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珍
(赣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西 赣州 341000)
旧方志,是相对于新方志而言,主要是指修志时间在1949年之前的地方志。赣州旧方志具有数量多、存世较完整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赣州旧方志存世数量多达一百余种,数量居江西各地级市之首,在全国各地级市中也居于前列。地方志是地方历史文化的记忆载体,是我们了解地方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而地方志的整理,无疑会更有助于发挥其学术价值,推动学者对地方文化的研究。笔者从著录、出版、数字化三方面梳理赣州旧方志的整理现状,并对今后赣州旧方志的整理进行展望。
对现存赣州旧方志的全面著录,主要集中在几部地方志专目中,即《中国地方志综录》(以下简称《综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以下简称《联目》)、《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江西省地方志综合目录》(以下简称《省目》)。前三者为地方志全国联合目录,后者为区域性联合目录。这几种目录揭示了赣州旧方志存世的基本情况,对我们了解旧方志的存世数量、编纂信息及馆藏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种目录所收均为现存方志,收录范围基本一致。各目录收录情况见表1。从时间上说,《综录》《联目》《提要》三家收录旧方志编纂年代截止至1949年,《省目》截止至1966年。从地域范围上看,所收赣州旧方志包括明清赣州、南安二府志及下辖各县、厅志和清代宁,都直隶州志及下辖各县志和乡土志。
表1 四种目录中著录数量情况
《综录》是第一部全国性的方志联合目录,其增订本中著录赣州方志90 种,为后来各种目录的编纂奠定了基础。《联目》以《综录》为基础,著录更加全面。其中著录赣州方志101 种,较之《综录》,增加了顺治《安远县志》(清顺治九年刻本)、万历《长宁县志》、光绪《长宁县志》(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本)、光绪《长宁县志》(清光绪三十三年活字本)、康熙《重修瑞金县志》(清康熙四十九年刻本)、乾隆《龙南县志》(清乾隆五十五年刻本)、咸丰《大余县续志》(清咸丰刻本)、《南康乡土志》(光绪三十三年刻本)、乾隆《上犹县志》(清乾隆十五年刻本)、道光《上犹县志》(清道光三年修、抄本)、民国《上犹县志》(民国三十五年稿本)、咸丰《崇义县续志》(清咸丰六年刻本)12 种县志,同时也删去了《综目》所收的《赣县乡土志》。
《省目》编纂时间略晚于《联目》,在编纂时参考了《综录》《联目》。《省目》新著录的方志有咸丰《大余县志》二十卷《续志》二卷①、咸丰《南安府志》②、《长宁县乡土志》。同时又漏收了《联目》中已有的康熙《重修瑞金县志》(清康熙四十九年刻本)。
《提要》的编纂,亦以《综录》《联目》所收方志为基础,新增补民国《兴国县乡土韵语》、康熙《南康县志》(康熙十三年刻本,残本)、民国《崇义县志稿》、民国《大余县乡土志》、民国《安远县志稿》、民国《寻乌县乡土志》③6 种赣州方志。《提要》以揭示方志内容为特色,未亲见者则不予作提要,共著录赣州方志86种,在总数上少于《联目》,《联目》收而《提要》未收的有22种。
目前,就已被各家目录著录的赣州旧方志(包括乡土志,不包括山水、寺庙、名胜志),除重复著录和疑著录有误者,共108种。加上各家书目均未著录的万历《南安府志》、乾隆《崇义县志》,已知存世赣州旧方志共110种。
《综录》《联目》著录书名、卷数、纂修者、版本及馆藏地,便于查找。《省目》著录项目同《联目》,并在《联目》的基础上补充了旧方志的地县级收藏单位和方志的不同版本。《提要》的特色在于考证作者、介绍内容及叙述源流,便于利用。就著录的内容而言,几种目录都存在校勘疏失的问题,特别是纂修者姓名,著录不够准确,错误较多。如乾隆《信丰县志》纂修杨廷为,《省目》作“杨延为”,《提要》作“杨为廷”。咸丰《崇义县续志》主修汪报闰,《省目》作“汪报国”;纂修陈世玮,《提要》作“陈世瑞”。乾隆《石城县志》主修王士倧,《联目》《提要》作“王仕倧”,《省目》作“王任综”。康熙《信丰县志》主修张瀚,《提要》作“张翰”。康熙《赣县志》纂修孙麟贵,《提要》作“孙麟英”。康熙《定南县志》纂修顾用辑,《提要》作“赖用楫”。乾隆《南安府大余县志》纂修余光璧,《提要》作“余光壁”。乾隆《南康县志》纂修陈之蘭,《提要》作“陈之閏”。嘉靖《崇义县志》主修王廷耀,《提要》作“王庭耀”。道光《信丰县志续编》纂修谢肇涟,《省目》作“谢肇连”。康熙《潋水志林》主修张尚瑗,《省目》作“张尚瑷”。道光《兴国县志》纂修萧朗峰,《省目》作“萧郎峰”。光绪三十三年本《长宁县志》纂修古有辉,《省目》作“古有烽”。同治《南康县志》纂修卢鼎峋,《省目》作“庐鼎峋”。
