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

2019-07-05 14:13刘雨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德育

刘雨

摘  要: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内特殊教育领域学者的关注,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本研究在国家颁布的高校“课程思政”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对课程思政提出、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实施课程思政对听障大学的意义等方面着手,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常规教育、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积极的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研讨,来挖掘本课程中可以利用的隐性思政资源等途径,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三全”育人的要求。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课程思政  听障大学生  德育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c)-0122-03

听障大学生作为残疾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中受关注的对象之一,与其他种类残疾学生相比,其心智水平与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他们的思想成熟程度要明显有别于常人,加之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政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经趋于边缘化、孤岛化,思政教师也常常是孤军奋战,对于这一群特殊群体而言,更容易受到影响。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完善或缺失,许多听障大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引领,导致经常出现有才无德,或者很难顺利的融入到普通人的群体中等问题常有出现,这便成为目前我国特殊教育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1  “课程思政”政策的提出

课堂是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教育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场所,教材的选择、教师的备课以及教学方法实施等各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教学效果。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便于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其在座谈会上还强调:做好高校思想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的这个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调效应。

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31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意见》还强调了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原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国家一系列会议召开、文件的颁布,各级各地展开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探索的热潮。

2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

课程思政是指以课程为载体,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程实施、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所谓的隐性资源是指除了显性的理论知识外的其他可利用资源,是引入了人文情节和思考,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挖掘育人的功能。其强调必须要渗透思想德育因素,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学目标,不是简单的将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叠加。

高校的立身之本就在于立德树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这一性质也就决定了我国高校教育的办学必须是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方向的。党的十九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发展素质教育,推进公平教育,长期以来,残疾人群体的教育问题一直都处在社会的边缘,属于弱势群体。残疾大学生的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社会适应教育和政治素养教育。

3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思政课程即为一门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思想品德修养和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形式与政策等,其功能定位是引领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它与中小学的政治课、研究生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紧密衔接的。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教育理念,是要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以及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中,以此来达到强化德育教育,彰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教育。

4  听障大学生课程思政的意义

听障大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者听不清周围环境里的声音,以致无法正常参与日常生活的群体。其认知特点是:语言发展缓慢,形象思维发达,极易受表面现象影响极易出现片面的想法或出现偏执倾向,思维方式与常人会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政治素养方面都有别于常人。因此,在课程中提高对其思政教育就有非常重要的个体意义和社会意义。

个体意义体现在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听障大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修炼意志品质,增强自身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个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快的融入社会生产、生活中。

社会意义体现在听障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受众的一份子,通过思政教育可以提高听障大学生的成才机会,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可以提高其法制意识,懂得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可以增强其法治观念,减少违法犯罪行为,降低社会管理成本,使其更容易被社会接受,这也是我国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的基础性工作的体现,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体现。

猜你喜欢
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中职校《体育与健康》实施兴趣模块教学中呈现的现象及应对策略
重心原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分层次教学法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