率53.33%。治疗组断指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断指治疗效果有87.78%达到优良率,对照组断指治疗效果有62.22%达到优良率,治疗组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患者治疗效果[n(%]
随着社会不断进行,断指已经越来越普遍,对于断指临床常采用断指再植再造手术,对于断指再植手术后伤指功能恢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一个过程,采用常规护理对于断指再植手术的成活率和功能恢复率效果并不明显,容易导致断指再植手术失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劳动能力,同时对患者的心理也易造成影响[2]。本文主要讲述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协助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系统护理干预是指从患者的心理、体位、环境、疼痛、饮食、综合护理干预、出院指导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通过本文对治疗组90指患者采用系统护理与对照组相比,其成活率和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于断指再植手术成活率和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