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对温暖架起高墙

2019-07-05 11:15张承泽
心理与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工团芳华经历

张承泽

电影《芳华》,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

乐于助人、质朴善良的刘峰,和从农村来,屡遭文工团女兵歧视与排斥的何小萍,“意外”离开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团,卷入了残酷的战争,在战场上继续绽放着血染的芳华。他们感受着集体生活的痛与暖、故人的分别与重逢,还有时代变革之下,每个人的渺小脆弱和无力招架。而昔日的文工团战友萧穗子、林丁丁、郝淑雯、陈灿等人,在大时代的背景之下,每个人的命运大相径庭,拥有着出人意料的人生归宿……从来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会忘记。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人物的形象性格塑造不是无缘无故而来,虽然笔者并没有实际看过《芳华》的文字版,但是从改编的电影中,不难看出作者严歌苓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

现代社会,当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更加理解家庭教育与环境对一个孩子人格影响力的深远。因此,当电影中交代女主角何小萍的经历:父亲因“文革”被批斗和劳改,父母离异后继父和母亲几乎对其完全采取忽略的养育态度,以及她自己故意被冻成高烧才换来母亲唯一一次拥抱和陪伴时,观众也自然而然地能够清楚,女主角何小萍为何会形成如此寡言孤僻的性格。

间接的事件中,何小萍因为太排斥集体而无法掩饰激烈的情绪,拒绝上台表演,随后被调至前线野战医院工作。长期的心情郁闷,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的相处不良,在文工团屡遭歧视与排斥,被下调到越战前线野战医院工作等经历,何小萍一再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和生活高强度精神压力,在一系列挫折面前,最终被送入精神病院,是合情合理的。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毫无温暖的家庭环境可以说是造成何小萍一生坎坷的根本原因,常年在家庭中的情绪压抑,让她的心理防线过于脆弱,易于受伤;与人交往也会严重缺乏安全感,很难完全信赖一个人,这直接导致何小萍缺乏与他人沟通相处的能力,因此无法融入文工团的集体生活。

何小萍刚加入部队时,还没有发放军装的情况下,想穿军装照一张照片,她完全可以向友善的战友去借,但是她不敢表达她的想法,宁愿选择悄悄地去拿。可以想像,在成长经历中,何小萍平日里做事情会有多大的担忧害怕,一切过于小心翼翼,像惊弓之鸟一般,一件平常的事情,因过于防卫反而复杂化。

无疑,他们是最珍惜善良的人。因为内心的弱小,他们无论如何不愿意给别人带去伤害,更不想被别人伤害。可是,孤僻的性格带来了内心消极感受,与人交往时,总是多了些敏感猜疑,遇到事情想法多,还特别擅长推理分析,但是又缺少积极的想象空间,这种消极思维方式伤害自己最多,内心不快乐,性格更走极端。

至纯的善良面前,我们都有良好的洞察力,可有些事物的出现,前提是需要有相对良好的碰撞。

应该说,何小萍的周围不会只有男主角一个好人,何小萍的继父更没有走进她的内心,小萍厌烦那个家,恨不得马上离开,可是关系,永远是两个人的事情,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

孩子,尤其是处于青少年这一身心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如果遭遇过度的批评指责,或是冷漠与忽视,必然会在他们的心灵中蒙上难以拭去的阴影。更糟糕的是,心灵还未成熟的孩子,尤其神经敏感的孩子感受能力超强,但是认知判断能力毕竟有限,由此容易让孩子产生不良的思维模式,进一步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成长烦恼。

影片中,何小萍正是因为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长期压抑的愤怒与敌意限制着何小萍心灵的发展,让何小萍在青少年时期,因心智的不成熟,情绪短时间内无法做到疏解与调整,这样的成长经历,有可能让小萍在与人接触时,难免无意识地对外界产生阴影投射。

既然与人相处痛苦,何小萍干脆在不确保关系万分安全之时,根本不与他人接触。试想一下,若是孩子发现连父母都无法带给她需要的温暖,那么她还会相信有陌生人向她投以善意吗?所以,如果没有完善的人格,善良与美好会很容易在防备与敌意的心理下擦肩而过。孩子性格孤僻自卑,通常与情感上温暖的支持太少有关。

我们都想让孩子一生生活得幸福快乐,可是,生命早期的心理伤害,没有,当然最好,如果已经出现,拖得越晚重视,越难抚平。何小萍几乎与现实别无二致的发展和结果,也不由得让笔者联想到实际生活中,那些孤僻自卑的孩子,往往也有一个或冷漠,或专制,或者胡乱教育的家庭。

猜你喜欢
文工团芳华经历
画与理
冰尜8级 经历风雨
芳华不再亦风流
汪立三在合江农垦局文工团
芳华
严歌苓“文工团”叙事的忏悔意识
美丽与丑陋是一对双生子
军中“芳华” 文工团旧影
芳华
经历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