旧方志的出版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影印出版,二是标点整理。
旧方志的影印出版,主要集中在一些丛书中,单行本较少见。专门的方志丛书中收入赣州旧方志的有:《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续编》收入明代方志4 种,《天一阁藏历代方志汇刊》收录7种,其中明代4 种为《选刊》《续编》已收,新增3 种为清代方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收入4种,其中明万历《续修南安府志》未被各种方志目录著录。《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收入6 种,其中3种与《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重收。《清代孤本方志选刊》收入4 种。其它综合性丛书如《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故宫珍本丛刊》《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书》中收录赣州方志若干种。以上丛书所收赣州方志以明代、清前期所修为主,且数量不多。集中收录赣州方志者有《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共收录江西府县志97 种,其中赣州府县志21种,均为清代方志,以道光、同治、光绪3个时期所修方志为主。集中收录最多,影响最广者,属台湾成文出版社的《中国方志丛书》,该丛书所收江西省方志共276种,其中包括赣州旧方志62种,除道光《瑞金县志》外,涵盖了《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其余20种,也涵盖了此前各丛书中所收的多种赣州方志,是集中收录赣州旧方志最多的一部丛书。近年来,大型方志丛书较突出者有《著名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收录12 种赣州旧方志,其中有多种是其他丛书未收入的孤本、珍本,如道光五年刻本《赣县志》、光绪二十七年刻本《长宁县志》,道光六年刻本《会昌县志》、乾隆五十五年刻本《龙南县志》、咸丰六年刻本《崇义县续志》以及未见各家目录著录的乾隆《崇义县志》。此外,《国家图书馆藏地方志珍本丛刊》收录赣州方志8 种,亦多为其它丛书中未收录的珍本方志,如康熙二十三年刻本《续修赣州府志》、嘉靖二十五年刻本《雩都县志》、康熙二十二年刻本《安远县志》、康熙抄本《长宁县志》、康熙抄本《龙南县志》、康熙二十二年刻本《定南县志》、康熙抄本《上犹县志》、康熙抄本《崇义县志》。
赣州旧方志中,已完成点校整理的有民国《大庾县志》、同治《赣州府志》、同治《南安府志》、光绪《南安府志补正》、道光《宁都直隶州志》、同治《雩都县志》、同治《安远县志》、康熙《潋水志林》、顺治《赣石城县志》、乾隆十年刻本《石城县志》、嘉靖《赣州府志》。
方志整理的另一种形式是数字化。方志专题数据库有国家图书馆建设的“数字方志”、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中国方志库”和北京籍古轩图书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发行的“中国数字方志库”。“数字方志”收录赣州方志42种,“中国方志库”初集、二集收录赣州方志48种,“中国数字方志库”收录赣州方志共65种(同一修志时间的不同版本均算一种),基本涵盖前两种数据库所收赣州方志。从收录数量看,3种数据库所收方志各有重合,“中国数字方志库”收录最多,但都存在收录方志数量不全的局限。从功能上看,“中国方志库”为图文对照模式,具有区域检索、分类检索、条目检索、全文检索等检索形式,而“数字方志”和“中国数字方志库”为图像全文数据库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忠实保存文献原貌的优点,但缺乏全文检索的功能。目前提供书名、著者、出版年、出版项、版本、类别、目录及省份、专类等检索方式,还不能充分发挥数字资源的优势。
