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高校漂移板社团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07-05 14:09张正祎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发展现状

张正祎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武汉地区高校漂移板社团发展现状,剖析存在的困境和制因,并探讨发展路径。研究认为,目前高校漂移板社团成立时间较短,规模偏小且人员流动性较强。社团管理部门和机制仍不完善,也缺乏专业化教练员和场地设施。因此,一方面学校应做好漂移板社团外部管理和监督工作,另一方面社团内部也应合理划分组织职能,推动武汉地区高校漂移板社团的发展。

关键词:武汉地区  高校漂移板社团  发展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a)-0106-03

高校体育社团是大学生群体根据共同的意愿和运动爱好,自发组成并按照一定规章制度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其中,漂移板运动因其具有健身、娱乐、休闲、社交等属性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喜爱。漂移板最初由美国极限运动爱好者Ryan Farrelly于2004年受高山滑板降速运动的影响发明而来,其主要由两只独立的小滑轮和一个板面组成,滑行的时候两脚以内8字和外8字姿势的不断转换,由身体自然摆动前行。漂移板运动还可做各种花式动作,如拖刹、勾换等,速度方向均可灵活变换,技巧性强[1]。此外,漂移板携带方便,不需滑行时可将漂移板随身放在背包里,即取即用,是一種极为便捷的代步工具。

作为新兴滑板类极限运动,漂移板被誉为轮滑界的“明日之星”,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然而较短的发展历程使得目前武汉地区漂移板社团还未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和系统的活动规模,普及力度过于欠缺。尤其在社会主流运动的影响下,高校体育社团仍以羽毛球、兵乓球等传统项目为主,因而以漂移板运动为代表的非大众体育项目发展受到一定限制。鉴于此,本文主要对武汉地区高校漂移板社团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探寻当前发展存在的主要障碍,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旨在促进漂移板运动的推广和普及,更好的满足大学生群体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武汉地区高校漂移板社团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CNKI数据库,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等,查询武汉地区高校漂移板社团的相关资料与文献。

1.2.2 实地访谈法

选取武汉地区3所高校(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的漂移板社团进行实地走访考察。

1.2.3 问卷调查法

设计并发放《武汉地区高校漂移板社团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的问卷调查》,选取6所高校(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汉口学院、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漂移板社团,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31份,有效问卷回收比96.25%。武汉地区高校漂移板社团成员年级情况见表1,男性为153人,占比66.23%;女性78人,占比33.77%。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 19.0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武汉地区高校漂移板社团开展教学的频数、时长和地点

由表2可知,漂移板社团每周教学2~3次占比32.47%,其次是不固定占比29.44%,一周开展3~5次教学占比25.11%。不难发现漂移板社团每周开展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同时,41.13%的漂移板社团每次练习时间在2h左右;其余依次是练习1h、3h和3h以上。通过以上数据可知高校漂移板社团每次锻炼时间超过1h,基本实现健身功效,但社团成员每周能够参与的锻炼频数不固定。

通过此次调查得知,选择在学校广场和空地进行运动的有163人,占比70.56%,而专业的漂移板场地仅为16.02%。缺乏固定的专业场所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会无形中增大受伤的风险,增加不可抗力。

2.2 武汉地区高校漂移板社团开展活动的内容

除社团日常教学训练外,关于活动的开展内容如表3所示。举办趣味赛是漂移板社团开展活动的主要形式,占比61.04%,这可能得益于趣味赛组织灵活,规模较小,且不需要花费过高的成本;其次是刷街和联谊,分别占比51.52%和47.19%。刷街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所以此类活动开展次数受限;联谊需要其它社团的配合,客观上也不如举办趣味赛灵活[2]。目前漂移板赛事种类不多且技术要求较高,因而参加正规比赛的人数和次数有限。

2.3 武汉地区高校漂移板社团成员的参与价值

自觉主动的参与体育运动不仅有效增强身体素质,而且还能促进身心的自我完善发展。如图1,参与漂移板运动获得的益处排在第一位的是人际交往能力,占比62.34%。一方面是该运动没有明确的规则,多属自娱自乐项目,多人参与能丰富运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大部分花式动作往往需要多人密切配合完成。身体素质位居第二,占比54.98%。漂移板运动需要由腿部力量带动全身密切配合推动身体和板的滑行,由此锻炼全身的肌肉力量。此外,该运动追求速度技巧,要求腿、脚、眼等身体的相互协调,对于社团成员自我意志品质、创新能力均有巨大帮助[3]。

2.4 武汉地区高校漂移板社团重大决策的产生方式

高校社团组织结构一般由社长、部长(组织部、宣传部、外联部等)和社团成员组成,共同遵守社团的各项规章制度。表4是对漂移板社团重大决策产生方式进行调查,得出社团决策由社团全体成员协商决定占比43.72%;其次是由社团主要负责人决定,占比27.27%;最后是小范围成员发起组织占比23.81%。通过以上数据发现,接近一半的漂移板社团管理民主,可以充分听取社团成员的看法[4]。

