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及感恩教育

2019-07-05 18:43李诗雨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贫困生资助

李诗雨

【摘 要】近年来为了提高国民素质,进行高校扩招等一系列教育改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也相应增加,如何完善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也随之被提上了议程。同时,在受助大学生方面,出现高校贫困生指标滥用,受助大学生多注重物质享受,缺乏感恩意识。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高校学生生活经济水平及勤工助学的调查分析,希望能找到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标准,改善现有评定标准的缺陷,增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为如何进行高校思想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感恩教育

为完善我校对贫困生的资助政策,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采取匿名的普遍调查,对山西医科大学6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涉及一年级至五年级,以二年级居多,占41%;女生4470人,占72.3%,男生1713人,占27.7%。家庭经济特别困难6.18%,困难31.68%,一般57.7%,较好4.1%。学生中21%来自城市,24%来自城镇,55%来自农村。

一、我校勤工助学现状及原因

通过对学生生活费来源的调查,大部分学生生活费的主要来源为家庭给予,20%的学生涉及助学金及助学贷款,10%的学生的生活来源涉及到了勤工助学。在对学生勤工助学意愿的调查中,半数学生认为大学非常有必要勤工助学,而在勤工助学参与度的调研中,只有3%的学生有多次勤工助学经历。

在之后的问卷分析中,是否会耽误学业是多数大学生对于勤工助学望而止步的主要原因。65%的学生对由于勤工助学而影响学习表示了担忧,与59%的父母对勤工助学的态度为“不支持也不反对但要不影响学习”相一致。在之后的勤工助学对学业的影响调查中,59%的学生认为其对学业“有些影响,但可以即时弥补”,25%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影响,可以很好处理两者关系”,6%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无法安心学习”。如此看来,除小部分学生会由于勤工俭学而影响学业之外,对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可以兼顾学业及勤工俭学,解除了多数学生“怕影响学习”这一项担忧。

二、勤工助学的意义及改进措施

在对于兼职后的学生感受的调查中,仅10%的学生认为兼职意义不大,“无聊,浪费时间赚小钱”;然而90%的学生会在兼职中有所收获, 其中50%的学生体会到了兼职的意义,生活充实,24%的学生认为兼职满足了他们挣钱的欲望,12%的学生因为扩大交际圈而高兴,4%的学生对兼职有其他感受。所以这样看来,兼职对于绝大部分大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

勤工助学,作为我国青年学生的优良革命传统,对高校贫困生成长的影响更甚。首先,勤工助学可以缓解高校贫困生的家庭经济压力,减轻家庭经济的负担,对贫困生提供最直接、有效的经济支持,使贫困生可以顺利完成学业。其次,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可以丰富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创新意识。高校的勤工助学是贫困生实现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整改措施以供参考。

1.增加勤工助学岗位,尽可能满足学生勤工助学的需求。在校内方面,可以适量增加和图书馆相关的工作,此项工作的受欢迎度占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的66%,在笔者看来,“深有書香气自华”,图书馆内舒适静谧的氛围更容易使在年轻气盛的大学生沉下心来。校外方面,可通过和有关公司及人才市场对接,经过考核,提供初等及中等教育家教的兼职机会及公司实践机会,(35%的大学生对家教工作感兴趣,42%大学生想去公司实践,)给予广大贫困学生校外勤工助学的平台,弥补校内勤工助学薪金低(25%),真正实践过少(30%),自主决定权小,工作乏味(24%)的不足。

2.构建权益保障体系,保障勤工助学大学生权益。通过调研,我们发现49%的大学生不清楚勤工助学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仅5%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勤工助学市场安全、健全”。和勤工助学这个话题相关的认知还很薄弱。高校大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享有人身权、财产权、隐私权、休息权,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在兼职中这些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如中介收费后未开据发票或收据,被拖欠或克扣工资,工作待遇较低等等。因此,构建在校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权益保障体系刻不容缓。除了加强法律保障和政府对企业的监督外,还应加强学校勤工助学的管理和指导,及学生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学校方面,可通过举行相关法律主题讲座,指导勤工助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热点,来加强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还需严格把关兼职企事业单位的有效证件及招聘内容,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兼职信息。学生方面,除讲座及课堂学习外,需自觉、主动地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如《劳动法》、《合同法》、《宪法》等,以甄别整个勤工助学过程是否合法,是否保障自身权益。

三、感恩意识的构建

“感恩”作为积极心理学24种积极人格特质之一,与人们的幸福感密切相关,懂得感恩的人经常能感到幸福。科学研究表明,感恩是最强的幸福“促进剂”。

1.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及原因

当今社会,成人多身陷囹圄于名利场,对金钱、地位、学历的重视和关注程度高于在涵养和身心方面的投入。未成年的教育则更多用心与分数、升学,因为大多数普通人家的孩子都被赋予着“要强于父母”的期望,而升学是通往这条道路的敲门砖;在考学的激烈竞争下,感恩教育很容易只成为笔尖的一篇文章。

2.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相关措施

(1)发挥学校优势,将积极心理学中感恩的内容带入课堂。

大学生需要重新再次了解感恩,感恩日记是最简单的选择。保证感恩日记的次数每周五篇左右,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和途径记录,每一到两周可以转化感恩的领域,一个月作一次整体回顾,了解自己这一个月对自己的满意程度并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不足。感恩日记提醒我们发现身边触手可及的美好,修复破裂的朋友、家庭关系,自发给予他人支持与帮助。

(2)在实践中实施感恩

在校组织小组讨论及大学生体验上讲台讲课的活动。不仅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更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不易,感恩老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付出。古人云:“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尊师重教,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

提倡贫困生向社会献爱心活动。课余时间去养老院慰问老人,给予他们陪伴和年轻人的热闹气息,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完成他们的心愿;寒暑假去偏远山区支教,带领孩子们体会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乐趣,参与促进教育公平;从业之后,闲暇时间去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义诊,给陌生人带去温暖等等,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回馈社会、学校曾给予贫困生的帮助,将这份感恩的心继续传递下去。

(3)营造感恩的社会环境。

政府和媒体加大对感恩教育的宣传力度。用影视媒体、报刊杂志及如今社会的各种自媒体的形式,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及关注度,普及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和悠远流传的历史,开启人们对过去的祖祖辈辈的认知,提高人们的感恩意识。也可以通过报道当代相关感人事迹,使人们为之触动和动容,树立学习的榜样。

家长、老师以身作则,生活中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只有成人作为未成年人的好榜样,才能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实现文化的传承,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当成年人意识到如果没有传统文化这个民族魂,这个上下五千年的泱泱大国将是一盘散沙的时候,便能重视感恩教育,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高校贫困生如何资助及受资助后是否能够感恩社会一直值得深思的问题,只有推动勤工助学的完善及加强感恩教育,才能使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承担起社会角色赋予其的相应责任,珍惜当下生活,惊喜于生活点滴间的美好,保持阳光乐观的心态,提升生活满足感,为幸福加分。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