今后方志目录的编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著录的数量应该更全面。如上所述,几种目录都存在不同程度漏收的问题。如万历《南安府志》、乾隆《崇义县志》,各种目录均未著录。新目录的编纂,应该在统一收书范围的前提下,吸收以往目录的成果,并广泛调查海内外各家藏书机构的藏书目录,尽量做到著录数量的全面、完整。其次,著录的内容应该更准确。如上所述,对于方志主修、纂修的著录,存在校勘上的疏失。同时,对纂修者的认定也存在不同的见解。如乾隆《兴国县志》,《联目》作“孔衍倬纂”,《提要》作“谢天翼、钟秀源纂”;同治《安远县志》,《联目》作“欧阳铎纂”,《提要》作“丁珮、陈世瑺纂”;道光《宁都直隶州志》,《联目》作“黄永纶修,杨锡龄等纂”,《提要》作“刘丙修,梁棲鸾纂”。地方志的责任者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主修人,一般由地方长官倡导、组织编修,二是纂修者,是地方志的实际编纂人。有些方志历经两任修、纂者乃成书,诸如此类的问题,除了要重新目验原书,更正错误外,对于纂修者的认定,也应该有统一的标准。“方志目录的责任者著录应明确区分,并标明“修”“纂”“续修”“续纂。”[1]第三,著录的项目应该更详细。如版本项,随着众多影印本的出现和普及,其利用的广泛程度远远超过原本。这些影印的方志数量多,除《中国方志丛书》和《中国地方志集成》分地区编排,其它几种丛书多以馆藏、珍本、稀见为标准收录方志,因此不同地区的方志被收入同一丛书中,而同一地区方志被收入不同丛书中,从方志利用的角度看,仍有不便。因此,各方志的版本项应该著录新影印的丛书版本,以便于查找利用。
方志整理是方志利用和研究的基础。目前,近90%的赣州旧方志都得到影印出版或被数据库收录,这些整理工作使一些珍本、孤本得以更好地保存,但同一地区方志分散于不同丛书中,利用仍有不便。另外,未被影印、数字化或点校整理的约有14 种,分别为顺治《安远县志》、道光《南康县志》、乾隆《上犹县志》(乾隆十五年刻本)、乾隆《上犹县志》(乾隆五十五年刻本)、《赣州府长宁县采访总册》、民国《上犹县志》、民国《赣县新志稿》、光绪《赣县乡土志》、民国《兴国县乡土韵语》、康熙《南康县志》(康熙十三年刻本)、民国《崇义县志稿》、民国《大余县乡土志》、民国《安远县志稿》、民国《寻乌县乡土志》。未重印者,多为民国时期所修方志及孤本、珍本方志,期待学界早日将之影印出版,也期待学界早日提供一套收录完备而系统的赣州方志丛书。
总体来说,被影印整理的赣州方志数量较可观。但是高水平、高质量的文献整理则比较缺乏。赣州旧方志数量多,尤其是清代,纂修较频繁,在历次续修、重修中,沿袭和创新并存,前志与后志之间,内容会有差别。也有同一方志的不同版本之别,孰是孰非?孰优孰劣?方志在征引其他史料时,讹、脱、衍、倒等错误也在所难免。我们在使用方志之前,最好能解决文本准确性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被点校整理的赣州旧方志尚不及十分之一,且多为内部发行资料,流传不广。因此,有选择地对赣州旧方志进行精校精注,推出高水平的方志整理作品成为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应加强方志的索引编纂,如方志中地名、人物传记等索引。加强方志中各类资料的辑录,如地理、民俗、艺文资料的汇编。有学者指出,“以地方志和家谱为代表的民间及地方文献所记载的资料,具有较突出的民间和自发色彩”,“不仅撰写地域的文学发展史离不开这些资料,了解普通民众学习和理解古代文学的过程,以及研究一般文学史上的某些学术问题,也需要以民间及地方的文献为重要参考资料。”[2]赣州旧方志中所存艺文资料就非常丰富,仅康熙《赣州府志·志言》(康熙五十二年刻本)就有11 卷的内容收录与赣州有关的历代诗文,道光《赣州府志·艺文志》、同治《赣州府志·艺文志》则多达13 卷。在方志数字化方面,希望方志数据库在全面、完整收录的基础上,尽快增加图文对照功能与高效精准的全文检索功能。这些整理工作,无疑会大大提高方志的利用功能。
注释:
① 此书与咸丰《大庾县续志》疑为一书。
② 考同治《南安府志》,未提及咸丰间南安府有修志活动,疑著录有误。
③ 此书与《省目》著录的《长宁县乡土志》疑为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