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教授秦富认为:应该根据新情况制定畜牧业发展战略,在地方上保障重要畜产品的基本自给率,针对市场形成一套调剂畜产品余缺的机制,保证畜牧业平稳发展。而加强畜牧业经济研究,一要有队伍,二要有任务,三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
第一,新阶段要有新的畜牧业发展战略。目前,国家整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应新阶段,也应该从新的食物安全观角度思考畜牧业发展整体战略。农为邦本,食为政首。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经济安全,也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安全已列入《国家安全法》,凸显出粮食安全战略地位。但目前,粮食安全观实际上更多聚焦于种植业,如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要坚守“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应该从确保基本畜产品产能的角度出发,立足于类似“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制定畜牧业发展战略或者说战略底线。这也是面对国内形势的变化,应对国际上的贸易摩擦的重要举措。
第二,地方要保障畜产品基本的自给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重要战略,也是完全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大方向。但面对环保方面的高要求,需要考虑确保畜牧业基本产能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经济条件好的发达地区,逐步将畜牧业产能往西往北转移,实际上把环保压力也转给了西部和北部。发达地区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相对更好,本来有能力、有条件、有实力承担环保压力和污染治理问题。但经过畜牧业产能的转移,就把污染处理问题转移到没有能力、没有实力、经济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西部和北方。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把环保政策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发达地区要制定地方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确保主要畜产品有一定的自给率。
第三,要有一套调剂余缺的机制。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波动等问题是社会和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建议借鉴国际上成熟的经验,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调剂余缺的机制政策,制定长线的调整计划和政策。这样的机制也能给养殖场户一定的心理预期,畜牧业相对平稳发展。
对加强畜牧业经济研究,他认为:
第一,要有人,有专门的研究队伍。要建立稳定的机构,专职负责研究。内部如果有了稳定的机构,即使人不多,也可以把外部力量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同时,也需要利用外脑,如设置智库、专家委员会等,将内部机构和外部专家结合起来,这是充分利用外部专家资源的一种可行办法。
第二,有了队伍,还要有明确的任务,要让队伍有事干。目前畜牧业还有很多基础工作需要开展,可以先利用基础素材挖掘成果。如对于监测数据,建议延伸监测的广度,不仅仅局限在生产,可以延伸到消费和加工环节,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这部分的监测数据配套起来,就能形成更为准确的产业升级或产业发展趋势。另外,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将整套数据进行共享,至少是队伍内部共享,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对监测数据进行成果转化。还可以结合一些对新情况、新问题的专题研究,让基础素材更加丰富。
第三,要有一套可行、可落地的运行机制。要有明确的牵头主办机构,由主办机构考虑研究的内容和方向,确定研究主题,并向专家队伍提出要求,把研究内容整理成书面材料,后续可以进一步形成研究成果并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