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产业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和耦合效应分析

2019-07-05 06:00白文周杜嘉韵
关键词:就业人口就业结构第二产业

白文周,杜嘉韵

(1.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00;2.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一、引言

我国产业分为三次产业,第一产业指农业,其中包含畜牧业、林业等,第二产业指工业及建造业等,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外的其他行业,如服务业、金融业等。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正在从第一产业主导模式转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主导模式,这种转移必然导致劳动力流动,即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过渡,导致就业结构变化。但是每一产业的就业情况也会相应地改变该产业的产出情况,所以说每个产业的就业情况和产出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偏离度、耦合关系等指标可以测量一个地区的经济,特别是就业,即劳动力的产出与产业回报产值是否合理发展,并且这些指标也可以预测该地区未来的经济趋势[1]。

安徽省地处华东地区,是我国的一个新兴发展省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方面的冲击,安徽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必然会在不同的产业之间进行转移转化[2],但是这种变化也由很多内部因素导致。同时,产业产出量的趋势发生变化时,就业劳动力也会因此在每个产业间发生不相等地涌出涌入,因为二者的变化结构是相互牵引的[3]。笔者对安徽省三次产业的耦合度和偏离度进行了研究,并具体分析每个产业在2007~2016年10年间就业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在最后给出就业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建议。

二、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及趋势分析

(一)产业结构的演化

对《安徽统计年鉴》进行数据采集,如图1所示,不难发现,第一产业产值所占的比例在 2007年后呈逐年递减趋势,且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三种产业中是最小的,数值在0.1与0.2之间,即第一产业对总体产出值的贡献度的范围是10%~20%。第二产业从2007~2012年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占总产值的比重最大,在0.4~0.6之间,即第二产业对总体产值的贡献度的范围是40%~60%。与之相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从2007~2011呈逐年递减趋势,并在2011开始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总体浮动范围都为30%~40%。第二产业从2012年开始下降,2016年对总体产业的贡献度已低于50%,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呈现出一种此消彼长的趋势,在未来的几年里,第三产业的百分比很有可能超越第二产业并且从总体趋势上看自2007以后产业产出趋势已逐渐转为“二三一”型,在未来可能会发展成为“三二一”型。

图1 2007~2016年安徽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演化

(二)就业结构的转化

对《安徽统计年鉴》进行数据采集,由图2可得,第一产业就业在2007年后和其产值比重结构相似,呈逐年递减趋势,数值在0.3~0.5之间,即30%~50%的就业人口在第一产业进行就业。而在2007年,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是最多的,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相近,且从2007~2010年平缓地上升,数值变化范围是0.25~0.3,即25%~30%的人分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但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从2010~2011呈逐年递减趋势,并在2011开始呈现出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从2012年超过了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平稳的增长,就业人口比重在2016年已达到40%,在未来的几年里,第三产业的比重很有可能超过第二产业。从总体趋势上看自2007以后就业结构已逐渐转为“三一二”型,在未来可能会发展成为“三二一”型。

图2 2007—2016年安徽省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重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数据来源

安徽省10年来的产业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2007~2016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在指标选取上,经济数据选用安徽省的三次产业分别是产值和总产值,三次就业人口数和就业的总人口数。

(二)研究方法

1.耦合关系式

其中yi为安徽省每个产业的产出值占总产值的比值,xi为安徽省每个产业的就业人口数占总就业人口数的比值。基于2007~2016年的数据,通过Eviews软件计算回归方程,计算出k,k为耦合度,即每一产业就业比重可以解释多少的产业产值比重。因为就业人口是劳动力的一种体现,耦合度k的含义即为每投入一个劳动力,能带来多少产值的变化。

2.偏离度计算

(三)模型变量含义

表1 模型变量含义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第一产业就业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耦合关系

将2007~2016年间的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yi和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xi进行基于Eviews模型的回归预测,得出以下方程

R2只有0.071,不具有统计学代表意义,因此对于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所代表的劳动力对产出的影响不大,说明第一产业这几年生产效率不高,也间接体现了第一产业的人力劳动资源分配不均。在上文中也得知,不论是安徽省的第一产业的产业产出比重,还是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二)第二产业就业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耦合关系

R2具有统计学代表意义,因此对于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可以解释31%的产值比重,就业比重每增加1%,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约减少1.83%,这是由于第二产业多半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我们分析产业与就业之间的弹性,其中第二产业在2011年呈负数,且数值的绝对值也较大,这是由于从2012年开始,安徽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处于下降趋势,逐渐转换为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而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在2011年急剧下降,又在2012年上升,但是最后达到的比重数值与2007年几乎相等。由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可知,在资本数目相同时,投入更多的劳动力,会引起产出的增大,而这种就业与产出的负耦合关系,可能产生的原因有资本不充裕、劳动分配不均衡等。第二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若劳动资源低于技术资本资源,导致资本的不充裕,如生产机器的运转效率不达标、生产机器不充足,便会引起就业与产出的负耦合关系。当劳动力分配不均时,产业生产部门里含有大量的闲置劳动力,或者劳动力不充裕,这会引起效率低下,即同样的劳动输出却产生更少的产业回报。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如图2所示,在逐渐减少。相反,随着金融业、服务业、电子商务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求职人员涌向了第三产业,使第二产业劳动力不充裕,因此出现就业与工业产出的失调情况。

