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9-07-05 09:09杨建国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定向立体

董 妍 吴 尚 杨建国

非小细胞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肺中央支气管到终末肺泡上皮细胞,主要包括[1]: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与小细胞肺癌相比,非小细胞肺癌分裂相对较慢,并且肿瘤扩散、转移相对较晚,占肺癌患者的80.0%。目前,临床上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知晓,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丧失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2-3],临床多选择放射治疗,但常规放疗虽然能满足患者治疗需要,但是副作用相对较大,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4]。立体定向放射具有影像引导技术,通过影像引导技术能精确地确定肿瘤的位置,有助于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照射。研究表明:将立体定向放射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有助于提高患者近期疗效,改善肺功能水平,但是该结论有待验证[5]。因此,本研究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入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9例,男性31例,女性28例;年龄37~69岁,平均(45.74±6.71)岁;TNM分期:ⅠA期20例,ⅠB期24例,ⅡA期10例,ⅡB期5例;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20例、腺癌22例、大细胞癌17例。观察组59例,男性33例,女性26例;年龄38~71岁,平均(45.48±6.68)岁;TNM分期:ⅠA期23例,ⅠB期25例,ⅡA期8例,ⅡB期3例;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19例、腺癌24例、大细胞癌16例。本研究均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批准下完成。2组性别、年龄、TNM分期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标准[6],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最终确诊;②符合放疗治疗适应证,且患者均能耐受放疗;③预计生存期>6个月。

排除标准:①伴有明显精神异常或无法耐受放疗治疗者;②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者;③难以遵循医嘱完成相关检查、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割放射技术治疗。采用Varian高能直线加速器6 MV光子线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根据每一位患者实际情况设置放射剂量:DT 60~70 Gy,单次剂量设定为2 Gy,每天放疗1次,每周连续放射为5 d;放射范围:原发病灶及周围2 cm正常组织,必要时对隆突下5 cm以上纵膈、同侧肺门。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采用全身伽马射线立体定向放射系统(深圳奥沃公司生产提供)。治疗前利用CT完成体部定位(设置层厚为3~5 mm),利用负压带准确地记录肺部病灶、纵膈的活动度,采用仪器配套的工作站分析,进一步确定肿瘤区和治疗靶区,完成三维重建,完成固定野照射。根据每一位患者实际情况设置放射剂量:DT 60~70 Gy,单次剂量设定为2 Gy,每天放疗1次,每周连续放射为5 d。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

1.4 观察指标

(1)近期疗效参考美国RECIST1.1肿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从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进展(PD)、疾病稳定(SD)对2组疗效进行评估[7-8];(2)肺功能水平。采用platinumEliteDL型肺功能测定仪测定2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二者比值(FEV1/FVC)水平,有关操作严格遵循仪器操作说明书完成[9-10];(3)生存率。2组治疗完毕后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记录并统计患者1年、2年及3年生存率。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2组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个月后有效率为66.10%(39/59),高于对照组50.85%(3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6,P=0.042)。见表1。

表1 2组近期疗效比较(例,%)

2.2 2组肺功能水平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FEV1和FV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个月FEV1和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肺功能水平比较

t'、P'为治疗后2组比较。

2.3 2组生存率比较

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生存率比较(例,%)

3 讨论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且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的恶化、工作压力的增加,肺癌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11]。数据报道显示[12]:非小细胞肺癌占原发性肺癌的75.0%~80.0%,且临床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对于Ⅰ期、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能达到60.0%~70.0%和29.0%~51.0%。但是,由于肺癌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再加上患者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等,进一步限制手术使用[13]。为了延长患者寿命,多数患者选择放射治疗,常规剂量放疗虽然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但是放疗剂量误差较大,容易对周围组织产生明显影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近年来,立体定向放射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个月后有效率为66.10%,高于对照组50.85%。由此看出:立体定向放射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利于患者恢复。立体定向放射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非共面多野三维集束照射和多次分割治疗,使得靶区放疗剂量得到明显增高,从而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是在常规放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精确放射治疗方法。国内学者研究表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剂量与常规放疗十分类似,更多的依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完成治疗,多适用于颅脑部恶性肿瘤、瘤体体积较大的恶性肿瘤及体部恶性肿瘤。因此,立体定向放射又属于生物学治疗方法。研究表明:将立体定向放射技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能实现细胞亚致死损伤的修复,可以调整细胞周期的再分布,能最大限制保护正常组织。通过多次分割照射有助于降低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减少放射损伤程度[14]。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FEV1和FV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2个月FEV1和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立体定向放射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水平,减缓病情发展,利于患者恢复。国内学者研究表明[15]:与常规剂量放疗相比,立体定向放射具有精度高、定位准确、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精确性,摆位精确等优点,且治疗后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无创、安全、疗效可靠,能提高局控率及患者生存质量,从而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由于每一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期、肿瘤部位、瘤体大小不同,治疗前应加强患者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放疗方案,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科学性。

综上所述,将立体定向放射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有助于提高近期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定向立体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念个立体咒
立体登陆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