2.5 武汉地区高校漂移板社团活动经费的管理

笔者了解到目前高校社团经费主要来源于成员缴纳的会费,以及学校小额支持费和举办活动时的商业赞助费等。参与调查的6所高校漂移板社团经费主要用于举办活动、购买奖品、租赁场地等方面。其中,4所高校的会费在30~40元之间,2所高校会费在40~50元之间。在论及“高校漂移板社团能否走商业化道路”时显示,47.62%持否定态度,33.77%则认为可以走商业化道路,另外18.61%持无所谓态度。以上数据反映出近一半的社团成员不赞成社团走商业化道路,这可能源于高校学生还处于学校管理和教育之中,偏向社团的自我服务价值[5]。

2.6 武汉地区高校漂移板社团教练员的实际来源

高校社团一般会配一名指导老师或教练员负责社团事务管理和知识技能传授,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规范组织教学的目的。而漂移板项目对技巧性要求较高,且专业化的教练员数量极少。调查得知,社团成员学习漂移板技术主要是依托社团有经验的成员,占比65.37%,其次是专业的漂移板教师和教练,分别占比31.6%和23.38%。此外,根据实地走访调查,社团成员多数对教练员满意度不高,认为其专业性不足并带有较强的距离感[6]。

2.7 武汉地区高校漂移板社团成员安全意识与运动损伤

通过此次调查得知,90%左右的成员认为漂移板项目客观上是存在运动风险,24人保持中立无所谓态度,这表明仅少数人不具备运动安全意识。实际上多半成员不会自觉佩戴护具,并且主动尝试挑战高难度花式动作。在论及“在从事漂移板训练时是否受过伤”时,77.49%的社团成员表示已遭受過运动损伤,且多为擦伤、扭伤等轻微皮外伤(如图2)。通过以上数据不难印证漂移板运动损伤几率较高,社团成员在从事漂移板训练时往往忽视佩戴安全护具和做必要的热身活动,并且喜欢挑战花式动作,造成了不必要的运动伤害。

3  武汉地区高校漂移板社团发展对策

3.1 合理划分岗位职能,完善社团内外管理

组织的存在是为了以最高效率实现既定的目的,因此,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组织纪律是社团成长的必备要素[7]。社团一般在成立之初就设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却总被忽视,难以贯彻执行,不利于组织纪律的维系。漂移板社团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发组织管理,社团负责人多由上届社长直接任命产生,缺乏科学的民主选拔。对此,社团应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并在以后根据社团发展现状及时更新,坚守社团组织纪律,形成良好的活动风气。

3.2 加强教练专业培训,提高社团整体水平

当前高校漂移板社团较少拥有专业教练员,其教学多为有经验的部分老社员带头。然而,这些老社员多半只是掌握基础技术,妨碍社团成员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为了推动漂移板运动的发展,专业的教练员队伍建设显得极其重要。一方面,学校应安排漂移板教师对社团成员进行指导。另一方面,社团也应加强自主学习,通过利用互联网学习技巧以及对外参加培训拓展等渠道提高自我技术水平。

3.3 丰富社团业余活动,激发成员参与激情

除了专业的技能教学之外,社团还会利用业余时间举办各式活动。社团应民主选拨社长和部长,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来调动更多社员的积极性,新颖独特的活动内容也是社团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业余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扩大社员之间的交往,更能彰显集体特色并增强社团凝聚力,这也是如今高校社团文化价值的诉求。

3.4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保障基本场地设施

练习漂移板项目往往需要平坦整齐的空地,以及必要的斜坡和阶梯配套练习。目前武汉地区高校漂移板社团基本没有专业化的训练场地,主要是利用学校空地区域练习,也无其它配套设施来深层次的训练街区和花式动作,无形中限制了社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所以,高校应不断完善体育场地设施规划,保障基本的训练场地;另一方面要对已有的室内场地合理规划,并对漂移板社团予以适当的补贴。社团发展除了依靠社员入社时缴纳的会费,也应通过其它渠道筹措经费,如商演、竞赛奖金等。

3.5 加快宣传安全教育,增强成员保护意识

漂移板运动属新兴极限运动,存在一定的运动损伤风险。目前漂移板社员具有较高的风险意识,然而约七成人数有过受伤经历,主要原因是没有佩戴护具以及缺乏必要的热身准备。因而,漂移板教练员和社团成员要加强对社员自我安全保护知识的推广普及。此外,社团成员应提高自我和他人的安全意识,主动佩戴护具,合理训练以及学会自我保护措施,这不仅对参与漂移板运动具有帮助作用,在从事其它运动中也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林夕.漂移板:感受华尔兹的节奏[J].娱情体讯,2015(1): 1-2.

[2] 梁莎莎.武汉市高校轮滑社团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6.

[3] 张山.体育需求呈多样化发展小众运动项目快速崛起[N].上海证券报,2016-11-09(001).

[4] 曹宇.体育社团领导风格对社团成员三项能力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5] 张丽.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及运作模式研究[J].运动,2017(24):85-86.

[6] 马梁.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技巧的研究[J].科技世界,2014(5):25-28.

[7] 洪林友.高校体育类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J].才智,2018(3):150-151.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