(三)第三产业就业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耦合关系

R2具有统计学代表意义,因此对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可以解释约为35%的产值比重,即就业比重每增加 1%,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就增加1.988%,从图1和图2可知第三产业从2011年无论是就业人口比重还是产业产出比重都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第三产业由于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产业产出的发展。第三产业中电子商务产业这几年呈蓬勃发展态势,如阿里巴巴、京东等,不但提供了更多的第三产业中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相关的职位,也带动了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物流业的发展。房地产也在近几年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吸引了广大从业人员。由耦合关系可以看出第三产业是一个劳动产出高效的行业,也相对是一个劳动与技术相结合的产业。随着金融、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中国的主导型产业,安徽省第三产业的就业和产业的比重平缓地呈现上升趋势,也表现出良性的耦合关系。

(四)偏离度

由计算偏离度公式计算安徽省三次产业总产业的偏离系数,得出表2结果,总偏离系数是三个产业偏离系数绝对值的平均数,第三产业偏离系数的绝对值在三个产业中最小,这说明第三产业的就业与产业产出比较协调。第二产业的偏离系数绝对值最高,这也许是因为第二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由于资本不充裕、技术不支持,或者是第二产业就业劳动力呈现出一种不合理的分布,如某一行业聚集了过多的劳动力,有闲置劳动力;或某一行业急缺劳动力,导致第二产业就业与产业产出偏离较大。2011~2012年由于第二产业就业与产业的偏离度较大,这也导致了总偏离系数在2011~2012年变大,如图3所示,虽然总偏离系数从2007~2009年处于下降状态,但是从2012年至今总产业的偏离度也逐渐减小,这表明未来偏离度也有逐渐减少的趋向。

表2 安徽省2007~2016年产业偏离系数

图3 安徽省2007~2016年产业偏离系数趋势图

五、结论与建议

(一)提高第一产业的产业建设,加大对农业的帮扶

对于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的就业人口和产值,政府更应该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细化到项目,确保以农业产业项目推进精准帮扶,助推乡村振兴。若要加快第一产业的发展,必须进行精确的定位帮扶,建立合理的产业链结构。比如说安徽省怀远县的石榴产业,属于第一产业里的林业,若要帮扶,应进行从种植、采摘、推广、售卖以及物流一体化产业链的帮扶,实现精准性。而落实到每一环节时,应考虑技术、人才、资金。近几年兴起的农村合作社应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社把零散劳动资源、土地资源、资金集中起来,搞规模化并紧跟现代发展趋势。对于这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国家与政府进行了大量的补贴,力求为第一产业谋求一个更好的发展模式,但这种发展模式并不是特别成熟有效,这与监管力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农村合作社存在用政府补贴谋私利的隐患风险,所以要慎重建立农村合作社。另外,第一产业的就业少和产出少,是资金短缺的一个表现,也是生产效率低的表现。所以,政府和国家应加大对第一产业的资金支持,提高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教育水平,并加强第一产业内各行业的技术设备水准,引进先进设备使产业产出效率更高。

(二)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

安徽省技术资源匮乏,使得第二产业中技术密集型产业处于劣势。因此,安徽省应该大力发展科技创新,通过区域贸易引进新兴技术,并且在近几年“一带一路”的建设下,安徽合肥也是“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可利用“合新欧”等铁路干线,通过国际贸易引进新型设备。在技术创新发展潜力越来越大的环境下,安徽省应跟随这种趋势,实现引进并使用人工智能与创造工程。合肥在近几年响应国家的号召,并在国家工信部批复合肥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后,成为华东地区的一个新兴发展城市,并实现了技术的突破。但是这一现象也导致了人力资源的过度流动,大量人力资本流向合肥,使合肥的第二产业满足了资本密集型产业所需的标准要求,但这也可能引起安徽其他城市的人才缺失问题,从而导致这些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效率过低。所以安徽省应根据资源禀赋和传统产业,合理规划每一个城市的工业发展,不应过度集中资源,因为过度集中技术资源,也会影响就业结构。安徽省应在合理的范围内,调整产业内就业结构,并加强监管与绩效评价,针对具体的行业运作机制制定行业内劳动分配机制,杜绝产业内存在闲置人员和过劳分配的情况出现,提高产业内人力资本管理系统的要求。

(三)三次产业结合发展

第三产业是通过物质基础和技术设备为社会生产和为人民生活服务带来便利,引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各种行业的集合产业。所以第三产业中一些新兴发展的产业,如电子商务等运用电子技术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帮助第一产业或第二产业更好地发展。“互联网+农业”可以对口农业产业,实现更加具体和精准的帮扶,因为第三产业的互联网行业网上推广平台的蓬勃发展,有利于农业产品的营销,而B2B的网上交易平台有助于农业产品的支付与销售,带动第一产业的发展。所以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相结合,除调整与均衡就业劳动力,避免劳动人口发展成一种极端的密集,还可以促进两产业更有效率地创造出更多的产出。

除了可以运用第三产业推广与营销第一产业,也可以二、三产业相结合,用工业技术推动第一产业;用新兴技术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建立数据库,及时反馈,更好地服务农作物种植,推进产业发展;用化学制品(第二产业)推进第一产业的发展,科研人员研究土壤,农作物特点,研制出更高效无害的化肥、农药;加强交通运输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物流成为中国兴起的一大产业,合理建立产业链,规划物流网,使农业产品更快速高效的交易与使用,加强消费者的便利性,更好的推广农产品,这就是一种互联网线下线上商品销售的方式,更是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另外,在“精准扶贫”政策下,对于农业就业人员,通过利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特点,切实做到“精准”,这样在推进第一产业产业增值的过程中,农业将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促进人力资源涌入农业、林业等第一产业,调整就业结构,不但缓解了二、三产业的就业压力,还可以减少人力市场的供应短缺。

猜你喜欢
就业人口就业结构第二产业
黑龙江省县域就业人口受教育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的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的中国就业结构转变研究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青岛市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
21.1万,美国2015年11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稳健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产业转型背景下就业人口与产业发展关系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