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芬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云南临沧 677000
在临床常见的疾病当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即为其中之一[1]。该疾病发病率为15%~30%,是指患者腹压突然增加,导致尿液出现不自主流出情况。随着医疗水平提高,在泌尿外科、妇科学重点中,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治疗为其中之一。临床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方面,尿道中段悬吊带术应用较为广泛[2]。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方式包括雌激素、中医中药及盆底肌锻炼等措施,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采取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最佳,因此临床医师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治疗方式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该文选取了该院4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研究,时间范围为2018年12月—2019年1月,分析无张力尿道悬吊改良术与尿道中段悬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具体过程及结果见下文展示。1资料与方法
选取该院4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组,每组20例。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最高年龄69岁,最低年龄45岁,平均年龄(60.78±3.45)岁。观察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最高年龄67岁,最低年龄43岁,平均年龄(60.54±3.22)岁。
两组患者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3]: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需要实施尿道悬吊手术者。②患者无尿失禁手术史。③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同意。④该次研究所选病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严重精神方面疾病者。②不能配合完成此项研究者。对比两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上述年龄区分等资料(P>0.05)。
1.2.1 对照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手术方案尿道中段悬吊带术。两种手术方案均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实施腰麻或者全麻,采取膀胱过度截石位,将F18导尿管进行留置,排空膀胱。尿道中段悬吊带术出针皮肤定位点: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道外口上方2 cm处,划一水平线。水平线与患者大腿内侧褶皱相交处一至2 cm。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阴道前壁中线距尿道外口1 cm处,做一矢状切口,中线平面、组织剪呈45°方向进行分离,紧贴患者耻骨降支,穿过闭孔膜。将吊带植入,确认未出现扭曲、打折情况后,将吊带中段2~4 mm进行保留,对其松紧度进行调整,检查患者是否出现阴道壁、膀胱损伤情况。将吊带塑料外套进行抽取缝合患者阴道壁,采取碘伏纱条等,填塞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阴道进行压迫止血。
1.2.2观察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手术方案无张力尿道悬吊改良术。标记方法与尿道中段悬吊带术相同,切口: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阴道前壁中线距离尿道外口约1 cm处,做一矢状切口。分离:中线平面、组织剪呈45°方向分离,分离至患者坐骨耻骨支下缘,不需要穿过闭孔膜,植入吊带,根据无张力原则将张力进行调整,吊带定环位置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道中段下方,保留吊带中段2~4 mm,对其松紧度进行调整。检查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是否存在阴道壁、膀胱壁损伤情况,将其阴道壁进行缝合,采用碘伏纱条等填塞患者阴道。
记录两组患者大腿内侧疼痛发生率、围手术期参数指标数据。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对患者大腿内侧(腹股沟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无痛:0分。轻微疼痛:3分以下。疼痛尚能忍受:4~6分。强烈疼痛:7~10分。
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以“均数±平均差”表示患者围手术期参数指标,t检验。患者大腿内侧疼痛发生率指标用(%)形式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一周大腿内侧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所示。
表1 对比大腿内侧疼痛发生率数据[n(%)]
观察组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中出血量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所示。
表2 对比围手术期参数指标数据(±s)
表2 对比围手术期参数指标数据(±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留置导尿时间(d)住院时间(d)对照组(n=20)观察组(n=20)t值P值19.8±4.6 19.7±4.4 0.000 1.000 8.7±5.2 8.5±4.6 0.129 0.898 2.5±1.1 2.3±0.8 0.658 0.515 6.0±1.6 5.7±2.3 0.479 0.635
压力性尿失禁为女性常见病,患者在运动、喷嚏、大笑及咳嗽等情况下,其腹压增高引起患者出现不自主尿液自尿道口漏出现象。中国女性在50~59岁年龄段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最高,为28%[4-5]。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方面包括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方式包括雌激素、盆底肌锻炼、中医中药等,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采取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最佳,因此临床医师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治疗方式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应用较为广泛,该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患者在术后发生腹股沟疼痛几率较高,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手术治疗期间较为棘手的问题。无张力尿道悬吊改良术保留了尿道中段悬吊带术原理、手术路径,具备尿道中段悬吊带术有效、安全等优点,在此基础上改善了患者术后大腿内侧疼痛情况。且手术期间不需要进行闭孔膜突破,有利于降低发生患者闭孔血管神经损伤几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压力性尿失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下降、患者近端尿道及膀胱颈发生下移现象、尿道粘膜封闭功能减退。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为15%~30%之间,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逐渐成为妇科学、泌尿外科学的重点之一[6]。减少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术后排尿困难应注意3方面:①患者在手术前是否存在合并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现象,若患者有该现象则应该考虑是否需要实施同期手术。患者子宫脱垂情况加重,可因其尿道膀胱后角变尖锐,而导致出现排尿困难情况。②吊带放置后进行调节与收紧时,需要在吊带、尿道中间位置,垂直放入一薄剪,使其对游离后的尿道组织不会造成挤压现象。③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术前,对其进行残余尿测定、询问病史及实施B超检查,在必要情况下,实施尿动力学检查,以排除神经源性膀胱、充盈性尿失禁等情况的尿失禁。为了提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病发病发生几率,应做到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给予患者药物对便秘情况进行预防,患者术后一个月应禁止做过度增加腹压动作[7]。对于既往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其术后更易出现并发症情况,需要对患者局部解剖进行了解,分析原先手术情况,以达到预期效果。采取麻醉方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有所下降,相比较其他麻醉方式,局麻更具优势,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手术时应优先选择局部麻醉方式。付坚等[8]学者在 《两种术式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一文中,将5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尿道中段悬吊带术)与观察组(无张力尿道悬吊改良术)进行手术方式的研究,对比治疗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排尿正常,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一周大腿内侧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中出血量时间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无张力尿道悬吊改良术、尿道中段悬吊带术治疗方式应用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疗效相当,均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术后24 h大腿内侧疼痛发生率为30.00%,术后一周大腿内侧疼痛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70.00%、30.00%),表明了无张力尿道悬吊改良术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近期大腿内侧疼痛发生率,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在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有效方式中,无张力尿道悬吊改良术、尿道中段悬吊带术疗效相当,无张力尿道悬吊改良术有利于降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术后近期大腿内侧疼痛率,值得医院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