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剑
摘 要:定向越野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体育项目,不仅能够达到相应的健身效果,而且还能有效锻炼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应用也逐渐广泛,将定向越野应用到小学教育捉弄个,对提升校园定向越野技术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多媒体技术应用校园定向越野技术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定向越野技术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c)-0062-02
定向越野拥有体力锻炼和智力锻炼的双重优点,由于小学生在身体素质与思维意识方面尚处于成长阶段,所以将定向越野应用到小学教育中,能使小学生在参与此项运动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另一方面对其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校对定向越野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如何强化小学生定向越野技术教学,从而使此项运动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定向越野及特点介绍
定向越野起源于20世纪末的欧洲,是参与此项运动的运动员以精准地图和指南针为重要参照物,并遵循相应的顺序,到访地图中所标注的各个地点,在此过程中耗时最短者获胜。此项目的活动地点通常选择森林、郊外或山地公园中,近年来,随着定向越野在学校的开展,一些在地形地貌上有优势的校园也成为了此项活动的重要场所。
定向越野运动具有适用范围大、趣味性强和实用性强等特点[1]。适用范围大主要是针对参与者的年龄范围来讲的,小学生由于处于身心快速成长阶段,对于定向越野运动有更强的接受能力,能够更深入的激发定向越野的实际教学效果;活动趣味性较强指的是此项运动借助了地图和指南针等辅助工具,能够使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锻炼期逻辑思维能力;参与此项运动的过程中,还能对小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这是其实用性特点的直接体现。
2 多媒体技术在校园定向越野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多媒体技术在读图技术中的应用
由于小学生在思维意识等方面較为敏感,所以对多媒体技术等的适应能力较强,小学生能否正确识图,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到关键的位置信息是其快速完成比赛的直接影响因素。一张标准的定向越野地图其地形是非常复杂的,且由于地形的不同其自然环境也会有所差异,因此这就需要小学生能够拥有看懂地形地貌的能力。除此之外,地图上的必备元素如图例、比例尺和等高线等,也是需要小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
读图技术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循环递进法、颜色对比法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方法。从循环递进法方面来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校园以定向图的方式展现出来,其中应囊括多个不同的训练场地、明显的点标位置和直观简单的颜色图例,并遵循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原则,以此对小学生的后续识图提供重要的辅助作用,提高小学生识图的精准性。当小学生能够依托地图来找到标注点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难度,如增加区域,使小学生的读图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锻炼。此外,在选择地图或设计路线时,可基于原有图例上适当增加颜色,并借助规范化的点标符号将其进行标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小学生选择具有连续性的点来作为跑动路线,以此训练小学生确定站立点的能力。通常,校园的田径场、公园等都是可以进行训练的场地,最后实施集中训练。实施颜色对比教学法时,地图中的颜色通常都是借助图例来体现的,这也是小学生对地形和地貌进行判断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中,不同的地形均有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通常白色和黄色一般用于表示较为容易通过的区域,绿色用来表示通过难度较大的区域,湖泊、水系通常用蓝色来表示,意为不能通过,黑色虚实线则是道路大小的直接表示方式,而特殊颜色则表示需要避让或禁止通过的区域,棕色线头的疏密程度是坡度大小的反应,甚至还会出现陡崖地形。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原本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化和形象化,借助刺激小学生的视觉感官来强化其对图例颜色的记忆。之后,教师可以亲自带领小学生到实际地点与图例中进行对照,深刻认识到图与现实的区别所在,从而保证小学生对地形的准确判断,并分析出易跑区和禁区,这也是后续小学生跑动路线能够合理选择的关键所在。
2.2 多媒体技术在选择路线技术中的应用
开展定向比赛通常选择的场地有公路、草地、森林和丘陵地貌,小学生在选择跑动路线时要对其给予充分的考虑,例如路线的距离、可跑程度等都是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对上述问题有一定明确后,就要快速规划跑动的路线,并以此为参照从而保证其的顺利执行。目前,教师在选择路线技术教学中最常用的是图例教学和实地对照教学两种方式,并始终遵循“有路不走野”“走近不走远”“走高不走低”的路线选择原则[2]。例如教师可以挑选校内较为平缓的地势,且周围没有茂密植物的地点来实施线路设计,之后让小学生以检查点为参考制定合理的跑动路线,鼓励小学生在遇到较远路线时可以选择穿越的方式缩短跑动距离,从而以较短的时间快速到达检查点,这也是“走近不走远”原则的体现。同时在小学生跑动过程中,还需要其具备指南针技术,充分运用其辅助作用,以此确保自己的跑动活动始终处于正确线路中,有效规避因穿越路线而导致的路线偏移情况。
两个检查点之间会出现多个路线供小学生选择,然而由于路线不同、地形地貌不同,因此直线距离最短的理论在这里并不适用。一般来讲,依靠公路、小道、输电线等地形相比其他类型的地形更容易通过,而进行穿越活动的密林、荆棘等则存在一定难度。同时,在路线选择时,要避免选择有高山、河流等较为复杂的地貌,并将路程和时间综合起来进行考量,将距离目的地较近且易寻找的地点作为攻击点。在确定路线后,就要按照路线的具体规划来执行,从而使各个重点得到击破。然而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优秀队员在比赛过程中选择路线的场景仅仅依靠其口述是无法完整且形象的传达出来的,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回忆比赛场景和路线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路线行进图整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向班内同学进行讲解,帮助其知识的内化。教师还可以将其进行对比,对比完成后将对比结果作为后续教学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为后续的定向技能教学提供更为完善的教学服务。
2.3 多媒体在地图简化技术的应用
定向越野图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要素,在开展定向运动的过程中,小学生要具备借助地图能够快速找到自身所需要的检查点路线信息的能力。同时,为了能够帮助小学生快速找出检查点,更好地完成定向越野活动,就必须建立在小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出检查点的基础上。部分内容只需要小学生粗略的记忆,例如针对地表地形和标志性物体特征即可记忆其地图中标定的颜色、地形地貌即可,这时可以借助地图简化技术达到上述目标。
地图简化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首先要对地图进行粗略的阅读,其次要将地图内容转换到地图模型中,最后将实地与地图模型进行对比[3]。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将不同地形的图片向小学生展示出来,并引导小学生将呈现出的图片信息借助简单的定向运动图例知识将其在纸上画出,从而实现由图片信息向定向运动图例信息的转变。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画出的定向运动图例信息向其提出有关地形方面的问题,帮助小学生的记忆与掌握。由此可见,将地图信息进行简化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而且还能帮助小学生快速找出检查点。
3 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定向越野技术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为教师教学提供重要的辅助作用,而且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大有裨益。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大对多媒体技术在其他定向越野技术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学校的地域特征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应用措施,从而帮助小学生掌握更丰富的定向越野技术,推动学校定向越野运动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雪山,周春.多媒体技术应用校园定向越野技术教学的实践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11):34-35.
[2] 徐梓林.多媒体技术应用校园定向越野技术教学的实践研究[J].运动,2017(5):128-129.
[3] 关艺.普通高校定向越野体育课程建设的研究[J].运动,2017(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