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选秀节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9-07-04 03:28袁冰冰
丝路视野 2019年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袁冰冰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变革,电视选秀节目市场趋于饱和,以《中国新说唱》《偶像练习生》等为代表的网络选秀节目在一众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得到年轻受众群体的青睐,特别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等方面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分析这种现象,并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度提出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网络选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变革和发展使大众传媒的信息内容和媒介手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选秀节目应运而生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大学生作为网络媒介的主要使用者,思想价值观念必然受到节目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直接施加者,一定要根据社会现状和大学生群体特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网络选秀节目受大学生关注的原因

当前,世界正处于不断发展变革的新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的现代化和文化的多元化使各种思想交融冲突,一些腐朽思想趁机滋生蔓延。与此同时,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也日渐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习惯。大学生大多涉世未深,思想价值观念还未牢固树立,对个性化、多元化的传播信息包容性较强,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网络选秀节目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形式,通过传播媒介,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价值观念。

二、网络选秀节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交往方式、思想观念必然会受到传播媒介和各类大众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网络选秀节目自身的定位与传播的价值导向对大学生的身心产生诸多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加快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是指大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社会活动,丰富自身阅历,掌握社会经验技能以及价值观念,从社会中有所收获并反作用于社会的过程。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之材,不仅需要学习和掌握各项知识技能、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也需要逐步走入社会,使自身各方面不断成熟。例如网络选秀节目为增加点击率和互动性所设置的现场观众投票及场外各种投票渠道等方式充分体现了大学生享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投票权支持自己喜爱的选手。

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混乱与同一性形成相冲突的特殊时期。通过观看网络选秀节目,他们既可以发现与自己相似的选手,代入自身情感,获得心灵慰藉,也可以将实际生活中不能做到的或者无法实现的梦想寄托在选手身上,获得情感寄托和心理满足。同时,网络选秀节目中选手坚定理想、付诸实践的精神,激励广大大学生敢想敢为、勇敢追梦,有利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消极影響

1.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选秀,即指对某一方面能力出众的人进行选拔。网络选秀节目从海选到总决赛历时数月,参赛的许多选手一夜之间从草根大众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在一定程度上使观众特别是大学生产生了浮躁的心态,导致部分大学生投机取巧,寄希望于运气。例如,《创造101》杨超越被不少观众认为没有实力,但因运气顺利出道而被称为“锦鲤”,并且她的锦鲤图被不少大学生争先转发,祈求好运。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不能够全面具体地看待事物,只会关注到选手光鲜亮丽的表面现象,忽视了选手自身的努力付出与汗水,从而滋生好髙骛远的心态,奉行“读书无用”论,盲目自信,忽视自身素养,这种价值观不利于大学生以后的发展。

2.影响大学生的审美观念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崇尚自由和个性的时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网络选秀节目通过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节目定位迎合了大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从而引起情感共鸣。但是,一些网络节目为了增加点击率和网络热度,过于强调追求个性,以奇装异服和夸张的造型吸引眼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审美观念。独特的发型、出格的言论,在网络选秀节目中往往能够出其不意,成为焦点。许多大学生误把这些观念当作潮流和时尚,过度减肥、贷款整容等悲剧时有发生。这些现象都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网络选秀节目的消极影响,需要家长或老师及时引领疏导。

3.影响大学生的文化观念

在文化观念和行为方面,受网络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当前大学生特别是“00”后群体接触更多的是快餐文化,关注的问题更加现实,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糖衣炮弹正在腐蚀着校园文化。“佛性青年”一词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包括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务实性和庸俗化,他们会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放在首位,所有的事情基本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做,相较于社会和他人的发展,他们更加关注个人前途。高校校园文化逐渐偏离主流思想,逃避现实问题,漠视学校制度规范,出现了文化价值失范的倾向。

三、网络选秀节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充分利用校园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冲击传统媒体市场的同时,也影响着社会和文化环境,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网络选秀节目质量参差不齐,某些节目输出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学生投机取巧、好高骛远的风气,轻视成功的过程,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盛行。

针对大众传播媒介的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视当前网络大数据的时代背景,重视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创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在育人工作中,要灵活利用贴吧、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校园媒体,从校园生活的实际出发,巧妙结合新闻热点,以短视频、快闪等方式做好内容生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方式;同时也要对校园各方媒体进行舆情监控,筛除不良信息,防止内容庸俗化,提高媒体教育的时效性、感染力和创造力。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网络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新的条件,但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网络选秀节目等文化形式受到当代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的追捧,肯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节目诞生的偶像明星通过给粉丝带来质量上乘的作品和身体力行传播真善美,既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也传播了正向的价值导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育人过程中,要结合大学生的特征和本校文化,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成长成才。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融入思政教育,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结合时政热点话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构理论,让道理更加通俗易懂;其次,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社会实践,例如支教、敬老院、义工等志愿服务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奉献牺牲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通过树立学生榜样,借助校园媒体的宣传和推广,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先进模范的事迹,获得心理认同,主动学习榜样人物身上的品质,理解成功背后隐藏的辛苦与奋斗。同时,高校可以与时俱进开设相关讲座或课程,直接了解学生的想法,解答学生疑惑,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大量的网络选秀节目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发挥网络媒体的教育引导功能,做好信息的“把关”工作,结合学生实际需要,传播正能量,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子贞.歌手选秀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张博文.大众传媒视角下选秀节目对大学生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8(1).

[3]刘兴武.音乐选秀节目的正能量传播[J].新闻战线,2017(10).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